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艺术家王晓棠:痛失儿子后丈夫又早逝,伤痛伴随她一生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美妙的探所

编辑|美妙的探所

前言: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这个年代的记忆。

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一样的审美,造就了不一样的男神女神。

90、00后的肖战、迪丽热巴,被称为“美神降临”,当代颜值担当。

70、80年代的港星神仙打架,“四大美女”和“四大天王”制霸娱乐圈。

60年代却是王心刚和王晓棠的天下。

一句“男有王心刚,女有王晓棠”是多少人年轻时的回忆。

曾经的铁搭档,如今的境遇却完全不一样。

如今91岁的王心刚和妻子相伴老去,儿女虽移居国外,却各有所成。

而89岁的王晓棠却丧夫丧子,老来孑然一身。

18岁入行,成为一代人的“白月光”

王晓棠出生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4年的她,出生于河南省。

虽然家境不错,但还是免不了颠沛流离。

在她还没有清晰地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的时候,先目睹了死亡与牺牲。

父母带着她一路逃亡到重庆,才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因为王晓棠的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小时候的她就对此非常感兴趣。

虽然不太支持女儿走这条路,但是看到孩子这么喜欢,母亲还是给她找了个好师傅。

年纪小小的她成功拜师朗定一,跟着大师学习京剧。

而王晓棠也没有让父母和师傅失望,不光学得有模有样,而且非常刻苦努力。

毕业之后的她想要继续深造京剧,于是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

可惜连续两次碰壁,她想报考的上海剧专并不招生。

乘兴而来的她非常地不甘心,一而再地出现在上海剧专的门口。

这一举动也让她入了黄宗英的眼。

通过一番交涉,王晓棠告诉了黄宗英自己来此的目的。

一听王晓棠是唱京剧的,黄宗英来了兴趣,当即让她来两段。

听了她的戏,黄宗英不得不承认,自己这确实是遇到了个苗子。

虽然学校现在不招生,但是自己哥哥在给总政京剧团招人,可以让她去试试。

总政京剧团的招人非常地严格,一般来说都是招一些已经小有名气的演员,而不是这种初出茅庐的。

而王晓棠除了资历不符合要求,无论是长相气质,还是培养潜质,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黄宗江几经思索之后,还是专门向上级打了个申请,破格录取了王晓棠。

年仅18岁的她就这样参军入伍,成了总政京剧团的一名京剧演员,也遇到了她一生的伴侣。

一条小鱼游进了大海,除了有别人想不到的机遇,还有数不清的挑战。

在京剧团的日子对于王晓棠来说是很难的。

别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角,而她只是一个小白。

除了没有上台的机会,她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练功,去精进自己的业务。

苦熬许久,王晓棠终于等来了一次上台的机会。

不是主角,不是配角,而是一个好戏开场前的报幕员。

即使是这么微不足道的机会,对于她来说也是万分珍贵。

1954年,王晓棠虽然在舞台上停留得十分短暂,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一年,有一个叫言小朋的青年演员向她告白,许下一生;

那一年,她被话剧团看中,想要将她调离开京剧团。

刚开始的王晓棠并不愿意,自己一个京剧出身,演话剧像什么样子。

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安排,前往了话剧团。

也是这次艰难的决定,让她开启了新的人生。

那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在筹拍《神秘的旅伴》,导演在到处寻找合适的演员。

那个顶着寒风,在大雪中练功的女孩,吸引了她们的注意。

随后王晓棠就接到了邀请,想让她去试试戏,出演小黎英一角。

这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别人对她的初印象。

并不知道如何演戏的王晓棠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剧本上。

剧本被她翻烂了,台词也倒背如流,然而这样还不够。

为了能够演好这个彝族小姑娘,她自己去体验她们的生活,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和故事中的人物合为一体,感受她的情绪,经历她的人生,才能演得好,演得真。

那年的《神秘的旅伴》大获成功,王晓棠也因此得到了认可。

那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强的明星效应,大家都是普通的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电影虽然很成功,但是对王晓棠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她照样回到了话剧团,并且结了个婚。

她和言小朋都是京剧出身,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并且无论是家庭还是两人的相貌,都十分般配,恋爱一年后,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新婚没两年,王晓棠就因为《边塞烽火》的成功,被调往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可以说是王晓棠最忙碌、最幸福的一年。

不光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而且引来了两个人的儿子言群,并且事业上了一个新高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和老公言小朋分开了。

