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小吃糊辣汤

@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糊辣汤应当算是郧阳名吃,也是物美价廉的大众食品。

糊辣汤最早是用来应付河南人的。因为在郧阳府打工或经商的外地人中,河南人最多。河南人能吃苦,生活需求也低。他们不习惯吃米饭,而习惯面食,尤其是喜欢嚼着馍馍喝汤。郧阳城有句说河南人待客之道的俗话:“木(河南口语的发语词)你称二斤馍到咱家喝汤。”意思是让客人在街上称二斤火烧馍,带上到他家去喝汤。

请河南人帮工,他们肯干,饭食好坏不论,只要吃饱就行。要有馍有汤,他们就满足。馍好说;汤,不能是农村待客的南瓜汤,或城里人待客的白菜汤。要那样,就坏了主家的名声,传出去,以后就不好招工了。所以,有人就琢磨出了既不费钱,味道又好的糊辣汤。

糊辣汤的主要配料是千张皮(豆腐皮)、胡萝卜、黄豆芽、海带皮、面筋。主家在前一天晚上要熬骨头汤,熬一夜,熬出浓浓的汤来;另一个是和面。和好后,反复在水中洗,洗掉淀粉,剩下面筋。次晨把千张皮、胡萝卜、黄豆芽、海带皮、面筋大致炒一下,吸收盐分。等骨头汤烧开,把洗面的淀粉水兑入搅匀,再烧开,就可把炒过的千张皮、胡萝卜、黄豆芽、海带皮、面筋倒入搅一搅,锅开,加入少量酱油染色,加入适量的胡椒粉增加微微辣味。糊辣汤就成功了。

糊辣汤的“辣”不是辣椒的辣味,而是胡椒的辣味,所以糊辣汤又叫“胡辣汤”。

糊辣汤因为骨头胶质大,熬出的汤黏度高,淀粉糊糊倒入,又使汤浓度加大,所以它与其它汤的最大不同是,添加的千张皮、胡萝卜、黄豆芽、海带皮、面筋都均匀分布在粘稠的汤里,可以顺嘴喝,同时嘴里有嚼头,有“捞摸”。集体吃,不至于前面人捞稠的,后面人喝清汤。最适合几十人吃。也有人挑到街上去卖。

这种胡辣汤,过去早晨在学校门口,大街上都有人卖。笔者小时候在二完小读书,有时大雪天清早家长不做饭,就给钱到校门口喝糊辣汤,一分钱一小碗,五厘钱(半分)半碗。那时的币制一分钱是100元,五厘钱是50元。发行的钞票中有50元的。

冬天打工的人也喝,2分钱一大碗,热乎乎,微微辣,一碗下肚,头上冒汗,身上热呼呼的。穷人缺钱,不吃饼子、火烧馍也可以当顿饭了。

当时卖胡辣汤最有名的是在十字街的王国喜。王国喜个高,颧骨也高,说话尖着嗓子,女声女气的,是著名的旦角之一。过年玩彩船,当后摇婆,万人空巷追着看。所以曾有人与他开玩笑,看他挑满满两桶糊辣汤过来,就立即用蛤蟆瓮拉二棚子调,这王国喜不由随着这曲调走起花步,弄得桶里糊辣汤溅出,这才伸出捏着块手绢的兰花指喊:“挨刀的,害我,看糊辣汤泼完没!”引得路人轰笑 ……

下期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阳城   黄豆芽   面筋   千张   辣味   河南人   河南   海带   胡萝卜   淀粉   小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