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的生命最后半个月,一向坚强的她和女儿说:要不别治了

1981年11月16日,数以万计的北京市民自发地齐聚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上成功夺冠。许多群众都是刚刚看完女排决赛的直播,然后冒着初冬的严寒,一起步行数公里走到天安门广场的。


这场比赛,让人们记住了“铁榔头”郎平,记住了教练袁伟民,更记住了在与日本女排决战中受伤,仍然在赛场上坚持的女排队员陈招娣。


当看到在赛后的颁奖典礼上,陈招娣疼得无法站立,只能由队友背着上领奖台时,无数观众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从那以后,陈招娣“拼命三郎”的外号,传遍了神州大地。



熟悉陈招娣的人都知道,这不是陈招娣第一次“拼命”,在人生中的每一场比赛中,她都会竭尽全力,去追求胜利。


“别人的青春都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可是中国女排人的青春,却是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度过的,她们一直在流汗、一直在疼痛,但是她们的青春没有遗憾,因为她们一直都在为了我们的祖国发光发热。”这是全体中国人对女排的印象,也是对女排精神的总结。



一、


陈招娣于1955年出生在杭州,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江南水乡的女孩子,身上竟然会带着一股子男孩子野劲和疯劲。


陈招娣从小就对运动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热爱,只要学校办运动会,她必是第一个报名的那个。


上高中时,她报名参加了杭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跳高项目的比赛,引起了刚刚组建的浙江女排教练的注意。不久之后,陈招娣被招进了浙江女排。



一年后,表现突出的陈招娣被推荐到了北京体育学院集训队。


陈招娣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一到北体,便全身心地投入了训练之中。


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集训队条件有限,运动员们的伙食根本无法与现在的运动员相比。虽然每天的训练量很大,但队员们的伙食也只有馒头和大锅菜。


作为一名南方姑娘,陈招娣可以忍受艰苦的训练,但却吃不惯北方的面食,总感觉那硬梆梆的馒头无法下咽。很多时候,她只能靠家里人寄来的点心,来当做晚餐。


那么大的训练强度,仅靠些点心是不可能满足营养的需求的。时间一长,陈招娣便感到每次训练后,人都很疲惫。队医给她一检查,发现她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如果不及时加强营养的摄入,根本无法胜任每天的训练任务。



面对医生的诊断,陈招娣打起了退堂鼓,想回杭州算了。但教练认为陈招娣是个可造之才,就这样离开排球实在太过可惜,于是一边鼓励她,一边找到食堂,请师傅给陈招娣开小灶,给她做南方的饭菜,并为她定制了恢复计划。


在教练和队友们的关心下,陈招娣终于战胜了困难,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训练之中。一年后,她被八一女子排球队选中,成了八一女排的一员。



二、


1976 年,陈招娣被袁伟民选入国家女排。


刚进国家队时, 陈招娣的技术还比较稚嫩。玉不琢不成器,袁伟民开始精心地“修理”陈招娣。


一次训练结束后, 袁指导要求陈招娣加练。加练的内容是 : 接15个球 ,然后冲到场边触摸铁丝网,再做一个滚翻救球的技术动作,然后跑回去重新开始。


对陈招娣来说,平时接15 个球并不难, 但在一天的高强度训练后,人已经很疲惫了,因此没一会她就跑不动了。正当她想休息的时候,袁指导却不同意,反而把球不停地扔给她。


“不练了! ”陈招娣将球一扔,刚准备扬长而去时,却发现整个球馆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她扭头一看,发现教练和队友们都在看着自己。少女的自尊心让她感觉就这样走了,会遭到队友们的小看,于是又返回到场内,继续训练了起来。



陈招娣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是1978年第 8 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那届比赛中,陈招娣和队友们夺得了第 6 名的好成绩。


从那以后,中国女排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夺取了1981年世界杯冠军,和1982年的世锦赛冠军。


就在中国女排开始称霸排坛的时候,陈招娣却在1983 年急流勇退,选择了退役。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但他们却并不知道,一路走来,陈招娣的身上已经伤痕累累。


1981年,陈招娣在代表八一队比赛的时候,左臂不慎受伤。不久后,旧伤未愈的她又在太原迎战到访的日本女排,再一次加重了病情。



即便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但她还是缠着绷带参加了第四届全运会,并得了一个“独臂将军”的名号。


多年的训练比赛,陈招娣一身都是伤病。她感到自己已经不能更好地代表国家出战,不如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才做出了退役的决定。