1958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言小朋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京剧团,追随王晓棠的脚步,同样来到了八一厂。

没有了后顾之忧,王晓棠对事业更加拼命了。

《海鹰》中,她为了诠释好民兵连长接好线的速度,

亲自找电话班拿了线,练习跑着接、匍匐着接。

她练成的熟练度,不亚于一个正统的通信兵。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她既表现出了金环的直爽、活泼,又演绎出了银环的恬静、温柔。

两人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让她拿捏得清晰到位;

一人演绎两个角色,让她再次演技封神。

本该是一路长红的人生,却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而被强制按下了暂停。

十年的黑暗时期,18岁的儿子永远离开了人世

像她们这种文艺工作,在60年代是非常危险的。

王晓棠和丈夫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被关进了“牛棚”。

在这里,她被强烈的白炽灯烤着双眼;

被一声声质问着,让她签下“认罪书”;

被推攘着,被侮辱着,被折磨着,让她交代着子虚乌有的事情。

两人倒是吃苦受罪没什么,就是苦了年幼的儿子。

随后她们一家都被下放到了林场工作,暂时告别了文艺事业,开始了劳动改造。

对于从战乱年代走过来的人,身体上的劳动其实算不得什么,反而会让她们更贴近生活,感受不同人的处境。

夫妻俩人也算是乐在其中,尽量在林场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

然而没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先等来了儿子的生病。

本来就瘦弱的儿子 ,跟着她们在林场9年后,突然生了一场大病。

两人到处走动,最终拜托亲戚,将儿子单独送回了北京看病。

然而所托非人,夫妻二人又不能擅自离开,孩子的病一拖再拖。

本来是一场完全可以治愈的肺炎,却生生要了人命。

1974年,辛辛苦苦养了18年的儿子突然离世,王晓棠和言小朋都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那种在生命面前的无力,那种不能言说的痛苦,深深支配着王晓棠。

儿子走了,似乎也带走了她的半条命。

有人劝过她你还年轻,还能再生。

她只是摇摇头,两眼发直,不再言语。

她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了劳动,发泄着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绪。

儿子走了,笼罩在头顶的乌云却渐渐散了。

1975年,夫妻俩人再次被召回了八一厂,回归了自己的老岗位。

这一次,她们将所有的力量,都贡献给了蓬勃发展的电影事业。

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夫妻俩,抵不过生老病死

回归电影厂的王晓棠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出了偶尔出演角色,她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编剧和导演身上。

演员只能去呈现作品,而编剧和导演却是一个作品的中心思想,决定着一个作品的灵魂。

那时候的王晓棠化身“拼命三娘”,将自己全部的力量,浓缩成了电影《翔》。

她自编、自导、自演,全程亲力亲为,诞生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然而上天点亮了她的事业,却夺走了她所有的感情。

母亲在她的忙碌中悄悄离开了人世,是丈夫在她力有不逮时帮他送走了母亲。

而丈夫作为她最后的依靠,却也要离他而去。

58岁的王晓棠在事业最成功的时候,丈夫言小朋也离开了人世。

这世间只剩下了她一人,孑然一生,和电影作伴。

那一年的她成为了八一厂唯一的一位女厂长,众星捧月。

那一年的她也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孤苦无依。

她就像自己曾经饰演过的每一位英雄一样,在黑暗中摸索着,绝不放弃生的希望。

命运的捉弄没有打倒这位坚韧的女英雄,而是让她越挫越勇。

随后的日子里,她带领着八一厂,拍摄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

《大进军》《大别山》等致敬经典的作品,歌颂着信仰,致敬着英雄,是她身为人民子弟兵的骄傲与感恩。

89岁高龄的“少将”,历经沧桑,用一生谱写传奇

如今的王晓棠已89岁高龄,岁月赋予了她花白的头发,也赋予了她看破世事、从容不迫的气度。

如今的她虽然年迈,但眉眼间依旧保留着那股英气,那种历经沧桑之后沉淀下来的庄重。

她这一生虽然丧夫丧子,但见证了时代的变化,用电影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在影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是89岁的高龄“少将”,国家照顾着衣食起居;

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电影奉献一生;

是金鸡百花“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是人民心中的老艺术家——王晓棠。

结语: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王晓棠的家庭虽然在人生的路上走散了,

但她一人担起了三人的心愿,

带着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一份精彩,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不知道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京剧团   儿子   话剧团   总政   京剧   坎坷   艺术家   伤痛   丈夫   演员   年代   事业   作品   电影   王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