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公益馒头店:让自闭症青年“蒸”得希望

视频加载中...

央广网沈阳7月25日消息(记者 李子平 实习生 周宇涵)在沈阳开馒头店的陆弋,最近正面对一个“幸福的烦恼”——一家连锁超市看中了馒头的品质,想签约长期合作,但对方有500多家店,现有产量压根供应不上。

对于开业三年一直在赔钱的馒头店来说,这是个不容错失的扭亏为盈机会——店里员工都是自闭症患者及其亲人。馒头店维系的,不止是这些人的收入,还有他们的尊严和未来。

馒头店添置了一台二手包子机(记者 李子平 摄)

量“身”开的店与被善待的“慢”

这几天,沈阳市沈河区宗人府北巷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而巷子里的“陆咫巷”新疆馒头店也难免受到些影响。陆弋刚买的一台重量超过150公斤的二手包子机,在推过防尘网覆盖的砂石路面时,很是费了一番周折。陆弋没有叫店里的“伙计”帮忙,尽管他们中有两个身高一米九的壮汉。

“我们从来不让这些孩子干动刀、动电、动机械的活儿,怕他们伤到自己。”陆弋所说的孩子,是店里5名年龄20多岁的自闭症青年。他们不善沟通,也不太懂远离危险,在店里干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活儿,而且速度也不快。

但陆弋并不在意这些,“这店就是为了他们而开的。”

2021年,因为工作经常接触新疆食材的陆弋,在妻子李璐的支持下开了这家馒头店,店员都是李璐找来的自闭症患者及其父母。李璐是沈阳市沈河区少年宫的一位声乐老师,多年来一直坚持教自闭症孩子唱歌,而开一家店教孩子们自食其力,则是她由来已久的梦想。

一老一少配合制作豆沙包的面坯(记者 李子平 摄)

在孩子们封闭的世界里,这家馒头店大概是唯一一个能与外界沟通的窗口。而对这些孩子的父母来说,馒头店更是他们的生活范围内,唯一一处能带着孩子工作的地方。

朱艳玲带着儿子“大琦”在店里已经工作了3年。“如果没有这家馒头店,我肯定要失业。”她说。

有嚼劲的馒头和有韧劲的人

新疆馒头店主打产品是面食,面粉自新疆运来,馒头是山东菏泽师父传授的高桩技法制成,外形是圆柱体,咬上一口,麦香浓郁,既有弹性又有嚼劲。

但刚开店时,馒头的形状和口感并不“听话”,不是发不起来,就是咧开嘴。这样的“丑”馒头,作为老板的陆弋从来不埋怨,都是带着员工和家属、朋友们自己“消化”。开店三个月后,随着温度、醒发、火候都摸索到位,馒头也慢慢“漂亮”起来。

时至今日,陆弋、朱艳玲们都没有吃过一个外形合格的“漂亮”馒头。“舍不得呀!”朱艳玲说,“尽管现在成功率很高了,但是每当馒头出锅时,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生怕给做坏了。”

新疆馒头店的馒头好看好吃,但因为比市面上的馒头每个要贵一毛,一开始销售并不顺利。“那时妈妈们做完馒头,就骑着电动车出去挨家逐户推销。风里来雨里去,硬是靠着‘好吃’打开了一些销路。”李璐说。

随着销路的拓展,馒头店的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但对品质的要求并未降低。“我们做的豆沙包,豆沙都是用黑龙江红豆自己做的,糖则是市面上最好的白糖。我们做的南瓜包,用的都是新鲜南瓜。”李璐说,店里从来不使用甜味剂、香精等“科技”。

开办三年来,馒头店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和平区公安分局以及全局的21个派出所,都来店里采购馒头。还有一些“铁杆粉丝”,哪怕跑上几十公里也要来买上一袋。

爱与被爱,是双向的。这些年来,馒头店也为社会捐献了大量馒头,送到了附近的养老院、社区、街道,还有一些馒头被直接送到志愿者手中。

亏损中的坚持与“授人予渔”梦

妈妈们是这家店的中流砥柱。

每天开工时,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技术活由妈妈来做,孩子们就做些辅助工作,有的负责抬屉,有的负责摆馒头,有的情况好些的比如“琦哥”,就每天跟着送货。

店里的孩子们,以前难以出门,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待在家里,还需要一个人专门照顾。对他们来说,世界很小,能沟通的人屈指可数。但是馒头店,则改变了这一切。

“听说自己要有工作了,可以上班了,孩子们都特别开心。‘健宇’还说,要上班了,我要挣钱买房子!”朱艳玲说,孩子和妈妈们都很珍惜在馒头店的工作机会,一天也不想错过。“有一天早上‘大琦’起得晚了,我跟他说你以后都别去馒头店了。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没等我起床,他就刷好牙洗好脸,背着包,站在床前等我,就怕不让他来。”朱艳玲说。

在馒头店里工作时间长了,孩子们慢慢地开始愿意和别人交流,还有了自己的绰号——“外卖手琦哥”“大个子大默”“小明星彤飞”……渐渐地,馒头店里也开始有了欢声笑语。

“这些妈妈特别伟大,特别坚强。像朱妈妈和张妈妈的身体都很不好,腰也不好,腿也不好,需要在家天天针灸才能缓解。但即使已经到了身体极限,妈妈们也依旧坚持,因为谁也不希望馒头店黄了。”李璐说。

但是,较高的运营成本和不太稳定的销量,让馒头店一直是入不敷出的状态,陆弋和李璐夫妻俩除了不断注入资金外,也一直尝试寻找稳定的销路。

一个好消息是,近期沈阳一家连锁超市比较认可馒头店产品的质量,提出了合作方案——由馒头店为其500多家分店提供馒头。对于馒头店来说,这样一个大单,意义非同寻常。

“我们很想扩大生产,但是苦于场地和资金,以及员工的特殊性,还不敢跟人家签合同。”陆弋说,他和馒头店的全体员工,都期待能通过这个大单合作,实现扭亏为盈。同时,还能为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家庭提供工作机会。

“我们不想被施舍,只想给孩子和妈妈们一个坚持下去的机会。”陆弋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自闭症   馒头   沈阳市   新疆   销路   店里   公益   员工   妈妈   青年   孩子   工作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