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手有多强?看看第一的武状元就知道了,传武并非没有希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如果说起外国人提起中国的反应,第一是熊猫的话,第二就一定是武术或者中国功夫。

而武术也成为了我们中国独有的代名词,还有许多外国人都纷纷到中国,来学习真正的武术。行云流水地出拳间,传播地是我们中国的文化。

但是无数到了现在,变得越来越落寞,他也不再是单纯的武术,一个新的名字油然而生,“散打”,也可称“散手”,这个词曾早出现在《汉书》当中,称“相散手,言由搏手而散手”,其意也表示在对战中,双方分开的状态。

(散手对打)

所以散手也可以看做是,古人的武术对打,犹如现在的散打现场一般。那么古代的散手究竟有多么地厉害呢?一位来自民国的武状元,即将告诉我们,古代的散手究竟有多么的厉害!

一、所谓“散手”,中国的武术

“散手”是起源于中国的搏击运动,不讲究招数和花招,反而是让运动者通过灵活的打法,迎接敌方。到了现代,我们称呼他为散打,而关于“散手”从如今的运动比赛的角度来看,分为了竞技型、实用型和演练型的。

在古代“散手”打的是擂台赛,到了民国十七年,迎来了两次的武术国家考大会,也是在这里正式将散手改名为散打。

1952年,散打成为了竞赛项目,以体重划分规格。1979年,散打作为表演项目发展之后,在各学校间,引发了极大的武术热。

(散打)

从1993年开始,全运会将散打列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甚至在北京奥运会时,也有武术散打比赛。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从古代的散手,再到现代的散打。这项武术运动,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的。

而对于中国的武术来说,何为“武”?我们解释“武”字,常说以武止戈。中国的武术内涵,不是你死我活、非死即伤,自古以来我们讲究的通过武术,达到消停战争、或者维护和平的目的。

武术的第一要义,是为了自保和强身,不是去杀人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井喷式地出现了大量的武术电影,也捧红了许多武打明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李连杰、成龙、甄子丹等等,他们有的是从小习武,有的是转行习武,那时候的武术,成为了他们可以吃饭的工具。

(李连杰)

而中国崇尚武术,早在春秋时期便有端倪,楚庄王被称作尚武第一人,而正是因为他的领导下,也让楚国越来越强大。而我国古代的武术,也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

最早先秦时代,他们的武术对打,只是手搏、角力之类的,到了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相搏,也就是两个人正式互相对打。

前文提到的散手,便是在这当中演变而生的,还被记载在了汉代的竹简上。进化到魏晋,出现了相扑这样的运动,元朝则是摔跤。

(相扑源于中国)

到了近现代时期,他们都被统一的称呼为武术、功夫,也就是在民国时期,有一人名叫曹晏海,被誉为“民国第一武状元”,而他在对战中所用的正是源自古代的“散手”,在当时的江浙沪地区,打遍天下无敌手,得到了重用。

也可以说因为他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武术的传承,才有了后来成为专业项目,甚至掀起的武术大热潮。

(曹晏海)

二、曹晏海:第一武状元,腿法尤其厉害

曹晏海是何人?他出生于河北,从小就喜爱武术,我们也知道其实南拳和北拳是不同的。当时他在河北当地练的拳法,应该是属于北拳的派系,从小习武让他一身肌肉,身材高大、肩宽腰细,整个人看起来就十分有力和干练。

对于习武的人而言,身体条件各方面还是很重要的。15岁的曹晏海打算独自一人,前往昆仑山学艺,为了学艺他一路讨饭,直到一个多月后在山西被一个老人劝说,这才又回到了家中。十几岁的时候,曹晏海便能通读古文,可见他不仅武力值高还十分聪颖。

后来曹晏海跟随连阔和尚,学习拳术辗转到了南京的国术馆。郭长生江湖人称郭燕子,因为他腰身轻盈,好似乌燕腾飞,速度极快。于是曹晏海被他的武艺折服,当即便要拜他为师,可见他的心中对于郭长生,是十分佩服的。

(郭长生)

不过两人年岁相差无几,郭长生看重了曹晏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决定代师传艺。而曹晏海天赋过人,将通背拳、披挂、苗刀之类的绝学,学习得淋漓尽致。郭长生也待他极好,两人常常互相过招,曹晏海的功夫愈发长进。

若说他的拳法有力,那么曹晏海的腿法则更加迅猛,由于速度过快,还被人称作“草上飞”。据说他的腿快起来能抽人一耳光,腿比手还好用。1929年,由于前一年民国举办了全国的“武术运动会”,于是浙江也响应号召,搞了个浙江国术大会

邀请了许多省份一共三百多人参加,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武术对打,决出胜负。曹晏海身有各家所长,而且那时候的对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套招,他的身法灵活,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展示了散手对决的激烈性。

