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沙井蚝?被五月天选中的夜宵真的很“靓嘢”!

这两天,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被五月天刷屏。“好好好想见到你”深圳演唱会上,五月天不仅国内首次“开船”,让不少抢到票的粉丝高呼“赢麻了”“嗨翻了”,还在最后接受了一波深圳美食的安利,退场时还不忘说一句“我们餐厅见!”

视频加载中...

派对烧鹅

夜访沙井蚝

伤心的人就吃椰子鸡

在深圳,烧鹅和椰子鸡已有很多品牌连锁店,但说起沙井蚝,最地道的肯定还要属它的“老家”——宝安沙井。也难怪粉丝们连连叹气,毕竟龙岗大运城距离宝安沙井确实挺远的……

作为深圳的本土美食代表,沙井蚝有何特别之处?夜访沙井蚝之前,不妨听一听沙井蚝的故事。

千年传承,“养”进省级非遗名录

“十八娘红生荔枝,蚝房舌嫩比西施。”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蚝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早在东晋时期,沙井的先民就开始养蚝,到了宋代,沙井人插杆养蚝、以蚝为生,因鲜黄肥美,沙井蚝渐渐远近闻名。清朝嘉庆年间,状如金元宝的沙井蚝逐渐有了“金蚝”的名号。

“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沙井蚝民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养殖技术、生产程序,这些生产习俗如今已顺利入选广东省非遗名录。

岁岁年年传承下来,沙井因此有了“千年蚝乡”的称号,所出产的沙井蚝更是有着“水晶皮、玻璃肚”的美誉。

好的食材,不畏任何烹饪方式。蒜蓉烤蚝、香煎金蚝、姜葱生蚝、清炸生蚝、煎蚝饼、酥炸蚝、炭烧蚝、生蚝粥……在沙井街道,各式各样的生蚝美食极为丰富,每年底举办的“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早已成为“蚝友”不容错过的盛宴。

不仅如此,由于“蚝”在本地方言中与“好”“豪”谐音,有“好市、富豪”之彩头,于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庆典祭祀,少不了蚝豉、生菜、猪手这几种菜色,尤其是嫁娶礼单中,少不了蚝豉这一项。

时至今日,沙井拥有蚝产业链上的养殖、加工、销售、研发等企业300多家,年产量27万吨,从业人员超万人。

而从一个品牌到一条产业链,“沙井蚝”的接续发展还需要更多力量的“守护”。

为此,沙井街道成立沙井蚝产业综合党委,通过发挥党组织在蚝养殖、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蚝产业链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例如,依托沙井蚝产业协会、金蚝民俗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产业综合党委积极推动沙井蚝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蚝产品行业标准制定。

目前,沙井蚝产业综合党委已将涉及养殖、加工、销售、研发等环节的各类主体全部纳入,通过发挥“红色纽带”的链接、聚合效应,探索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仓储、研发等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之路。

深圳之“最”,联合国大奖里读懂“蚝”故事

都说沙井蚝有千年历史,口说无凭,眼见为真。

坐落在沙井大街片区的沙井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范围内现存大量历史风貌建筑,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为了守住城市文脉,沙井街道于2019年正式启动“沙井古墟新生”计划,通过对历史场域核心示范段的保护与焕新,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如今,沙井古墟是深圳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如同“藏”在繁华都市一隅的“日记本”,记录着沙井蚝的前世今生。

宋元时期,沙井古墟是岭南重要的产盐地,也是最繁华的商业要津。此后盐退蚝进,沙井人大力发展插杆养蚝,一步一步开拓出享誉世界的沙井蚝及蚝文化。

从独具特色的蚝壳墙、到内容翔实的蚝文化博物馆,从祈福消灾的古庙、到宽敞开阔的晒蚝场,早期沙井蚝民的生产生活情景越发生动、立体。

2021年,“沙井古墟新生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以下简称“亚太遗产奖”)两项大奖——历史环境中的新设计奖和可持续发展特别认可奖。这是该奖项自2000年建立以来首次落户深圳,打造了宝安区乃至深圳市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的新样本。

“文化的就是世界的。”沙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沙井将更好地走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留住蚝乡文化之根。

【文字】南方+记者 胡百卉

【图片】南方+记者 何俊

【作者】 胡百卉;何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历史风貌   文脉   烧鹅   夜宵   深圳   产业链   文化遗产   党委   街道   美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