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金融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家庭金融发展的推动与支持。一方面,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开始有足够的剩余资金参与到金融市场中进行资产配置以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在实现优化收入结构的同时降低收入来源单一性带来的风险,这也符合“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财产性收入比重”的要求;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家庭解决融资需求、满足消费跨期配置决策提供了可能。

家庭金融活动具有异质性

金融系统内在地具有顺周期性、脆弱性和外部性等特征,加之作为金融市场重要参与主体的居民自身在教育水平、认知能力、金融素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会在家庭金融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金融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体现出来。

根据金融主体能力理论,不同居民在资金实力、专业知识、信息搜寻和思维认知等能力方面存在先天性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居民在家庭金融活动中的收益存在差异,最终造成金融不公平。具体包括:金融排斥、信贷约束、金融可得性、金融素养差异等。保证金融公平的主要出发点是通过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有效手段,防止先天性的内部能力差距借助金融杠杆等外部作用进一步扩大。

家庭金融效率差异则是金融公平差距的最终表现。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在“收益—风险”二维框架中单位风险承担的超额收益水平更加受到关注,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居民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等主体能力差异。在借贷融资方面,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收入水平及融资担保等因素也会将部分居民排斥在外,使其合理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降低其融资效率,进一步损失金融公平。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十分有必要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讨论共同富裕实现的家庭金融逻辑,探寻背后的经济规律。

家庭金融发展兼顾公平和效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资源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主体实现最优目标的首要资源。作为普惠金融的主要功能便是无差别地帮助所有经济主体获得供其发展的金融资源,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合理分配财富、提升发展效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其一是缩小金融资源普惠程度的结构差异。资金运动象征着国民经济的“血液”流动,同时也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资源在不同经济部门间集聚运动的重要体现。家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部门,主要通过参与各种交易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形成资金往来。通过测算不同部门资金流动总规模发现,家庭部门分享金融资源的比重长期位列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之后,总体高于政府部门和海外部门,并且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说明金融资源“惠及”家庭部门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然而,通过测算不同部门资金净流出规模发现,家庭部门自1992年以来长期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也就是说,家庭部门的资金使用规模一直超过资金来源规模,这一特征显著有别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两个资金净流入部门。这说明家庭部门虽然参与金融市场的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是一直以来处于一种“供给方”地位,从外部吸附资金的效果并不突出。从家庭内部结构看,不同家庭之间的金融普惠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可及性以及质量的提升有待加强。

其二是提升金融素养。前面提到了信贷约束是阻碍家庭金融普惠实现的显性门槛,而金融素养不足则可以看作隐性门槛。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因为其具有不可观测性和主观变异性。一方面,金融素养可以看作个人对于金融理论与现象认知能力的综合,需要个体通过系统的金融知识学习和金融市场投资实操不断积累。另一方面,个体非理性特征的存在又导致金融素养容易受到非理性状态的驾驭和控制。即使降低金融市场资金门槛和缓解信贷约束,金融素养不足仍然会成为阻碍家庭金融普惠最终实现以及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说,金融素养属于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交易性和不可对冲性特征,相对于通过金融市场配置资产取得的物质财富数量更加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在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金融素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合格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重要标准,直接决定了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收益获取和风险规避能力。这对于提升财产性收入水平、优化家庭收入结构,进而实现物质财富提升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现有情况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证券投资效率均显著高于家庭部门。具体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素养专业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信息不对称方面,较之家庭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特点,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均属于法人组织,在信息搜寻与获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家庭不可避免地始终处于信息传递链条的末端,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不对称租金,再加上家庭长期以来作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地位,资产配置收益有限。在金融素养专业化方面,随着经济金融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需要更多具有高水平金融素养的专业团队负责金融投资业务,这意味着金融素养已经作为专有性生产要素进入企业等经济部门的生产环节,在证券市场配置资产进行投资活动也就随之成为具备规模经济特征的专业化要素组合配置行为。

稳步发展现代家庭金融

家庭金融活动的开展,既能够提升家庭收入和财富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还通过促使居民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提升金融素养,有利于从公平和效率两方面赋能现代化建设。

第一,降低信息获取门槛,提升大数据的普及水平,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居民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在资本市场信息获取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机构投资者自身具备的信息生产与传输功能,信息垄断是制约家庭金融活动的重要因素,居民也因为信息获取滞后而无法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当务之急便是提升信息惠及居民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需要提升大数据惠及民众的程度,加强业务场景化下的大数据产品化应用和服务;同时,居民投资者也要不断提升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金融素养水平。

第二,强化家庭社会网络构建,提升居民间社会互动。对于有意识提升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家庭,自身要努力增强居民间社会互动能力,构建社会网络,提升自身社会资本。社会互动有助于通过依靠和参考群体成员的直接交流和讨论,或者是对参考群体成员投资决策的观察获得信息。这种内生互动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可以称为观察性学习或者社会性学习,有助于增强居民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期望。随着亲友间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和社会互动的不断增强,家庭资产配置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普惠金融构建社会网络,通过提升社会网络规模和强度等途径拓展家庭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信息获取能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融普惠视角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提升机制研究”(19BJY26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家庭   金融   素养   金融市场   路径   逻辑   效率   居民   资金   部门   能力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