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我不接广告,不参加儿子婚礼,一生不与张国立、王刚合作

“我绝对不会将粗制滥造的剧给观众看,也不会继续和张国立、王刚合作下去。”

说这句话的人是当时在《宰相刘罗锅》中饰演刘墉的李保田,他在剧中的那古怪老头形象让不少观众记忆犹新,使他在影视界驰名天下。

在这部剧播出后,李保田在首次采访中,用开头的话回答了自己为什么不与他们合作的问题。

为什么李保田会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拒绝与他们合作?张国立和王刚他们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保田的年轻时经历

李保田是江苏徐州人,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

由于李保田的家境优渥,导致他对未来并没有多大的规划,只想在父亲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玩耍。

他从小顽皮捣蛋,对于自己的学业是丝毫不关心。李保田的父亲更是恨铁不成钢,对他操碎了心。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李保田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但对戏曲却是情有独钟,他甚至幻想自己就是一名令人敬佩的戏曲家。

李保田的父亲本来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为建设新中国助一份力。

所以当李保田向他父亲说明自己想要学戏时,他是坚决不允许李保田去学戏,认为戏曲就是“下三滥”的东西,甚至还将李保田狠狠的揍一遍,告诫他不准再碰戏曲。

那时的李保田才13岁,当时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家人的劝说都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

李保田在离开家时,看着熟睡中的父母,他在心里暗自发誓:“等我回来,你们都将对我刮目相看。”随后他坐上火车只身前往徐州当地赫赫有名的梆子剧团学戏。

刚开始同学们还和李保田相互探讨演戏的技巧,但是李保田的一件事让同学们十分排斥他。

当剧组开始分配时,李保田向老师表达自己想去京剧班的想法。

他这想法让全剧团学生的鄙夷,跟他玩的同学也纷纷排斥他,很快周围人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同宿舍的人在一起打扑克牌时,李保田想加入也被拒绝。

最后老师让他在剧团里当一名丑角,因为李保田的自身外貌形象并不是很出众,所以李保田更适合幽默滑稽的丑角。

不仅没有朋友,李保田连饭都吃不饱。

那年正好在灾年,粮食产量严重下滑,剧团里给的粮票也才够吃半个多月。

再加上每天的训练让李保田的食量大大增加,每次练完想吃一口饱饭都不行。

有时他会连续好几天没有吃上饱饭,同学也排斥他,不分一口饭给李保田吃。

他为了让自己的功底更加熟练,在吃不饱的前提下晚上还要加练,那时的他还想着让父母刮目相看。

但是他期待的那天还未到来时,他就因为长期饮食不规范,导致引发伤寒而倒下。

当他睁开眼后,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而她的妈妈就在旁边伤心的看着李保田那憔悴的脸庞。

他不知道的是,在旁边的高级干部病房里则是他许久未见的父亲。

由于长时间没见过他的父亲,也没有经常联系,所以他也不知道父亲住在医院,甚至不知道他在晚上会经常来到自己身边。

直到有一天李保田迷迷糊糊从病床上醒来,发现父亲就在旁边,他想把自己的胳膊换个位置。

两人相视一笑,他们父子之间的隔阂就此打破。

谁都不会想到,几年不见的父子俩竟在病房再次相遇。

后来李保田回到剧团练功,没想到再次回家后两人竟是阴阳两隔。

李保田回到家发现父亲患上乙肝去世了,母亲和弟弟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

李保田一夜就明白自己所要承担的重任。

他认为父亲的离世与自己有关,所以他只想把自己对父亲愧疚补偿在母亲和弟弟身上。

家里无论发生什么大事,他都会将责任包揽在自己身上。

虽然是天灾人祸,他还是会将问题归咎于他自己。

比如他弟弟的去世。

李保田的弟弟是一名艺术家,他在当地的艺术界也是小有名气。

他的弟弟在大学毕业后,决定前往新疆戈壁去写生,随后他留下信告知李保田后便匆匆离去。

他想给李保田减轻负担,便放弃购买火车票,选择坐熟人的顺风车前去。

不幸的是,在途中司机打瞌睡导致他们发生了事故。

车子的失控,让李保田的弟弟失去了生命。

这场意外与李保田并没有任何关系,但他却自责不已。

他觉得如果自己再早一点接收信息,自己一定会阻止。自己要是有钱让弟弟坐上了火车,他就不会离开这个世界。

其实是谁都无能为力,这是命中注定的事,谁也不想他离开。

可是这件事对他的心里的打击巨大,弟弟的离去让他无法释怀,这件事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中。

他想替弟弟完成他还未走完的事业。

他在闲暇之余会学习美术,虽然他一窍不通,但他相信自己只要越努力,就能将它学会。他的做法也算是对弟弟的一种缅怀吧!