三、


陈招娣退役后,并没有离开排球,而是担任了八一体工大队女排副政委一职。1986年,陈招娣被任命为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


陈招娣知道比赛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但目睹中国女排在在经历了“五连冠”之后,因为老队员退役,年轻队员缺乏大赛经验而陷入低谷之中,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因此在接手青年女排后,在她全身心地投入下,培养出了赖亚文、崔永梅、毛武扬、李云武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为日后中国女排的再度崛起打下了基础。



正当陈招娣准备大展拳脚时,却不幸于1988 年患上了直肠癌。手术后,她不得不放弃了教练的工作。


即便这样,陈招娣还是舍不得离开排球,在她的要求下,担任了中国女排的领队一职。她说自己虽然不能上场比赛。也不能担任教练,但她仍希望竭尽所能,将老女排的传统传承给下一代年轻队员,使得女排的拼搏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其实当时摆在陈招娣面前的选择有很多。很多人都劝她跟着已至海南岛发展的丈夫郭小明,到海南工作,那边的气候和风景都适合她养病。


而且当时新成立的海南省也陈招娣去工作,并许诺一到海南,便任命她为海南文化体育厅副厅长,等她慢慢恢复身体后再提拔为厅长。但为了排球,陈招娣还是拒绝了海南方面的美意,选择留在北京,留在她热爱的女排。



重新回到中国女排后,陈招娣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很重,要挑起它,就必须做出新的牺牲。为了全身心地投人工作,陈招娣把一岁多的女儿郭晨送到杭州交给母亲照管,自己则把行李搬到队里,同队员们住在一起。


尽管领队工作并不要求她和当教练一样整天泡在训练场上,可陈招娣为了及时了解和处理训练中发生的问题,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坚持每夭和队员们一块训练。


一旦发现那个队员训练中的情绪不对头,她便马上询问原因,并给予及时解决。在她的操持下,许多矛盾刚一露头便得到及时地解决,女排队内的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团结。



陈招娣知道新时期运动队的思想工作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做法。为了探索出一条更适合中国女排现状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陈招娣从细微处着眼,避免教条的说教,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和原中国女排相比,陈招娣感到,年轻的中国女排姑娘身上最缺乏的是没有把排球运动当作一种事业,豁出命去拼搏。而这也是中国女排多次在世界大赛中失利的根本原因。


提起中国女排巴塞罗那惨败一事,陈招娣十分内疚,认为是自己工作没做到位。她认为那届中国女排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支,队伍整齐,全队上下都有一股子夺取冠军的势头。队员们对于夺取奥运会冠军也充满了信心,可为什么最终还是输了呢?



奥运会失利后,陈招娣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认为赛前只满足维持一个好的形势,而没有人为的、有意的去制造一些困难,以至于在赛场上真的出现困难后,队员们一个个都手足无措。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赛前自己怕影响队员们的情绪所至。


在赛后的总结会上,陈招娣将失利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她说当年自己做队员时,袁伟民教练哪怕是在顺利的情况下,都会有意制造一些困难,让队员们知道遇到了困难应该怎么做。和袁伟民相比,自己缺少了培养姑娘们克服困难去争取冠军的思想准备。


面对失败,陈招娣虽觉对不住国人,但却实在不甘心就这样告别中国女排。她很想命运再给她一次机会,但由于身体的原因,她不得不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中国女排,调入总政文化部工作。



四、


调入总政后,陈招娣分管群众体育工作, 主要任务是在军队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在这个岗位上,她还是和从前一样拼命。虽然医生多次提醒她不可太过劳累,但她却经常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工作,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从排球一线退下来后,陈招娣总算能把女儿郭晨接到自己身边教育了。但她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锻炼。



陈招娣并不认为这是现在的孩子怕吃苦造成的。因为打开女儿的书包,她看到了里面厚厚的 不信, 你打开他们英语、奥数卷子。


孩子告诉她,老师说过: 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给了你快乐的童年,就让你输掉了今后的人生。所以女儿和同学们只能一遍遍地做这些卷子,哪有时间去锻炼?


