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与郎平一起奥运夺金的11位女孩,现状如何?

图|煮酒

编辑|煮酒

阅读文章前,可以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分享,也能及时看到更多新鲜内容!

前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惜败美国队,然而,正当所有国人都以为中国队要止步于此时,女排姑娘们开始突然发力,越战越勇,最终决赛连胜三局。

不仅拿下了女子排球的三连冠,更是替中国夺得了第一块女排奥运金牌。

那么如今这些与郎平一起参与了“封神之战”的姑娘们都去了哪里?褪去光环的他们,是否都拥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

张蓉芳与朱玲

12号张蓉芳,是当年的女排队长,身高一米七四。虽然这个身高在人群中很扎眼,但是在女排的赛场上,仍难以取得优势。

不过天赋是可以靠后天弥补的,凭借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张蓉芳练就了一身硬本领。

眼疾手快、球路刁钻,并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号“怪球手”。

作为中国队的主攻,曾多次参加过大型的国际赛事,对我国女排项目立足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绝对是当时中国排球界不可或缺一名强将。

退役后,张蓉芳回到了老家四川,在当地体委工作。1986年距世界赛仅3个月时间,女排主教练因身体原因退出,张蓉芳与郎平临危受命,最后力挽狂澜,帮助中国女排完成了“五连冠”的傲人成就。

此后,张蓉芳还曾转战跳水等项目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贡献。1998年担任排管中心副主任一职,然而年轻时在职业赛场留下的病痛,却一直在折磨着她的身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张蓉芳力不从心,于2015年“解甲归田”,回归家庭尽享天伦之乐。

朱玲,奥运夺冠之后,她就回到了四川老家。然而,为中国女排事业奋战十年的她,却仅仅只是高中文凭。

但她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进入四川大学干部培训班,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最终拿到了大专文凭。而后成为四川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这一年她才只有31岁。

截然不同的工作形式,让朱玲慌了神。以前她从不需要想任何事情,只管上场按照教练给出的要求打就行了。

而现在却是要一下子管理一个省的体育事务,但如此巨大的压力,并没有让朱玲心生惧意。

她为自己制定了“三多一少”的方针,即多听、多看、多干、少说。凭着在运动场上磨炼出来的毅力,朱玲很快便适应了这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为我国输送了不少的优秀运动健将,由于工作成绩异常优秀,后被任命为四川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于2016年离开体育局,进入政协工作,任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

福建“双珠”

4号侯玉珠,天赋型选手,因个子高,在学校期间便被选进排球队,后进入福建体校得到专业训练,排球天赋开始初露锋芒。

84年参与封神之战时,侯玉珠才21岁,凭借着自己的独门绝技“上手硬试勾飘球”打得对手晕头转向。

从国家队退役之后,便告老还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福建,在体育局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侯玉珠还被当选为中国境内火炬接力福州站第二棒传递的火炬手。

11号郑美珠与主攻手侯玉珠是老乡,所以也就有了福建双柱的称号。但相较于自己的老乡,郑美珠的天赋却不太凸显,身高也只有1.72米。所以初登赛场时,她就遭受到了很多质疑。

但郑美珠身上就是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身高不够那就技术来凑,最终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

作为队里唯一的接应,郑美珠的扣球力量非常大,一般很少会有人能够接到她的球。退役之后,郑美珠漂洋过海去到了德国经商,闲暇之余也会与同在德国生活的队友杨晓军一起聊聊天,追忆往事。

接受采访时,郑美珠谈起以前的排球生涯,仍十分动容充满怀念。并表示,如今的女排身上有老一辈女排肯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多加训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再次续写辉煌。

二传姐妹花

6号选手杨锡兰,曾是八一女排的成员,实力这方面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曾荣获过最佳二传手奖和优秀队员奖。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佳二传手,同时也是我国继孙晋芳和郎平之后,第三位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的中国选手。退役之后杨锡兰便去到了瑞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7号选手苏慧娟,是当时最优秀的二传手之一。同为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球员,苏慧娟职业生涯中,曾参与了9次国际赛事,取得3金2银2铜的傲人成绩、

从替补到队长,苏慧娟用了8年时间,在团队中绝对是灵魂人物,任劳任怨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虽然说因为位置问题,苏慧娟并不像其他人那般夺目,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她获得功勋球员的荣誉称号。

退役后,苏慧娟好像是与杨锡兰商量好的一样,定居在瑞士,过着幸福又平静的生活。


李延军、梁艳杨、杨晓君

副攻手杨晓君退役之后,受邀去往国外从事排球的相关工作。直到几年后孩子出生,杨晓君才彻底结束掉了自己的排球生涯。

进修德语学习金融贸易,毕业后,进入该国某公司,而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该国的国家教练A级证书。

虽然已经定居到了国外,但每年假期杨晓君都会带着女儿回中国住一段时间。

2020年,北京卫视春晚,把这几位女排老将汇集到了一块,除了以上说的几位,还有一个已经许久没有消息的“笑面黑娃”梁艳。

梁艳,球队副攻身高一米七七并不算特别高,但他的跳高非常厉害,扣球时的力量非常大。

退役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新体育》杂志社工作,任职编辑。离开杂志社后,下海经商,建立了一家体育传媒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公司做得风生水起。

接受采访时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是个粗线条的人,不喜欢四平八稳、朝九晚五的生活,想自由一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今梁艳已经拥有了上亿身价,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2014年还曾骄傲地向媒体透露,自己的女儿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

9号选手李延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团队中唯一的“自由人”,为什么要打上这个引号,其实是因为自由人是在1996年才被正式引入排球比赛的。但因为个人技术的限制,所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当郎指导的替补。

据她回忆,当每次郎平轮转到后排时,李艳军就会“擅自”把郎平给换下来,替她接下绝大部分防守端与一传之间的体能消耗。

也正是因为李延军这种甘心当绿叶的精神,才能使得队伍攻守平衡效率最大化,一次次在比赛中产生完美配合夺得冠军。

退役后,李延军便去到了人民大学进行深造,之后,李延军又去到了国外打了几年球,但由于太思念家乡,所以没过多久时间,李延军便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到了祖国。

之后,在1997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8号姜英。她最擅长的便是扣平快球和强攻,扣球力量极大,线路变化也很多。与女排一起从1982年打到了1986年。


退役后,定居澳大利亚,在当地的一家体育学校任教。之后在得到郎平去往美国的消息后,姜英也去到了澳大利亚国家队。昔日战友成为对手,也算得上是各有其所。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姜英表示,虽然自己身在国外,但仍有一颗中国心。2000年悉尼奥运期间,姜英还曾作为陪同与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起征战悉尼。

结语

时过境迁,中国老女排的姑娘们虽然已经各奔东西,但他们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人。时至今日,我们仍以女排这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体育局   球员   福建   女排   排球   中国   中国女排   身高   现状   奥运   精神   女孩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