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食菌新时尚建好“安全阀”

食用云南野生菌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看得见”且“够得着”的新时尚,有“安全阀”加持与护航,无疑能够更好助推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2日,市民在位于昆明市的一处野生菌交易市场挑选松茸。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渝西锋光

6月以来,云南进入雨季,一场场及时雨缓解了持续的干旱,也让野生菌破土而出。每到野生菌上市季,不少食客会专门到云南品尝野生菌,或在网上购买野生菌进行烹饪。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和科普知识的普及,食用味道鲜美的云南野生菌已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野生菌产值也不断攀升。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数据显示,2022年云南野生食用菌产量31.61万吨,产值250.54亿元。

安全是所有产业健康有序、茁壮长“大”做强做优的必要基石,云南的野生菌产业概莫能外。无论是作为“进口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是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上的供应链安全维护,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之间找准平衡点的生态安全保障,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安全阀”建设都正当其时。随着产业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高,不只是在云南当地,就是在国内各大城市,食用云南野生菌都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看得见”且“够得着”的新时尚,有“安全阀”加持与护航,无疑能够更好助推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吃了伞伞躺板板”,类似这样的地方顺口溜,揭示了野生菌在鲜美口味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食用风险。保障野生菌的食用安全,不能仅限于“口口相传的采摘经验”。特别是对于云南以外的消费者来说,要有相对更为专业权威、且有一定机制保障的“硬措施”。比如,在云南省内野生菌餐饮集中的城市,采取命名挂牌的方式,确定一批定点的野生菌餐饮场所;随快递到外地的野生菌产品包装中,带上相应的野生菌产品介绍、烹饪方法推荐以及注意事项;和保险公司商量制定野生菌专业保险业务产品……在食用安全方面尽可能让消费者免除后顾之忧,就能让更多的人放心拥抱消费食用野生菌新时尚。

另一方面,云南野生菌的生产供应能否稳定,是不少消费者倍感疑虑的谜团。“云南有那么多可以让人吃的野生菌吗?”“每天外销量这么大,其中会不会有人工种植的滥竽充数?”“有了冻库和深加工企业,会不会把腐烂的野生菌作为了生产原料”……俗话说“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如果稍不注意每个流通环节上的质量安全监管,偌大的云南野生菌产业后都会受到影响。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层出不穷,让数字技术融入野生菌的采摘、加工、配送等流通环节,确保消费者对野生菌产品的质量安全全程“看”得见,无疑能为进一步激活食用野生菌消费新时尚再添一把“火”。

再者,食用野生菌的发展也要守好生态安全。截至2022年,云南野生菌产量突破30万吨、产值超过250亿元,食用野生菌新时尚方兴未艾,但是保持生态安全的理性清醒不容有失。生态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底牌”,更是野生菌产业长盛不衰的“底座”,适时优化产业规划、明确产地生态保护措施,决不因为食用野生菌产业经济效益可观,就过度采摘搞竭泽而渔。只有保持住生态安全的定力,才能为云南野生菌产业提供不竭发展动力,让食用野生菌新时尚弥久弥新。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安全阀   新时尚   云南   食用菌   彩云   产值   环节   生态   消费者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