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画,以舟山独有的色彩献礼亚运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海豚嬉戏追逐、帆船劈波斩浪、渔船上盛开“大莲花”……

渔民画,以舟山独有的色彩献礼亚运

朱国安等画家创作《潮涌东海共庆亚运》

第一眼看过去,你可能会被它宏大的场景、绚丽的色彩所震撼:波涛涌向海岛,海豚嬉戏追逐,岛上灯塔指引着四方航船;跨海大桥、舟山高铁,蓝天碧海之间,千帆竞发踏浪驰骋……这是舟山渔民画协会五位渔民画画家共同创作的新画,也是舟山对此次杭州亚运会的倾情献礼。

(本图由受访者提供)

6月中旬,这幅名为《潮涌东海 共庆亚运》的渔民画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一想到它将作为亚运会的‘珍贵记忆’被永久保存,我真的无比激动。”参与创作的舟山渔民画协会会长朱国安说,这幅作品将舟山百姓对亚运的期盼和憧憬带到了杭州,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舟山海洋文化的独特韵味。

从“加法”到“减法”,既宣传亚运也展示舟山

在舟山市渔民画艺术中心见到朱国安时,他正在整理当初创作杭州亚运会献礼作品《潮涌东海 共庆亚运》时几位画家的底稿,只见两个摞起来有半人高的纸箱里已被塞得满满当当。

“这只是一部分,我们每个人家里都还有呢。”朱国安笑着说,从构思到确认元素再到打底稿、上色、最终成稿花费了他们将近半年的时间,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今年初,为展现“喜迎亚运、共享亚运”的精神风貌,我省相关单位就有了用画作献礼亚运的想法。随后,七个中国知名农民画乡以及浙江对口七省区的民族(农民)画家先后接到约稿邀请,开启了“浙里石榴红、共绘亚运梦”民族(农民)画百米长卷创作活动,舟山渔民画也荣列其中。

渔民画是舟山的一张金名片,画家们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绚丽的色彩创作,海洋风情浓郁,描绘渔民生产生活、讲述渔家风俗和故事,传达对海岛渔村生活的热爱及真挚的海洋情怀。所以一接到约稿,朱国安就先让大家做起了“加法”,把能想到的元素、能用上的巧思都集结了起来。跨海大桥、海岛灯塔、海洋生物、渔民生活、舟山非遗等都被拿了出来,还有各类运动项目、各个亚运展馆和三个可爱的吉祥物也都成了备选元素。

“其实做‘加法’不难,难的是做‘减法’。虽然元素都很好,但不能一股脑儿全放上,所以我们必须突出主题,精选元素,精确表达,既宣传亚运也展示舟山。”朱国安说,三个吉祥物最后就被忍痛割爱了,“主要是因为渔民画创作不追求写实,甚至提倡夸张,而吉祥物被画进渔民画后难免变形,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最终被用到画作中的元素也是大家经过多次讨论精心选择的。说到为何选取亚运会主场馆“大莲花”时,朱国安难掩兴奋:“我们舟山就有一处地方叫莲花洋,位于沈家门与普陀山之间。曾经,莲花洋以慧锷‘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所以,他把莲花馆矗立在渔船上,代表舟山与杭州亚运会的一种联结。

采访中,朱国安一直都很振奋,他觉得能为杭州亚运会做点儿事太荣幸了,这其实也是他对曾经遗憾的一种补偿。他说30年前我国第一次申办奥运时他在定海读中学,那时学校也搞过相关的团体活动,他因家中有事没能参加,也就没能得到记忆中人手一件的奥运衫。“事后我拿着30元钱找老师再给我订一件,可是老师说已经没有了。”朱国安说,那种难过一直在他心里。这一次,他不想再失去这样的机会,他和其他几位渔民画家几经研讨、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着重突出舟山群岛特色,历时半年最终圆满完成了这幅长6米,宽0.8米的献礼渔民画。

在最终呈现的作品中,波涛涌向海岛,海豚嬉戏追逐,岛上灯塔指引着四方航船;跨海大桥、舟山高铁,蓝天碧海之间,千帆竞发踏浪驰骋……岛上的人们载歌载舞,大家手拉手欢迎远道而来的少数民族兄弟,中间的一片石榴树硕果累累,象征着民族大团结。

亚运会和渔民画,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说到做“加法”,这幅亚运献礼作品的另一位作者郑红飞很有发言权。早在2022年初,她就有了把亚运会项目展现在渔民画中的想法。“在家门口举办亚运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用渔民画的方式展现亚运会是我的小小心愿。”电话那头的郑红飞一字一句,努力地表达着。

