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吃肉,抽华子,91岁的杨少华,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文|御史古今

编辑|御史古今

前言:

“又闯过了一关”

“哪有比一家人健健康康更重要的事呢”

7月12号,91岁的相声大师杨少华高血压发作又一次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转危为安的杨少华一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不能再“为所欲为”了。

可这想法仅仅持续了几十分钟,缓过神来的杨少华,又让儿子把白酒,大鱼大肉,香烟,给他摆在了医院的桌子上。

看到这一幕的网友不禁唏嘘,“都这把年纪了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儿子不心疼老子啊,老子糊涂了,儿子也不管”。

但你如果了解杨少华这一辈子怎么过来的,就体谅他的“摆烂生活”了,就会明白儿子们这样做,实乃是孝顺的表现

不受师父待见的“徒弟”

杨少华于1931年出生在北京,虽然是皇城根下的人,实际是家徒四壁的穷人,父亲平时靠拉洋车赚得一些钱

不过因为身体很差的缘故,接不到多少生意,一家人就得经常饿肚子,迫于生存的杨少华从小就要帮着母亲和姐姐捡拾煤球或废纸补贴家用。

到了1937年,经过战争的摧毁,对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仅有的遮风避雨的房子没有了,杨少华,父亲母亲和姐姐只能在街边流浪了。

幸好北京人向来善良,虽然那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不过还是尽可能的给一家人提供了帮助,吃着百家饭的杨少华磕磕绊绊的长大了。

可长期的风餐露宿营养不良,本就身体虚弱的父亲撑不住了,撒手离开了这个世间,从此全家只留下母亲,姐姐和杨少华,孤儿寡母的受尽了苦楚。

直到1944年,动荡不再那么强烈,杨少华也已经是12岁的大小伙子了,就跑去当时的北京西单鞋厂,跟着师父做学徒,挣一些家用。

而这个决定改变了杨少华一生的走向,杨少华做工的鞋厂旁边,有一家启明茶馆,茶客们呼朋唤友来喝茶的时候,顺便可以听听相声。

杨少华非常喜欢相声这门艺术,做工的间隙总是偷偷溜进茶馆听,这让杨少华的师父非常的不满,抓到一次就会狠狠地骂杨少华一次

杨少华也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可他就是放不下相声,思虑再三,杨少华还是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来到启明茶馆,做了一名打杂的伙计,可以赚钱也可以随时听到相声,杨少华很满足。

杨少华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他就是常宝霆,常宝霆的父亲常连安就是茶馆的老板,常宝霆就在茶馆里表演相声,每次杨少华都看的痴迷,久而久之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常宝霆得知杨少华也想学相声,就拜托父亲帮忙杨少华找个师父,这就找到了郭荣起这里。

开始郭荣启并不想收杨少华这个徒弟,一个拜师宴都摆不起的人,将来能有什么发展呢?况且杨少华并不是科班出身,被郭荣启看在眼里感觉他的资质非常平庸,没有培养的价值

但好友再三推荐,郭荣启也就勉为其难收下了杨少华,但没有进行“引保代三师”也没有做“摆知收徒”这些拜师收徒的仪式,平时对外也不承认有杨少华这个徒弟。

直到多年后相声大师马三立创建出了相声行业的家谱,郭荣启在事实面前才不得不承认自己有杨少华这么个徒弟

之前最多就是平时会教杨少华一些相声表演的技巧,外出表演相声的时候,也会喊上杨少华一起参加。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很好的实战机会,他非常感谢常宝霆的帮忙和恩师郭荣启的启蒙,让自己走进了相声的殿堂,也给自己这一辈子找到一个饭碗。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天津派的相声在北京的名声越来越响,北京派的相声团体不乐意了,他们联合起来把天津相声团体挤出了北京城