对于这个现象,陈招娣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了多次呼吁,要求学生应该每天参加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与年龄及发育相适应的体育活动。


她在代表提案中说:健康是一,其他是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然而付诸实施却并不容易。同时她还呼吁老师和家长们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每天给他们一些必要的运动时间。



在女儿的教育上,陈招娣从没有勉强让女儿走和自己一样的道路。虽然她的女儿郭晨也喜欢排球,还接受过沙滩排球的训练,但最终却没能以排球作为自己的事业。


郭晨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像母亲一样优秀的女排队员,但却是位学霸,在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这对母女很多时候看上去并不像一对母女,而更像是一对朋友。


“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 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 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生活中, 陈招娣是个开明的母亲, 也是一个尊重丈夫的好妻子。“闲下来时, 我喜欢和曹慧英、陈亚琼等老朋友一起聊聊天, 谈谈工作、学习和生活。”



五、


2006年10月,中央军委晋升陈招娣为少将。她也成了老女排中第一位将军。2008年,陈招娣又受央视邀请,与宋世雄联手解说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的比赛。


谁也没有想到,在解说女排比赛的同时,癌细胞正在陈招娣的体内疯狂地分裂。


2013年3月,陈招娣因直肠癌症转移肝癌,住进了医院。


众所周知,肝癌晚期很痛苦。因为静脉压力高,静脉回流障碍,再加上各种原因导致的水钠潴留,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腹胀。再加上肝癌侵犯肝脏的包膜或者膈肌等原因,患者会出现非常剧烈的疼痛。



生命的最后时刻,陈招娣几乎每天瘦一斤,人也时常陷入昏迷之中。前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看望过陈招娣之后说:“招娣最后这一段时间其实真的非常痛苦,肝癌大家都知道,非常痛。我们每次去看她被病魔折磨,都不忍心。”


虽然陈招娣是位坚强的女性,但这种疼痛实在过于激烈。有好几次疼痛难忍之时,陈招娣都会忍不住对着病床边的女儿说:“我太疼了,要不别治了吧......”


面对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母亲,郭晨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她多么盼望能出现奇迹,让母亲战胜病魔啊!



在她住院的这些天,郎平、孙晋芳等老女排的队友,都纷纷赶到医院看望。陈招娣拉着队友们的手,平静地说了一句让队友们一个个泣不成声的话:“我的比赛就要打完了,我先下场休息了。来世咱们还做队友。”


陈招娣的这句遗言,也出现在了后来《夺冠》这部电影中。当刘敏涛饰演的陈招娣躺在病床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观众们早已哭得一片稀里哗啦。


2013年4月1 日,陈招娣在京病逝,年仅 58 岁。



陈招娣去世后,郭晨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妈妈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还有两天我就26了,你又一次骗我,我不恨你,我依然爱你,妈妈我爱你。”


4月5日上午,陈招娣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郎平、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陈亚琼、曹慧英、杨希、梁艳等中国女排的老队友们都纷纷赶来,一起送陈招娣最后一程。



早上八点,东礼堂外的广场上,便围满了自发前来悼念的群众。上午十点,大家排队进入礼堂,向着鲜花翠柏包围着的陈招娣遗体三鞠躬,向这位排球功臣表达内心的敬意,也表达了对老女排精神的缅怀。


陈招娣走后,女儿郭晨将她的骨灰送回了老家。骨灰盒里除了陈招娣的骨灰,还五枚钢钉,那是她当年治疗腰伤的时候打进身体里的。


陈招娣的墓旁,有一个她抱着排球的铜像,每天都有很多人去献花。



六、


陈招娣去世后,女儿郭晨也在毕业后进入总政工作。2010年,郭晨经考核成了一名排球国家级裁判,也算是继承了母亲的衣钵。


拿到裁判证书后,郭晨又一次来到母亲墓前,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母亲。想当年,陈招娣在回答希望郭晨从事什么职业时说过,女儿干什么都行的时候,应该不会想到女儿有朝一日也会继承母志,继续出现在母亲曾挥洒无数汗水的排球场上吧。



2017年,郭晨遇到了自己的爱情。这年清明节,她和男友一起回浙江拜祭母亲,并将母亲当年受伤时用过的拐杖送给了浙江的陈招娣纪念馆。


有了爱情的滋润,出现在母亲墓前的郭晨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么满脸哀伤,而是有了不少明媚的笑容。她说妈妈不希望看到她哭,妈妈希望她是一个乐观的人。


2020年,郭晨和丈夫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又一次前来看望母亲。看得出来,虽然仍怀念母亲,但郭晨的精神状态比前些年好多了,已经走出失去母亲的悲痛了。因为她知道,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参考文献:


腾讯体育:《陈招娣追悼会举行,军体名流齐聚送她最后一程》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陈招娣郭晨母女情深》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海南   肝癌   女排   排球   队友   中国女排   教练   坚强   母亲   女儿   生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