(曹晏海)

当时有一人名叫刘高升,是一个镖头,块头极大,还习得金钟罩,学习的是硬气功夫,一般人和他对抗,是讨不到好处的。

这一身的铜头铁臂的,让刘高升名气很大,而刘高升自己也十分傲气,带着自己的弟子们,到了现场后,屡屡破坏场子,宣扬自己的威风。

刘高升觉得自己这一次,一定能够横扫他人,还带了两个箱子,说是准备等着拿第一名的赏金了。当时许多参赛的听说刘高升来,纷纷齐全参赛。足可以说明,刘高升不仅派头大,还是十分有实力的。

但恰巧刘高升、曹晏海二人,在第一轮的预赛,就被分到了一组,也就是说注定有人淘汰。曹晏海刚开始还有些紧张,郭长生嘱咐他,他比你壮、笨、没有你快,只要正常发挥就好。这才给曹晏海吃了一颗定心丸,观众对于二人的比赛也是万众期待。

(曹晏海)

比赛开始,二人抱拳致意,随后刘高升率先出掌,曹晏海没有躲开,反而是接了一掌,试试刘高升的本事,没想到顿时感觉麻木不已。

他立刻装作无事,反而迷惑了刘高升,也不敢贸然进攻,趁着这个机会曹晏海开始调节身体。

随后运用自己的脚法,拉着刘高升溜了两圈,果然发现刘高升脚法笨拙,于是曹晏海上角就是一招“激步勾子”,将刘踹翻。紧接着他又想踢刘高升的大腿,结果发现脚下坚若磐石,顿时撤回,之后和刘一直打下半身的功夫。

刘高升敌不过他的快腿,十分着急甚至放话不让曹晏海跑掉,趁着曹晏海踹他,刘高升立刻抱住了他的腿,曹晏海危急。这时候曹晏海仗着自己灵活,运用腿部瞪到了刘高升的小腿外,然后借此仰身,挣脱了对方,还把刘高升击倒在地。

(武打对战 图文无关)

于是裁判判断曹晏海赢了,场内响起欢呼的声音,可是刘高升却表示不服,曹晏海见他不服,也开口说,不服就再来。没想到第二轮的对决,曹晏海又使手上功夫,靠着攻速极快的通背拳,再次赢得了比赛。

这一场比赛后,曹晏海名声大噪,之后在杭州打擂多年从未输过,可见他的本领之高超。在这场大会之后,曹晏海成为了浙江武术馆的教官。紧接着1933年,上海第二次全国国术大赛又来了,这一次是在杜月笙和蒋介石的支持下举办的。

曹晏海和刘高升再次相遇,也再次重复了当年的结果,曹晏海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杜月笙还给曹晏海送了一个大银盾,上面写着“曹晏海英雄英鉴”。就连蒋介石也对称赞不已,1937年,蒋介石邀请曹晏海成为他手下军官训练营的教官。

(曹晏海与他人对战)

三、中国武术何去何从?

人们称呼曹晏海为“民国第一武状元”,而从曹晏海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武术的真谛。他不是炫耀的武器,而是用来强身、保护自己的工具。武术的精神永远不是打打杀杀,而是爱好和平,保卫自己的家园。

这在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样的观念实在难得。而曹晏海的这些功夫技法,返璞归真间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对决。前文提到的散手,不论他叫什么名字,就算是如今的散打,我们都知道,这一项从中国流传下来的运动。

到了现在,我们常说武术后继无人,其实在当时便有了这样的变化。我们都看过《霍元甲》,津门第一的霍元甲,再次回归时,天津早就沦陷,列强的侵占之下,洋枪大炮攻击我们的百姓,在热武器面前,单纯的拳脚功夫,都是徒劳。

(曹晏海 右一)

其实当我们翻看上世纪香港拍摄的武打片,许多都是如此,因为热武器的普及。功夫不再是人们的主流,《霍元甲》中从小习武的赵健,最后的结局竟然只能是卖猪肉。所以当曹晏海的出现,当他靠传统功夫赢得了比赛,当时的人们,能够重新燃起那份武术热爱。

而正是因为有曹晏海的出现,引发的全国“武术潮”,也有了当《少林寺》播出之后,人们开始前往嵩山学艺,也才有了后世培养出的许多武术人才。

所以中国的武术没有消失,反而是传承下来。这是这份传承艰难,需要更多的人守护,也希望中国武术能够再次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曹晏海:民国第一武状元[OL].沧州新闻网,2021-03-10

传统武术历史回望:1929年,武林高手决战杭州城……[OL].中华武学文化网,2020-04-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武状元   前文   古代   国术   散打   浙江   中国   武术   民国   功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