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男队员的难言之隐,赛前刮体毛只是其一,泳裤太小容易被关注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史说你知道

编辑 | 史说你知道

前言

不久前,2023年跳水世界杯西安站于4月16日结束,中国跳水梦之队在跳水赛场上依旧举世瞩目,包揽了全部9枚金牌不说,在最后的混合团体比赛中,更是以469.35分夺得金牌!

说起中国跳水运动员,大家常能想起郭晶晶、吴敏霞、陈艾森、田亮、高敏等人,运动员们健美、姣好的身姿,优美的动作,都能让观众们大饱眼福,一片叫好。

但跳水这项运动远不是人们在赛场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认为只需要努力就够了,无论对男运动员来说还是女运动员来说,跳水又是与水性有关的项目,都是或多或少带有点生理性的不便的。

就拿女运动员来说,每月一次的生理问题就很影响她们的发挥。

洪荒少女傅园慧就曾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混泳接力赛上因例假原因表现不佳,使得中国队最终以3分55秒18的成绩排名第四,与奖牌失之交臂。

若说女性在水上方面有先天性的不足,男性则是更容易因外在的生理产生一些尴尬的问题,刮体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泳裤太小则常容易引发尴尬。

没有体毛的健美身形

常看体育竞赛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跳水运动员们非但身形健美,而且身上光滑、没有体毛,让观众很直观地欣赏到了人体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人体美的视觉盛宴。

了解跳水运动的朋友会知道,跳水运动的评分是从完成动作的技术性及优美性这两个方面考虑的,

因此,假若一位跳水运动员带着浑身是体毛的身体去进行跳水运动,在美学的直观层面,他给评委带来的美的感受就远不如另一个没有剃毛的跳水运动员,从而影响赛中评委为他打的分。不但如此,这样也会对他的在外的个人形象造成影响。

而若当事人不在意,那么个人影响算小,但若是参加国际性的运动会,那么形象工程便不止是个人的事,还是国家的事。

在国际性的运动会中,运动员的出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浑身是毛地参加比赛,非但有损国家形象,还容易引来各方媒体非议,成为各国茶余饭后的谈资。

另外,毛发对于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不但体现在形象层面上,还体现在其技术层面上。

压水花是评判一个跳水动作优劣的关键。压水花是跳水运动中的一项入水技术,运动员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利用反掌动作在尽量减少水花溅起的情况下进入水中。

入水时,水面平静,且有一声清脆声响,便是最符合跳水要求与审美的。因此,入水时,水花越小,分数越高,反之分数越低。

而清理体毛,便能够减少人体向下俯冲时的阻力,为入水时产生最小的水花,甚至是没有水花提供可能。

虽然体毛对于压水花形成的阻力很小,微乎其微,但在强者如云的赛场上,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点小小的因素,让一个运动员的夺冠成为了可能。

而在体育赛场上,为了保持公平公正,让每个选手都能更好地发挥,主办方会尽可能地排除掉一切有可能影响选手比赛的场地因素。

在跳水这项运动里,水质就是其中一个因素。水质会影响跳水运动员入水时水花溅起的大小,因此假若水质受到选手毛发影响,则很难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容易影响比赛进程。

另外,设想一下,运动员入水后,假如有毛发因水压等冲击而脱落到水中,体毛在水面上漂浮,这若是给观众或是给各方媒体看到,必然会引发热议,而若是给在比赛中的跳水运动员看到,则可能影响其比赛成绩。

如果说清理体毛是为了在避免尴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取得更好的成绩,那么男性跳水运动员们短小而精简的泳裤,则是在给他们带来更好成绩的同时,还带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尴尬。

短小精简的泳裤

看跳水比赛,我们常能看到,男性跳水运动员全身上下只有一条泳裤来遮蔽身上的隐私部位,那条泳裤很少是平角裤,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三角裤。

是三角裤不说,尤其那条泳裤还极其短小,甚至只有女装的一半大小。因为泳裤的短小,它常能勾勒出男运动员隐私部位的轮廓,像观众席上看的话,距离较远,可能看的不算真切,观感也就不算很强烈。

但一般的赛事都会有镜头特写、直播、录像等。这既让观众们看清了运动员们因三角裤而展现出来的完美体形,也让观众更加清楚、直观地看到了男运动员隐私部位的轮廓。

因为三角泳裤勾勒出来隐私部位的轮廓十分吸睛,常能成为电视机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时还不可避免地成为网友、家人朋友间的谈笑内容,可以说颇有些尴尬。

另外,除了观感上的尴尬,最大的尴尬莫过于因泳裤过于短小,而使得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泳裤因受到了流水的阻力和冲击力而脱落。

这样的事情虽然少,但并不是没有。

像是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陈艾森,就曾多次在落水后因泳裤脱落而走光。也有一名澳大利亚跳水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泳裤因巨大水压而脱落,导致其走光。

哪怕是一向喜欢暴露的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也不得不说一句:“身体的各部位至少得按部就班。没有人想有什么地方,尤其是关键部位的地方跑到外面来,因为到处是摄像头。”

换而言之,就是泳裤至少得能够遮挡的住他们的隐私部位。

既然这样小而短的泳裤给运动员带来了尴尬,甚至还闹出了笑话与不满,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样的泳裤呢?

