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天空真蓝

和所有人一样,看到李玟去世的消息,要再三确认,是谁发布的,什么时候发布的,是不是倒装句给我带来的错觉。之后又看到很多讯息,很多怀念,似乎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我到现在也还是没能确认。

朋友圈直到现在还在刷屏,我加入的所有群,包括理财群,都在谈论她的离去,分享她唱的歌,不断有人分享他们朋友哭泣的消息,有的是他们的上司,有的是他们的朋友。如果在五年前,或者再早一点,这种情形一定是会被嘲笑的,她真有这么多歌迷吗?是不是在蹭热度?大家是不是患上了“怀念癖”?

是的,曾经有个与娱乐圈有关的热点词汇,就叫“怀念癖”,我甚至为此写过文章:“身在名流圈的人们来说,‘怀念癖”更是一种会经常发作的病症。不管怎样,他们总是距离逝者更近,这种近距离,就是一种红利,让他们可以把半真半假的故事植入到逝者的生平故事里,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嵌入到逝者的人生里,第一轮的怀念机会,因此常常沦为一种形象劫持。”

然而这次,似乎不一样。没有人怀疑,没有人嘲笑,所有人都默认了,这是时代创痛的一次呈现。而激起病症的那个人,堪称完美,完美的歌艺,完美的生涯,完美的前卫,完美的形象,完美的笑容,她从不曾让人看到一丝一毫令人不愉快的样子,就连离婚、动手术、讲述病痛,都是以阳光、励志,充满希望的方式出现,她似乎是一个能量永动机,永远在发散,永远能随时启动,时间长达三十年,以至于没有一个人怀疑,她的笑容背后,有没有隐藏什么,也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她的能量从何而来。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就是对所有人的安慰,让所有人相信,是有这么一种存在的,是有这么一种可能的,哪怕那个人不是我,只要有这样一种可能就好。

严格说来,我不是李玟的歌迷,尽管也经常听她的歌,但我的听歌口味,其实停留在某种彼得·潘状态里了,停在那些青葱、清新、忧伤的少时歌谣里,再也没有前进一步,就像迪金森的诗写的那样,灵魂有了自己的伴侣,就从此封门闭户,再也不准备迎接新人。李玟的歌和她的人,对我而言,意味着某种更成熟、更积极、更入世的品味,是华语流行乐在经历了校园民歌的启蒙,以及八十年代中后期较为商业的流行乐之后,向着更富有商业激情的流行乐推进的重要的一步。对华语流行乐来说,她担当的是这样的责任,对听歌的人来说,她也在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但不管是喜欢她的人,或者是偶然喜欢她的人,其实都没想过,这种形象,这种品味,是不是也一样脆弱,藏在这种成熟性感、热辣积极形象里的她,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创痛,这种创痛是不是也有少年时的暗影,青葱的执着在其中,甚至更强烈,更让人辗转反侧。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她和我们一样,她也脆弱而坚韧,也青葱而入世。二十五年前,她没有告诉我们的事,现在都告诉了我们。

所以,这不是“怀念癖”的又一次集体发作,至少,我看到的人,没有一个想要劫持她的形象,在她的声名里寄放自己的私心。从张国荣到李玟,某种时代创痛,已经一点点被证实,已经从玩笑的对象,变成了不远处的冰川,我们站在船头遥望,内心却无比纷纭复杂,不知道那是悲悯,还是自怜,还是疲倦,还是印证。那些被“怀念癖”挟裹的公众人物,是“他们”,而她,让我们强烈地觉得,她就是我们。

就是疲于奔命也倦于微笑的我们,是自强不息却也随时崩坏的我们,是始终把自己藏得很好的我们,是一直被要求也在被自己要求,阳光、健康、正常的我们,是不愿也不敢也不能露出一丝瑕疵的我们,而且,我们也的确获得了成功。但抬起头,却又觉得,天空真蓝,那种蓝,就像《遮蔽的天空》里说的那样,是一种假象,让我们不知道蓝天后面的虚无。但我们又认真而踏实地往前走着,像《追捕》里说的那样:“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走吧,一直向前走,别往两边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脱口秀   李玟   冰川   创痛   华语   逝者   青葱   病症   所有人   形象   完美   天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