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丨呵护自然之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培

图为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景。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湿地功能生态修复、退耕还湿、生态搬迁等工作,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增加,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图为近日,在贵州省黄果树水文监测站附近,水文工作人员使用遥控船搭载设备开展流量测验。40余年来,一代代水文人驻守深山水文站,“把脉”江河,默默坚守和付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7月的贵州,山高林密、满目苍翠,处处绽放生机。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中国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3个自然保护地举行授牌仪式,授予上述自然保护地“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近年来,我国入选该名录的自然保护地数量不断攀升,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效的肯定,彰显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建设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高质量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我国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制度创新。2015年,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明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林草覆盖率达到74%以上、藏羚羊的种群数量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新物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效喜人,生态环境实现肉眼可见的向好转变。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不断夯实美丽中国绿色本底,同时也为实现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积极推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40余年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多边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类未来。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所有人携起手来,团结合作,呵护自然之美,共建绿色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种群   水文   湿地   大熊猫   自然保护   中国   成效   国家公园   生态   自然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