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中国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日本人

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得职位的日本研究人员正在增加。截至目前,中国一直邀请日本企业的技术人员,但也开始聘请天文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大学预算减少导致研究人员就职困难的日本形成对照的是,中国最近20年来大幅增加预算,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甚至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与美国形成竞争。

“希望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尽快独当一面”,曾任日本东北大学助教的龟冈启2022年9月出任位于上海市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组长。在一个由以植物研究闻名世界的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运营的组织中,龟冈启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小组。

龟冈启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大阪府立大学(现在的大阪公立大学)等学校,2020年刚刚在日本东北大学担任短期助教,但想尽快独立,主持研究室。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成为被称为“PI (首席研究员)”的研究室主持人是一个重要目标。

研究经费9000万日元

龟冈启当时认为是一个制作申请海外职位材料的机会,于是提出申请,“幸运地是一次就成功了”。通过线上和在英国的面对面面试等2次面试,获得录用。

龟冈启的研究课题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名为“丛枝菌根真菌(AM菌)”的霉菌的同类收集土壤中的磷和氮,提供给植物,帮助它们生长。作为环境负荷较小的“微生物肥料”,有可能对农业有所帮助。

龟冈启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实现培养和增殖AM菌。打算在中国与学生和研究人员一起深挖以往的研究课题,同时挑战新的课题。

研究所提供了可以静下心来进行研究的环境。“在中国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作为建立研究室的初期费用和5年的研究经费,共计获得约9000万日元。可共同利用质谱分析仪和共焦显微镜等昂贵的实验设备的设施非常充实,还有承担设备维护等的技术人员。

据悉,拥有50 60名植物研究人员的研究所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伙伴意识也很强,分享实验设备等,“气氛非常好”。龟冈启的任期为5年,如果通过审查还可以再延长5年。龟冈启斗志昂扬地表示“希望能坚持比5年更长的时间”。

虽然显示前往中国的日本研究人员的整体情况的数据不多,但当地的日本研究人员等异口同声地表示正在增加。其背景之一是随着中国的研究水平提高,条件优厚的职位增加,研究环境的吸引力正在提升。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的服部素之教授经常接到有意前往中国的日本研究人员的咨询。服部教授强调:“水平的高低和职位申请的容易度是两码事”。即使要求的水平很高,如果大量招聘,也很容易申请。“中国拥有明显更多的职位,而日本则明显很少。”

据称前往中国的研究人员尤其多的领域是生物生命科学类、天文学及基础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的代表,天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研究人员的职位。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提出加强应用科学以及基础科学,积极新开设学科和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政道研究所是力争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机构。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美国人李政道提倡,成立于2016年。以天文学、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为支柱。

可立即使用超级计算机

研究黑洞天文学的水野洋介从2020年开始担任李政道研究所的副教授。他也是成功拍摄黑洞的国际项目“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参与成员之一。

从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水野洋介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大学研究员的职位。之后,先后就职于台湾的大学和德国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一边参与EHT项目,一边继续寻找包括日本在内的职位。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寻找有日本人学校的地区,结果被上海的研究所录用。

水野洋介的专业是数值模拟的研究。正在将超级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和EHT的观测图像结合起来,致力于物体落入黑洞的机制等理论的验证。

在日本和美国,只有研究项目被采用,才可以免费使用超级计算机,而在中国,只要付钱就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运用方式独特。研究所提供了约1500万日元作为初始资金,使之能立即启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政道研究所力争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该所的计算机中心)

中国的大学相继设立了天文学专业,天文学家的研究职位也在增加。对于欧美的研究人员来说,与中国的生活文化差异很大,前往中国的阻碍大。水野认为“日本人具有机会”。

日本研究人员前往中国的背景是研究能力低迷的日本环境严峻,年轻研究人员能够独当一面的机会很少,这一点也产生突出影响。中日之间的研究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中国研究人员数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吸引日本研究人员的原动力是世界第一的研究人员数量和逐年增长并逼近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研发经费。丰富的资金带来设备和岗位的充实、研究室开设等所需的强大支援体制,营造了容易投入研究的环境。