郭荣启也是天津派,他同样被挤兑的混不下去了,只好带着他的正式徒弟回到了天津重起炉灶,杨少华没拜师还是北京原住民,就被留了下来,从此杨少华刚刚开启的相声梦破灭了。

拜干爹,跟搭档分道扬镳

师父跟师兄弟们都回天津了,杨少华只好暂且放下相声,来到一家小的钢厂做工人,不做工的时候就给工友们表演相声,这一才华被领导发现了,就把杨少华调到了厂里的宣传部门

在这里杨少华得以继续学习相声,不过他怎么说也是师从天津派,现阶段想要在北京发展,还是难度很大,杨少华放不下这个嗜好,最终还是一个人孤身来到了天津

彼时的天津各派系之间争斗的厉害,无人引荐的杨少华只能白天做工,晚上打着郭荣启弟子的旗号到一些小茶馆说相声,怎么说也是跟着自己学习的人,郭荣启也就让杨少华打着自己的旗号没有反对。

这时候杨少华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他就是相声界的泰斗人物马三立,他无意中听了杨少华的相声,觉得这孩子挺有发展前途,就收杨少华做了自己的义子,还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马志明跟杨少华搭档。

就这样杨少华进了天津曲艺团,先是跟着马三立学习,后面又给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捧哏,可惜两个人的风格始终南辕北撤。

加上杨少华在台上会做出一些吸人眼球的动作,观众的注意力不在马志明身上了,所以这对搭档也只在台上互相配合,台下谁都不服气谁,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失去搭档的杨少华只能说起了单口相声,好在这下不用去搭配别人了,可以尽情表现自己的才华了,而日子也渐渐不那么紧巴巴的了。

可人啊,就是不能高兴的太早,这边刚刚在天津稳定下来的杨少华,收到了姐姐的家信,姐姐给他从家乡找了一个女人,让他回家完婚

长姐如母,从此一个叫朱志英的女子走进了杨少华的生活,并在不久后给他陆续生了五个儿子,杨少华刚刚好起来的生活又返贫了。

大器晚成,年过半百“火”了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1957年,57岁的杨少华等来了转机,杨少华遇到了自己的黄金搭档赵伟洲,一个在逗哏上天赋极高的人。

从此一个捧,一个逗,因此还激发了杨少华在相声方面的天赋,创造出了相声界独一无二的蔫哏。

两个人搭档很快就在相声界火起来,尤其是俩人的节目《枯木逢春》,甚至还惊动了央视春晚,邀请他们来现场彩排,杨少华被安排跟赵本山一个房间。

赵本山跟杨少华相见恨晚,几天时间相差二十岁的两个人就成了忘年交好友,可惜杨少华的节目没选上,临走的时候赵本山给了杨少华两千块钱,“你养活五个孩子不容易,这是兄弟的一点心意”。

此时的杨少华虽然有了一些知名度,不过因为有了家庭且孩子众多,家境依然很贫困,但对于赵本山的慷慨相赠也要礼尚往来,思来想去,杨少华就把儿子送自己的剃须刀送给了赵本山,他一直没舍得用。

赵本山非常珍惜杨少华送的礼物,后来更是给杨少华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而杨少华也没有辜负赵本山的提携,跟赵伟洲搭档推出了很多优秀的相声作品。

像是《八扇屏》,直到现在仍被喜欢相声的人们津津乐道,跟赵伟洲合作越来越默契,大器晚成的杨少华终于在相声界成了大师级别的人物,财富也越来越多。

妻子过世,操心儿子前途

闲暇的时候,杨少华拍着妻子朱志英的手,轻声细语安慰妻子:“再说几年,我就可以退休,好好跟你享清福了”。

每到这个时候,妻子就会心疼的看着杨少华摇头叹息:“不缺吃喝就行了,你不要太累了”。

杨少华在舞台上逗笑别人,而只有妻子能逗笑他也是真正的心疼他,可这更激发了杨少华挣钱的决心,他想给多年来一直做贤内助的妻子更好的生活。

天不遂人愿,杨少华越来越火,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妻子却等不及了,2003年,妻子抛下了杨少华,过世了。

杨少华备受打击,这么多年的相濡以沫,妻子俨然已经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看着五个儿子,杨少华还是振作了起来,决心给五个儿子一个好前途,好让九泉之下的妻子安心

