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看似一字之差,其实藏着很多秘密

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

孩子小的时候,整天围在你身边“妈妈”“妈妈”不停地叫,叫得你烦躁。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声“妈妈”变成了简短的“妈”。

妈,我要出去玩。

妈,我要喝水。

妈,帮我拿一下衣服。

……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搜:从妈妈改口到妈的岁数。

看似很平常的话题,却引来4亿的阅读量和3万多的讨论。很多妈妈都在下面讲述了自家娃的改口过程,言语中透着满满的失落。

妈妈们失落的原因,是从“妈妈”到“妈”这个称呼看似只是少了一个字,但似乎这么叫之后,显得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了。就像我们在蜜月期,会给伴侣起各种亲密的昵称“宝宝”“乖乖”,等过了这段时间,不直接叫大名就已经很给对方面子一样。

但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一称呼的变化,是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在成熟和独立的标志。

1. 语言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都是从叠词开始的,比如饭饭、觉觉、爸爸、妈妈,因为叠词更容易发声,这种重复感也能减轻语言压力,对于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来说时在合适不过了。

比如说孩子说觉觉,你就知道他想睡觉了,说糖糖,你就知道他是想吃糖了。孩子运用简单的表达,父母就能知道他想做什么,沟通起来非常顺畅。

而且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叠词是一种很萌的儿向语,或者也可以叫父母语,妈妈语。

所以,很多父母对年幼的宝宝说话的时候,也总是用这种儿向语,表达宠溺、爱怜的情感。

同样,热恋的情侣之间,也经常会用叠词来表达浓情蜜意,不信,可以回顾下自己的热恋期,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所以,小宝宝用叠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语言发育还不成熟,等孩子大一些,他的语言系统会发育的更成熟,想表达的东西也就更多,就会追求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叠词也就不愿意说了。

2.孩子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

罗杰斯曾说过:“孩子称呼方式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

从称呼“妈妈”到“妈”,再到“母亲”、“老妈”、“妈咪”等,这些变化其实反映了孩子对父母角色的不同认知,也代表着孩子开始在心理上脱离“现实中的妈妈”,渴望独立和自主。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说叠词从心里上是一种亲密的行为,表达了对对方的依赖,等孩子长大一些,他会追求独立的自我,更渴望什么都能自己做主,这种心理从语言上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称呼以及跟父母的对话更加简短,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一点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尤为明显。大多数家长会发现,这个时候的孩子,不仅对父母的称呼是完全变了,也变得比以前沉默了些,话少了一些。

其实,这都是孩子成长路上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打个比方说,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的视野更开阔的时候,他就会转移一大部分的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从而对身边人和身边事的关注减少。

而且,孩子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安全感充足的表现,因为他知道父母会一直陪在他的身边,这样他才有勇气走得更远。

所以,从“妈妈”到妈,其实真的只是语言变化的一种表达,并不代表着你们亲子间的感情出了什么问题,真的不用太过于玻璃心。

03.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称呼的变化?

所有的家长都是矛盾体,我们既希望孩子是独立成熟的,做事有自己主见的,可又希望孩子能依赖我们,跟我们无话不谈。

但只要是孩子,他就要长大,你能做的,就是在他想要飞翔的时候,给他一双强有力的翅膀,飞向哪,怎么飞,就让他自己决定。

同样,从“妈妈”到“妈”,改变的是称呼,而不是你们之间的亲情,所以你不用纠结,而是要从这几方面,帮孩子锻炼一双能让他振翅高飞的翅膀:

第一、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孩子探索自己的世界,尝试新事物,发展能力和兴趣。

第二、与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深刻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注和呵护。

第三、做孩子坚强的后盾,但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飞累了,都能有一个栖身的港湾。


更多推荐:

[心]孩子总是咬指甲,真不是缺维生素,而是在向父母传达这个信号

[心]一不顺心就哭闹,娃真不是故意的,而是到了这个关键敏感期

[心]应对孩子发脾气最好的方法,根本不是吼吼吼,而是说这3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妈妈   孩子   亲密   成熟   说话   父母   独立   身边   秘密   语言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