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起,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飞机“黑匣子”

航空工业千山是国产飞行参数采集记录系统(简称“飞参”,俗称飞机“黑匣子”)的诞生地。

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研制国产磁记录第一代“飞参”,其代表产品FJ-1型飞行参数记录系统;80年代末,成功研制国产带防坠毁壳体第二代“飞行数据记录器”,其代表产品FJ-30飞行数据记录系统,填补了我国航空机载设备空白。

这两件实物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正在向世人诉说往昔的峥嵘岁月。

提起飞机“黑匣子”,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第一反应就是一旦飞机失事,第一时间就要寻找这个“宝贝”。其实,它具有三大主要功能,即:飞行训练评估、飞机装备质量监控、飞行事故调查。业内形象地比作“教官、医官、法官”。

千山,则是被誉为中国飞参系统“黑匣子”摇篮的企业。

艰难中摸索前行

那是1979年5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神州大地。当得知成飞公司为某型机加装光学自记器,千山立即派人专题赴成都调研攻关,从技术上作了初步分析,若采用磁记录装置,记录时长和记录精度将显著提高,同时,重量也将减少。自1980年,三机部确定研制机载磁带记录仪。千山承担FJ-1飞行参数记录系统项目的研发,经过攻关,并完成设计定型。

FJ-1 飞行参数记录器

FJ-1飞参为某型机配套,在已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自行设计制造,推进飞行参数从人工模拟判读到快速计算机数字化处理的新阶段,大大提升了航空机载记录技术。

1987.10.04 《FJ-1飞行参数记录系统》获航空部二等奖

1983年8月,在完成系统地面联试和科研试飞后,FJ-1飞参系统得到了振奋人心的试飞结论——“FJ-1飞参系统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发的飞机疲劳寿命监控测试系统,它的投产和使用必将会加速飞机疲劳寿命研究工作的进度,标志着航空事业史上又迈开了新的一步,填补了我国飞机疲劳监控测试的空白和国内机载飞行参数记录器空白。”这标志着国产第一代飞参的诞生。

从此,中国在军机上有了自己的飞参系统。

踏平坎坷成大道

FJ-30飞参是加装具有防坠毁幸存能力的组件,于1981年11月立项。项目组针对飞行数据记录、飞行统计、维护等技术进行数月专题攻关。

1988年盛夏,FJ-30飞参样机研制成功,记录飞机40 50个参数,用1/4寸磁带循环记录25小时。

当时,样机送试飞中心定型试飞,与法国产的“黑匣子”同机校验。每飞完一个科目,跟飞的设计员都要从一个小圆洞里钻进后舱去检修和调试“黑匣子”。那时的机场像蒸笼一般,他们只能穿背心和短裤操作,滚滚热浪和满身大汗让人阵阵眩晕。

样机经受了高度、高速、颠簸、波峰等极限考验后,试飞结论再一次鼓舞人心:“性能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满足适航要求,填补了我国航空机载设备的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带防护壳体的事故型记录器的历史。”

1991.10.16 FJ-30适航取证颁证会

1991年10月16日,中国民航总局首次给国内航空机载电子产品颁发适航证,FJ-30飞参获得国内第一部机载设备适航证书,编号为:0001。

随即,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中央媒体向全世界报道了这则消息。

从那时起,中国在民机上也有了自己的飞机“黑匣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黑匣子   飞机   记录器   样机   中国   空白   中国人   航空   参数   我国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