杨少华的干儿子杨进明想要拜侯耀文为师,为了干儿子的前途,在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纲被同行排挤,几乎所有人说他欺师灭祖,郭德纲差点就被挤兑出相声界的时候,杨少华主动站了出来。

说郭德纲是相声界的奇才,力挺郭德纲,郭德纲表演的时候,杨少华更是拖着病体,也来到现场给郭德纲捧场

他的帮助让郭德纲在相声界生存了下来,后来还在北京开起了德云社,这使得侯耀文跟郭德纲对杨少华非常感激,干儿子杨进明也有了人脉,得以在相声界安稳发展。

对于小儿子杨议,老父亲也是倾注了很多心血来培养,杨少华拜别了自己的搭档赵伟洲,亲自跟小儿子搭档表演相声

在杨少华的栽培下,杨议也是非常的争气,在央视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把冠军的殊荣带回了家。

2003年,杨少华给儿子杨议捧哏的相声表演中,《肉烂在锅里》这个节目,不但把冠军摘走了,还获得了一个特别荣誉奖项

后来得知杨议还喜欢做导演,杨少华更是不遗余力支持小儿子,亲自参与演出《杨光那些事》整系列电视剧,让小儿子的名气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暴涨,还被评为了优质导演

二儿子开起了饭店,老爷子也是到了现场给剪彩,三儿子和四儿子,选择了经商,老父亲杨少华同样倾尽全力帮着孩子们把摊子支棱了起来。

无事一身轻,不吃不喝干什么?

奋斗了一辈子,儿子也都安稳下来了,有了自己的事业,杨少华这么多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下来了,退休下来的杨少华,终于可以犒劳一下自己了。

以前穷,白酒舍不得喝,现在有钱了,一顿饭怎么也得喝上半斤,鸡鸭鱼肉以前没有能力吃上,现在不缺钱了,顿顿可以吃了,还有烟,终于能抽上高档的香烟了,那必须得是华子。

况且二儿子杨伦懂事,开了饭店,自己家养着的厨子,每道菜都做的色香味俱全,杨少华也实在忍不住,虽然家里一堆药

这个年纪了,老友也一大堆,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凑到一起后,自然也得好吃好喝。

自己的生日,也不能放过,九十高龄的大寿之日,杨少华吃饼卷肉吃的依旧满嘴淌油,二锅头喝着,华子抽着。

杨少华现在是什么也不管了,一生都那么苦,为这个为那个,现如今老了,也该满足一下自己的心愿了,喝着白酒,抽着华子,品尝着大鱼大肉。

只是苦了儿子们,尤其是杨伦,老父亲爱喝酒,他还是开饭店的老板,不能不满足老父亲的心愿,可酒喝多了老父亲的身体又扛不住,逼得杨伦只好没事了就泡一些药酒孝敬给老父亲了

能避免的也尽量避免了,大鱼大肉会尽量做的清淡一些,可毕竟杨少华的年纪摆在这里,很快就是百岁老人了,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于是就有很多网友在一些场合看到杨少华的时候,整个人有些颤颤巍巍弱不禁风的样子,身旁也需要家人来搀扶

而且杨少华也成了医院的常客,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到医院“休养”,每次也被医生念叨注意饮食,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杨少华嘴巴上答应的很好,转头依然还是奉行自己的“享乐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太苦了,直到头发花白才不用为生计发愁,不享受一下哪里对得起自己的辛苦?况且自己也是替妻子享福,妻子早年过世,他得多吃点也给妻子补上”。

结语:

了解完杨少华的一生,你是否理解了老爷子的“任意妄为”了呢?老爷子属实不容易,一辈子在为生计奔波,为家庭付出,直到头发花白了,才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他有资格享受一下生活

老爷子的儿子们,一路走来也是深刻体会老爷子的艰难,现在生活终于好了,他们也不忍心去阻拦老爷子享受,况且老爷子这个年纪,谁也不敢保障明天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不如就顺着老爷子让他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茶馆   老爷子   天津   师父   徒弟   北京   搭档   相声   妻子   儿子   路上   杨少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