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近日,中国人大网发布《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中提到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中有一项是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5.07万亿元,包括一般债务余额约14.4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约20.67万亿元,均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之内。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不过,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布不均匀,部分地方隐性债务规模仍然偏高,面临较大还本付息压力,结构性及区域性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此外,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而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力度不减,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依然较大。

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内在要求,必须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从短期看,当务之急是要降低债务成本,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防范债务兑付风险。

一是持续优化债务结构。结合各地债务实际情况,统筹运用多种财政和金融手段,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进行展期,通过债务置换把原短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中长期、低成本的政府债券,通过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的低息资金降低债务成本等,拉长债务期限,降低利息成本,缓释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改善地方政府债务组成结构和期限结构。

二是进一步盘活地方存量资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中央坚持不救助原则,省级政府对债务风险负总责。各省级政府要压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主体责任,统筹调配区域各类资源。可通过合理出让部分政府持有的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偿还存量债务;可通过公募REITs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盘活地方存量基础设施资产,为地方政府早期投资提供有效合规的退出渠道,实现资金回笼,化解债务压力。

三是加快探索建立防范兑付风险机制。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期,为确保不发生突发性、临时性的兑付风险,要探索建立相关机制。可探索设立地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债务风险化解基金等,通过成立相关基金,为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城投公司等提供短期资金支持,避免因发生债务违约而损害地方信用生态和融资环境。可探索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结合各地收入、偿债规模及年限等,按照一定比例安排偿债备付金,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兑付风险。

从长期看,要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划清政府与企业职责边界,提升地方财政透明度,从根本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方面,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分类转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最终要靠改革发展来解决。要推动融资平台分类转型发展、专业化重组整合,逐步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厘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边界。依据各融资平台资源禀赋和市场禀赋,布局比较优势产业,鼓励其顺应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养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化项目,实现“造血式”发展。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出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硬约束。不断完善地方债信息披露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把地方债务置于政府预算收支表、政府资产负债表、政府现金表中,保证债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以便全面地掌握地方债务风险信息,加强债务监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秦 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地方政府   债务   风险   存量   隐性   融资   预算   压力   地方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