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沈阳队主教练掌掴主裁,处罚之外还需更多反思

足球本质上是基于规则的体育运动,所有足球从业者都应当对规则形成敬畏并遵从

7月23日,在2023赛季中甲联赛第15轮比赛中,南京城市队主场4:0大胜辽宁沈阳城市。在比赛中,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沈阳城市队领队段鑫在上半场快要结束时掌掴当值主裁。24日晚,段鑫通过该俱乐部官方微博发文致歉,称无条件接受中国足协处罚,并对相关人士说声对不起。

段鑫掌掴主裁判视频截图

据报道,在比赛中,沈阳队投诉南京城市队球员梅西·保利有肘击动作,但回放显示并不存在故意肘击行为,可能因为连带动作惯性,碰到了沈阳队防守球员。对于这一判罚,沈阳队替补席上多人抗议不满,主裁先是向一名替补席人员出示黄牌,随后一直喋喋不休的段鑫突然“爆发”,试图打掉主裁出示的黄牌,手上也一直在指指点点。主裁当即向段鑫出示红牌,而段鑫直接打了主裁一巴掌。

显然,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主教练,段鑫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榜样。他的不理智行为不仅对裁判造成了伤害,也给球员、球迷和其他教练带来了不好的示范。这种暴力行为损害了足球比赛的尊严,也违反了体育道德和职业操守。

事实上,掌掴事件的发生,不过是近期裁判争议判罚事件的一个缩影。如在上海海港对阵武汉三镇比赛中,主裁判马宁的一系列判罚引发在场球员和球迷争议;在南通支云对阵大连人的比赛中,裁判判罚将南通支云前锋桂宏的进球判为越位无效,联赛管理部门事后也为这一严重误判向南通支云俱乐部方面表达歉意。

除了赛场内的判罚争议,惹人担忧的还有足球界的腐败问题。近期多名足协官员、球员、教练等被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行业“毒瘤”,但国内足球整体的信任重建依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要知道,判定一场比赛输赢、一次判罚正确与否,尚可通过现场技术手段及事后调查来完成,可如果信任危机始终存在,则可能造成中国足球运行根基的损害。

面对足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由此衍生的腐败现象,必须采取治本举措:包括进一步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足协日常管理加强内控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建立网上举报平台,加强监管和审计,将事关足球资源分配、使用的各项权力,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同时,加强足球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小培养青少年球员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须知,“先做人、后踢球”,这句老话仍未过时。如果心智不成熟、缺乏理性认知的足球远动员和教练,面对逆境或者风波仍以暴力处置,如此作风距离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南辕北辙,更别提带动中国足球的发展了。

此外,还需加大对足球赛事的监管力度,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为球队、球员、教练和裁判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掌掴裁判应受罚,但足球管理者也需要更多反思。足球本质上是基于规则的体育运动,规则则仰赖于规则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具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所有足球从业者都应当对规则形成敬畏并遵从。唯有通过这些治本举措,方能重建中国足球的公信力,恢复人们对足球的信心,推动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主裁   红星   南通   球员   足协   中国足球   主教练   裁判   教练   规则   足球   更多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