“此前没想到中国的研究水平会这么高”,这样说的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研究员野和田基晴。

野和田在2023年3月时隔2年回到中国。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大学建议他回国,2020年2月开始从日本在线上推进研究。专业是极光等宇宙等离子体物理学。当作为太阳风而从太阳射来的等离子体粒子与地球大气相撞时,就会产生极光。

山东大学研究员野和田所在的团队正在讨论

极光的形成受到地球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影响。如果能量强的太阳风扰乱磁层,将导致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发生故障等。对太阳风和磁层的预测被称为“太空天气”。野和田关注极光的形状,致力于分析。

野和田从日本的东海大学的研究生院毕业后,曾任职于台湾的大学等,2010年成为北京大学的研究员。契机是北京大学教授的一篇论文。正当为找不到下一个职位而苦苦挣扎时,注意到那是一篇有趣的论文。发了一封提出面谈的邮件,称“希望一起参加研究”,虽然薪水很少,但得到录用。

5年任期结束回到日本后,就职活动也遇到困难。接连遭到日本和欧美大学的拒绝,但在中国的人脉带来了现在的职位。给北京大学的教授发出咨询邮件后,对方称自己的学生在山东大学,正在寻找研究人员。由于在北京大学当研究员时相识的关系,所以得到录用。

野和田表示,中国的研究氛围和风格“很适合我”。实力至上主义突出,30 40岁的教授也很多。据称这是一个研究人员和学生可以自由交换意见和提出建议的开放包容的环境。

中美对立给研究蒙上阴影

比起电子邮件,“微信”等聊天应用的交流在中国更为普遍。野和田认为,自由豁达的环境培养了研究人员,正在提高中国的研究能力。

进入2000年代以来,中国在研发的国际舞台上迅速提高了存在感。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从各领域研究论文的引用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的数量来看,中国2000年(1999 2001年的3年平均)首次跻身世界第10位,从2008年开始一直排在美国之后,位居第2位。2018年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力争在基础科学方面达到世界顶尖的研究水平,但目前也面临着课题。由于中美对立加剧,与美国的共同研究变得困难。即使在与军事技术无直接关系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国际形势也开始投下阴影。

日本论文排名下降

相对于崛起的中国,从2000年代开始走上低迷道路的是日本。在受关注论文的数量上,2006年被中国超越,跌至第5位,此后一路下滑。现在被韩国和印度超越,跌至第12位。

冈山大学教授河野洋治表示,“中国的跃进具有值得日本学习的教训”。河野洋治2015年从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来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至2019年。作为中国的特点,他指出了基于年轻人自由思考的研究活动的加强和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广泛领域的预算分配,强调“‘选择与集中’无法恢复日本的研究能力”。


日本在2004年将国立大学法人化,来自国家的运营费用拨款逐年削减。由于人工费和管理费的削减,教师职位减少,一边忙于不断增加的业务,一边又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 河野指出“陷入研究时间减少、研究能力下降、拨款进一步被削减的恶性循环”。

为了卷土重来,日本政府设立了10万亿日元的“大学基金”。使用预计每年3000亿日元的投资收益,将选出的数所学校认定为“国际卓越研究大学”进行支援。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参加了支援対象的招募。但是,大学基金也蕴含有可能导致新的“选择和集中”的风险。

河野教授认为,在中国,“年轻一代的教授正在爆炸式增加,竞争也很激烈。今后20年左右应该会取得优异的成果”。日本要采取着眼于20年后、重新在研究领域恢复国际地位的措施,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越川智瑛、松添亮甫

(明日刊登姊妹篇《那些在日本从事AI开发工作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中国   太阳风   基础科学   天文学   和田   日本人   日本   美国   研究人员   科学研究   职位   基础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