答案很简单,这样泳裤的设计是为了在帮助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防止他走光。

是的,确实是在不阻碍运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防止运动员们走光了,不然,可能会有更多的运动员闹出泳裤脱落的笑话。

正如前面所讲,跳水运动的关键在于压水花,压水花要求水花越小越好,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运动员的身上当然衣物越少越好,而衣物就算有,那也是越平整越好。

这也便是为什么运动员们的泳裤既短小又紧了,短小且紧的泳裤可以保证运动员身上的平整度,另外,紧而贴身的泳裤还能最大程度地防止泳裤因受到的阻力、冲击力、重力等而脱落。

是的,若是松,确实可能不会勾勒出隐私部位的形状,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比赛成绩,且会让运动员面临着泳裤很可能在落水后就不受控制地脱落的场景。

就像披风是战士是战袍一样,泳裤也同样是跳水运动员的战袍。

跳水运动员的泳裤是国际泳联专门设计出来的,有着特殊的技术含量,并且在泳裤的裤腰位置还有一根带子,能够确保泳裤勒在腰上。

在此基础上,运动员科学地选择好最适合的尺码,在一般情况下,泳裤便是很难被冲掉的。

跳水运动员多有眼疾

除了训练时、赛事时面临着尴尬,跳水运动员还随时面临着患有眼疾的风险。

可以说,跳水运动员几乎成了视力下将、视网膜脱落的高频群体,他们无论男女,都有视力下降的可能,甚至在退役后可能患上眼疾,这也使得视网膜脱落成为跳水运动员的一种职业病。

因为要找到好的角度,并调整出最佳的身姿,眼睛便成为了在他们入水过程中进行调整的最重要的工具。

但是,入水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的巨大冲击,极容易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若是一两次倒还好说,但站在观众面前的运动员,哪个不是经历过刻苦训练,将跳水动作重复了成百上千遍的,如此久了,运动员的视网膜就很容易脱落。

哪怕是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也难逃视网膜脱落的厄运。

早在2001年,郭晶晶就被确诊右眼视网膜破裂,确诊后她不得不入院进行修复手术,在短暂的两个月休息过后,她又重新投入到训练中去,但之后的郭晶晶,右眼便只有正常人视力的20%。

2003年底,郭晶晶的左眼也出现了视网膜破裂的问题,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对她来说极其重要,她不想让多年的努力白费。

因此她坚持参加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并在这场奥运会上斩获女子单人3米板与女子双人3米板两枚金牌。

雅典奥运会上的大放异彩使得郭晶晶成为了中国跳水的领军人物,但在接下来的运动生涯里,她的眼睛状态越来越差。

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成功拿下两枚金牌后,郭晶晶便在2011年正式宣布了退役。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郭晶晶便和霍启刚前往香港进行治疗,可以说,视网膜问题对郭晶晶的影响很大,从服役到退役,视网膜问题始终困扰着郭晶晶,她与霍启刚的婚姻也因治疗视网膜而一次次推迟。

除了郭晶晶,巴塞罗那的奥运冠军孙淑伟也同样面临着视网膜的问题,但他的情况远比郭晶晶要严重。

1996年的一次训练,孙淑伟的视网膜严重撕裂,这导致他近乎失明,不得不提前退休,无缘接下来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结语

职业病真的是一种很残酷存在,越是努力地在某一领域深造,职业病便越是容易纠缠上你,越容易成为阻止你前进的绊脚石,甚至将你反噬,所以视网膜问题便也成为了跳水运动员挥之不去的噩梦。

中国跳水梦之队是我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从1986年他们第一次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到2019年的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我们的跳水队已经夺得了94枚金牌。

他们有自己无尽的光辉,也因为他们在背后付出无尽的努力,无尽的喜与泪的交融,锻造了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站在世界面前的中国国家跳水队。

他们是追梦者,更是我们的运动领域的战士,他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不断拼搏是他们的职业生涯的底色。

哪怕面临着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哪怕不小心因尴尬成为人们的谈资,我们的运动员也始终奋斗在属于他们的战场上,不断为中国的运动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中国的运动健儿,你们好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泳裤   跳水   难言之隐   视网膜   短小   水花   赛前   中国   运动员   部位   队员   观众   尴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