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极了!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又有四个好消息,中科院再立大功!

(本文头条首发严禁搬运,已开通全网维权)

如果您喜欢,可以点击上面的 “关注” 二字。一起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

午休醒来,刷刷手机,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又有好消息传出,看的我一下子就精神了,赶快码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半导体存储设备SSD取代机械硬盘HDD时机已到

据全球半导体观察消息,在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采用半导体存储技术的新时代,取代了过去依赖机械硬盘存储的方式。他表示,尽管先进的半导体存储技术在我国仍然有所滞后,并且由于价格的问题,这种替换进程还相对较慢,但随着国内存储整机和闪存生产能力的提升,半导体存储设备SSD取代机械硬盘HDD的时机已经到来。

倪光南对中国目前的算力中心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由于存储能力相对不足,这些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他建议,为了促进产业的更好发展,应该发布“算力中心建设指南”,并提出“算力”与“存力”的适当比率范围,以及在“存力”中应采用SSD的适当比率范围。

在政府采购和招标项目中,倪光南建议优先考虑支持SSD,并不要以单一的价格指标作为评标依据。此外,他还指出,我国的算力中心中采用SSD的比例比较低,在我国的存储市场中,闪存的比例还比较低,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我的观点:倪光南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半导体存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半导体存储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更高的访问速度和更低的能耗,这对于数据中心等大规模存储应用场景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价格和技术因素,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倪光南的观点提醒我们,我们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政策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推动半导体存储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这无疑是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第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明院士团队突破高温下铁电存储器运行难题

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刘明院士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了可在高温环境中保持高可靠性运行的铁电存储器(FeRAM)实现的可能性。他们提出并验证了一种着眼于温度影响的铁电阵列操作方法,这在全球范围内是首次实现。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基于HfO2的FeRAM,这种存储器因其高速、良好的微缩性以及与CMOS工艺的兼容性而深受业界青睐。

然而,FeRAM的性能对温度极敏感,一直以来,如何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高可靠性运行是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刘明院士团队针对这个问题,开发了一种新的操作方法。他们在128kb 1T1C FeRAM阵列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能有效抵抗高温对阵列性能的影响。

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传统的阵列操作方法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误读问题。通过对材料性质进行系统研究以及电学测量,他们找出了在高温下剩余极化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即电子去俘获引起的内建电场增加。基于这一发现,他们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动态蒙特卡洛模型,并通过模拟给出了减轻温度影响的操作电压。

我的观点:这项研究的进展对于飞速发展的信息存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的需求不断提升,而这正是基于HfO2的FeRAM所能提供的。然而,其对温度的高度敏感性一直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刘明院士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为FeRAM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也为我们如何应对高温环境下的数据存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海希通讯迈向新能源:1亿元注资子公司布局碳化硅模组模块

正如近日公布的消息,海希通讯正在积极拓展其业务领域,计划向其全资子公司海希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注入1亿元资金,以推动碳化硅模组模块以及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发展。这一举措源于海希通讯与苏州辰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辰隆数字”)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该合作关系旨在推动碳化硅模组模块和储能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海希通讯是一家在工业无线控制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专注于工业无线遥控系统及工程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及售后服务。这次,它计划投资建设碳化硅模组模块和储能装备项目,预计新建模组厂房、电芯车间、集成车间、原材料库房等设施,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大型工业基地,提供模组模块、电芯、电池模组、储能系统集成等产品。

辰隆数字,作为海希通讯的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在成为公司股东后,积极引入碳化硅模组模块、新能源等相关产品及业务。这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应用领域。

我的观点:海希通讯的这一战略转型和新业务布局无疑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碳化硅模组模块和新能源产品业务的开展,无疑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提高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一举措反映了海希通讯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预示着公司未来可能会在新能源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第四:大唐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的创新突破,电池管理芯片DNB1168大规模投入量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次重要进步中,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大唐恩智浦") 近日宣布其车规级电池管理芯片DNB1168已经步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这是一款单电芯锂离子电池监测芯片,具有对单独电芯或并联电池组进行电化学组抗普测试的能力,并已经获得了汽车行业最高的功能安全等级ASIL-D认证。

大唐恩智浦的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意味着电池在线CT检测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化,而且已经成功突破近百万级数量的客户订单。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预示着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大唐恩智浦成立于2014年3月,由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汽车半导体产业基金以及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共同出资。公司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以及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为业务定位,专注于研发和销售采用高性能混合信号技术的高级专用汽车电子芯片。

我的观点:大唐恩智浦的这一突破无疑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不仅是对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对电池在线CT检测技术商用化的有力推动。正如我们所知,电池管理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也关乎乘客的安全。因此,大唐恩智浦的这一突破,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推动力。

#头条创作挑战赛#

那么,你对这几个好消息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半导体   中国   碳化硅   大功   模组   新能源   中科院   好消息   高温   模块   芯片   激动   电池   领域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