有了想法后,郑红飞就开始查找资料。她在网上仔细查看了杭州亚运会中的几十个运动大项,并选择了游泳、射箭、羽毛球、篮球、帆船等项目作为元素,将其运用在富有舟山特色的渔民画创作中,精心绘制了十几幅画作小样。

“那时我就在想,将渔民画与亚运会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绘画美学?”郑红飞边说边笑,一开始就只是自己画一画,没想到最终她还真的参与完成了一幅有关亚运会主题的渔民画长卷,并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进行了展示。

“感觉真的很幸运。我那时画过的帆船小样就用在了长卷中,那些海上运动健儿一个个轻驾帆板,劈波斩浪,真的是帅气十足。”郑红飞告诉记者,其实每个参与创作的画家都画了很多小样,大家经过好几次的讨论,选定了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元素。

五十多岁的郑红飞是一位来自六横的渔民画画家,对渔民画有着很深的情结。她说她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2002年受邀去上海参加一次墙绘活动。当她在墙面上绘制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渔民画时,众多外国游客啧啧称赞。被簇拥着与那群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合影时,她无比骄傲,因为那一刻让她看到舟山渔民画有了海外“粉丝”。

“借着这次的民族(农民)画百米长卷创作活动,我们舟山的渔民画又会有一批亚运‘粉丝’了,想到这我就开心无比。”郑红飞说,这次为亚运献礼的14幅农民画都很有特色,希望我们在绘就各民族喜迎亚运的欢歌图景后,还能继续扩大民间绘画整体的社会影响力。

民族(农民)画为亚运会献礼,亚运会也为民族(农民)画打造了一个展现舞台。来自天南海北的画家在这个舞台上互相交流借鉴,挖掘农民画中蕴藏的浓厚文化底蕴,不断铸就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从“鼓手”到画家,她与亚运会的特别缘分

包凤佴是参与此次亚运献礼渔民画长卷创作的最年轻的画家。作为第三代舟山渔民画画家代表,她跟渔民画的缘分匪浅。起初,有绘画功底的她与渔民画的创作手法格格不入,中途也曾想过放弃,但在不断的摸索中,包凤佴爱上了渔民画的质朴、率真。记者发现,其实她不只和渔民画有缘,跟亚运会也蛮有缘的。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正在金塘读小学六年级的包凤佴作为学校鼓号队的成员之一,参加了亚运会火炬传递到舟山的表演活动;2023年,杭州再次举办亚运会,已成长为一名渔民画画家的包凤佴又在家门口参与了亚运献礼渔民画长卷的创作。

“我到现在都清楚记得小时候当鼓手参与活动时穿着的白衬衣和黑裤子,那时不像现在,可以方便地定制精美的表演服,但在当时,这也是极好的‘出客’衣服,而且能为亚运会出力就足以让我骄傲。”包凤佴若有所思地说,没想到几十年后,她又作为画家与亚运会再续前缘,还真的有点梦幻呢。

33年前,在那个网络甚至电视还不那么普及的年代,万人空巷的场面足以证明亚运会带给中国的冲击力。33年后,亚运会在杭州举办,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件大事。就好比这些渔民画画家,他们每个人都用心地画着这幅献礼作品,义不容辞地为亚运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在画作中运用海豚这一元素的想法就是小包提出来的。”朱国安告诉记者,海豚的形象本身就很可爱,而且与海洋息息相关,用在渔民画中能体现舟山特色,“另外总是群体出现的海豚还能表达一种团结向前的美好寓意,所以我们全票通过了小包的意见。”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海豚,包凤佴坦言,今年以来她在抖音及一些公众号文章中看到好几次有关海豚群在舟山海域“冲浪”的消息,所以她想把可爱的海豚画在献礼作品中,让大家一看到海豚就想起舟山。“我还把海豚畅游舟山海域的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很多外地朋友都纷纷点赞。”

海豚在舟山海域“冲浪”能凸显舟山良好的海洋环境,海豚群一起畅游、奋勇向前的形象又和亚运主题十分契合。这样的元素选取足以看出这些渔民画画家的用心。其实仔细看这次为亚运献礼的14幅农民画,各地画家都将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文化元素与亚运场馆进行融合呈现,充分运用各自的民间特色技艺,将“农味儿”十足的亚运氛围展现了出来。

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或许更能说明民间画作蕴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希望未来的舟山渔民画能和其他农民画一起,继续以“一幅画”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国审美传向世界。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舟山   渔民   亚运   海岛   长卷   杭州   亚运会   海豚   画家   元素   色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