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激动了!中国科技再传四个好消息,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又有新突破

(本文头条首发严禁搬运,已开通全网维权)

如果您喜欢,可以点击上面的 “关注” 二字。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

吃完午饭,刷刷手机,科技界又传来四个好消息,中国科学家又有新发现,属实是让我激动不已,便打开手机码字把这几个好消息和大家分享,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点赞!

第一:中科院物理所钠离子电池研究取得新成果,有望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

据北京日报报道,钠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新生力量,显现出低成本和更高安全性的优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了钠离子电池研究的相关成果,实验室已实现200瓦时每公斤的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

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锂离子电池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我国锂资源70%依赖进口,因此研发钠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钠离子电池所需的原材料丰富且易得,电芯材料成本更低。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陆雅翔表示,钠离子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约为磷酸铁锂电芯材料成本的70%。

中科海钠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目前,该公司已发布3款钠离子电池电芯产品,并建立相关生产线。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钠离子电池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丰富材料和高安全性,使其在短续航动力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也具有巨大潜力。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胡勇胜表示,钠离子电池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的观点:在电池技术领域,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一成果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更多选择,推动行业发展。钠离子电池的崛起有助于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减少对外依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钠离子电池在短续航动力电池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将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我们期待钠离子电池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第二:科研团队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迈向光伏产业新篇章

据北京日报消息,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其最小弯曲半径达到5毫米以下,具有轻薄、强韧的特点。相关成果已经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这项技术为航空航天、光伏建筑一体化、可穿戴电子等领域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单晶硅太阳电池能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近年来光电转换效率已提高至26.8%。然而,越轻薄的单晶硅越脆弱。为保持高效、轻质、大面积、低成本,科研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狄增峰介绍,他们通过边缘圆滑处理技术,打破了硅片的“力学短板”,让60微米厚度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能像A4纸一样弯折。

该工艺处理技术简单却有效,不仅让硅片具有更强的柔韧性,还基本不影响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目前,该工艺已经过批量生产的验证,为轻质、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这项成果的成功开发,将为光伏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大面积柔性光伏组件已在临近空间飞行器、建筑光伏一体化和车载光伏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在未来,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在空间应用、绿色建筑、便携式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的观点:在我看来,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发成功意义重大,它将推动我国光伏产业迈向新的高峰。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实现光伏产业的全面升级。我们期待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在未来能为航空航天、可穿戴电子等领域带来更多实际应用和变革

第三: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成功出舱,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日报报道,我国首次开展空间站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据报道,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已顺利安装至舱外暴露平台,并正常开机工作。这一实验对辐射生物学和空间科学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装置是梦天实验舱的首个出舱载荷,可以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空间辐射医学与防护、生命起源和进化及空间辐射资源与开发等研究。

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开发研制。装置内设计了13个装载生物材料的样品盒单元,可适用于植物种子、微生物、小型动物等生物样品的在轨实验。每个样品盒单元独立温控,适应生物生存需求。其中,辐射测量子系统包括有源的主动测量和无源的被动测量,为科学实验提供精准宇宙辐射参数,并能利用地基空间辐射生物学信息应用数据库,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研究。

利用该装置开展的研究,将为人体生物体的辐射损伤、遗传变异、辐射防护药品的制备、辐射风险生物学评估提供服务,对我国航天员在轨长期生存、载人登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空间站目前唯一的舱外辐射生物学实验装置,该装置将在5年的工作寿命中,陆续为多个科学实验项目提供服务。

在此之前,空间应用系统已通过天舟六号和神舟十六号飞船上行了第一批实(试)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等,涵盖了空间辐射损伤评估科学与应用关键技术、极端环境微生物对空间暴露环境的耐受性及其机制、空间暴露环境下生命分子的光化学行为和空间辐射诱变资源开发等多项科学实验。

我的观点:这次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的成功开展,展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独特实力。这项实验将有助于解决航天员在轨长期生存的问题,为我国载人登月等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数据和支持。我们期待未来该装置在空间科学研究上取得更多重要成果,为人类探索宇宙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四:天津大学研发出高质量指纹显影剂,将革新身份识别技术

据北京日报报道,天津大学李振、谢育俊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两亲性指纹显影剂。这种显影剂不仅能实现高质量指纹图像显影,而且具有较低的工作浓度和较短的显影时间。该成果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在领域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

指纹识别技术在刑事侦查、身份识别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在识别细节特征方面仍存在局限,对案件侦办带来一定困扰。新型指纹显影剂在空气中研磨后,其发光颜色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自行恢复。此外,显影剂采用水作为溶剂,有助于保护指纹精细结构,并在多种基质上展现出良好的显影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新型指纹显影剂能够实现目前三级指纹特征显影的几乎最佳效果。这将为身份识别技术和案件指纹证据收集带来重大突破,对刑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观点:天津大学团队在指纹显影剂的研发上取得的突破将有助于推动身份识别技术的进步,为刑侦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这种显影剂在保护指纹精细结构的同时,还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指纹图像,对指纹识别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社会安全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那么,你对这几个好消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显影剂   电池   单晶硅   领域   柔性   新能源   生物学   指纹   中国   离子   好消息   激动   技术   科技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