弟弟离世后,李保田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他在纠结是否将弟弟离世的消息告诉母亲。

李保田的母亲中年失去爱人,晚年又失去爱子,他实在不忍心开口告诉母亲这个悲伤的事情,害怕母亲当场晕厥过去。

他准备等到实在瞒不住了,再告诉也不迟。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母亲却早已猜到此事。

母亲退休前在妇幼保健院上班,李保田怕母亲得知弟弟去世的消息会发生意外,便去求母亲以前的同事陪同。

当李保田想说出此事时母亲的表情已经告诉他一切,在场的老同事们都上前安慰,她却十分反常,只是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

然而母亲回到家里就把自己关在房间,一连过了几天李保田都没有听见屋内一点哭声。

李保田知道父母都是倔强且要强的人,母亲这一辈子虽然过得艰苦但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孩子上学没有求过别人,更是没有依靠人脉帮孩子寻找工作。

母亲和她的丈夫对孩子要求严格,对工作认真严谨,从不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也是导致李保田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原因之一。

李保田每次回家想和母亲叙叙旧,都被她“冷漠”的神情劝退,自己的母亲也不似别人那般爱与子女唠家常,时常会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静静地看着丈夫和儿子的遗像。

直到李保田50多岁的时候,母亲还是那般。他想拉起母亲的手问问她最近过得如何,可母亲却总是甩开他的手显得十分“无情”。

李保田每次回家都提心吊胆,生怕母亲有什么意外自己不知情,更不知道哪一次回家母亲会抛下自己离去。

直到母亲去世,她才带着笑容离去。

李保田的职业生涯

受父母影响,李保田做事也非常有自己的原则。

1990年,张艺谋找到李保田想让他和巩俐搭档出演自己的电影《菊豆》。

但李保田和巩俐的年龄差太大,张艺谋又觉得李保田不太适合和巩俐搭配演戏,便决定让一位新的年轻男演员来饰演。

谁曾想刚开机没几天,张艺谋便觉得这位男演员的演绎和理想中的“杨天青”格格不入只好又亲自把李保田请回来饰演“杨天青”。

这才有了电影中李保田和巩俐的那段十分经典的对手戏。

有过这次的合作经历,李保田的演技彻底将张艺谋给深深折服。

1992年,《葛老爷子》的导演韩刚打算让46岁的李保田去饰演剧中70岁的葛老爷,他欣然同意。

虽然他和剧中的角色相差二十多岁的年龄,但是凭借着其精湛的演技,让大众看着毫无违和感。

倪震在看完电影后都忍不住感叹:“李保田饰演的葛老爷子是本年度中国银幕上最精彩也是最有张力的一个角色。”

几年后张艺谋筹备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准备开拍,这次他又找到曾经合作的李保田,来饰演剧中一位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黑帮老大哥。

这对李保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是他从业十多年来,第一次饰演反派。

而令张艺谋都没想到的是,李保田竟能轻松“拿捏”,将反派人物形象饰演的淋漓尽致,这无不彰显李保田是一个好演员。

再到后来的《有话好好说》张艺谋又找到了李保田,三次的合作足以看出张导对李保田的重视与满意,以致于李保田成了众多导演眼中的“香饽饽”。

但让李保田真正火爆全中国的,还得说到1995年他出演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这次他与张国立和王刚协同合作,李保田在剧中饰演的有些驼背有爱瞪眼的小老头“刘罗锅”,深受观众喜爱。

张国立和王刚也看到其中的巨大利益,所以在导演提出开拍续集时便欣然同意。

但李保田却以续集剧本不佳,剧情零散拼凑为由拒绝再次合作。

多年后大家再次问起为何不参加续集的拍摄时,李保田的回答是“与两人性格不合,没必要再次合作”。

张国立在《宰相刘罗锅》爆火后接到许多的商演,王刚也是在各地拍摄广告。

原来张国立在拍摄时经常迟到请假,导致拍摄进度缓慢,李保田自身是很有原则的,他不希这种不敬业不守时的状况出现在自己身边,更不能出现在自己身上。

李保田因为他们的职业道德不同而拒绝与张国立、王刚合作。

李保田从业40多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没有迟到过一次,但却因为一件事而打破了。

2009年李保田的儿子结婚,他却没有到场,李彧是他唯一的儿子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李保田会缺席儿子人生中这么重要的时刻。

原来当时他在参演了电视剧《永不回头》,剧组租一天机器和场地很贵,他不想浪费大家时间和资源。

剧组的工作人员都表示理解,认为儿子结婚很重要,但李保田却没有丝毫犹豫,觉得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拍戏,拍戏不能请假。

李彧也并没有埋怨父亲,他明白父亲的原则支持父亲的敬业。

结尾

他在剧组的尽忠职守,让李保田在影视界有着良好的口碑。

如果他不坚持自己的原则,而是像张国立、王刚那样出席各种商演活动,他的职业方向就会从一位国家一级演员转变成利益商人。

他对职业是认真敬业,对家庭是勤快耐心,对观众是问心无愧,只有李保田这样德馨兼备的人才能担起“人民艺术家”这个高尚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儿子   剧团   宰相   戏曲   剧组   剧中   婚礼   弟弟   父亲   母亲   原则   广告   李保田   张国立   王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