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一儿童常见病已进入高发期,大人也会中招

入伏后,气温升高,湿度加大,特别适合肠道病毒的存活及快速复制,加之人群活动性增大,沈阳市已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怎么传染的?如何防治?听听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主管医师张默的讲解。

张默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常见,好发于6月龄至5岁内的儿童,尤其在3岁内更为常见。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高,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手足口病全年皆可发病,以夏秋季节最多。沈阳市发病数从6月开始上升,7至8月达高峰,近年来10至11月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黏膜、疱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患者多数症状轻,自限性的病程,1周左右自愈,无后遗症,但少数会发展成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一旦病毒侵入,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引发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应尽快就诊:持续高热,体温高于39 ,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等表现;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张默提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托幼机构及学校应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以便及时发现病例。病例应隔离治疗,同时,加强教室、卫生间及玩具、餐具、个人用品等的清洁消毒,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勤洗手、不共用餐具及毛巾等。

对于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张默表示,要做好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病人。避免亲密接触手足口病病人,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

2.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都要洗手,最好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清洗,至少搓洗20秒。

3.注意食品卫生。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4.接种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预防EV-A71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接种年龄为6月龄开始至5周岁,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5.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

6.关注手足口病的“姊妹病”,即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流行特征、病原体有相似性,有研究发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继续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病例,病情加重的比例增加。幼儿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也要密切关注其状态,最好做好自我隔离,痊愈后再上学。

此外,有研究表明,成人手足口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重症患者数量较少,症状可能不典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脱甲、脱屑等,还较常出现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常引起误诊或漏诊。近期家中有手足口病患儿(与患儿有密切接触史)、个人卫生意识薄弱是成人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成人患手足口病后,建议进行自我隔离治疗,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加强餐具、玩具及环境消毒,做好手卫生,减少儿童—成人、成人—儿童的家庭内传播。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使成人认识到感染肠道病毒后可患手足口病,避免恐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咽峡炎   沈阳市   月龄   肠道   常见病   中招   病例   手足   疱疹   症状   成人   大人   病毒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