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2023育儿季#


01


前两天从幼儿园回来,

我家儿子突然朝我喊:


“妈,我饿了,要吃鸡腿!”


我本来答应得好好的:行,晚上烧个鸡腿,

话还没撂下,心里突然感觉不对味儿:


“不对,你叫我啥?

你怎么突然喊‘妈’,你不一直喊‘妈妈’的吗?”


没想到,小鬼头突然愣住了,

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我都上大班,是个大孩子了,

我的同学都喊‘妈’,

我再叫‘妈妈’会被笑话的。”



晚上,我跟老公聊起来,

他还嫌我小题大做:

“这有什么的,我喊我妈也是‘妈’啊。”


我嫌弃这个直男:

“你这个怎么比,你多大,他多大。”


我就潜伏到家长群里问了问,

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眼睛都瞪大了:


「你这算啥,我家直呼我大名‘李xx’」

「我家喊我‘老妈’」

「正常状态下喊妈,有求于我就喊‘马麻’」

「妈、妈妈、老妈轮着叫,路子可邪了。」


更可笑的是,有个妈妈一脸惊恐:

“现在女儿管我叫我爹,这是什么情况?”


虽然,我早预料到孩子会有长大的这一天,

但没有想到会这么猝不及防,


仅仅一个称呼的变化,

都让我心里千回百转地上演了一出大戏:


咋啦,他是不是心情不好啊?

他是不是不需要我了呢?

我以后再也不是他最亲近的人……


从“妈妈”到“妈”一字之差,竟然差距那么大。



02

有人说:


从3岁开始,当孩子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逐渐开始习惯了独立和成长。


确实。

那个整天屁颠屁颠跟在我屁股后面的小不点,

一天喊上一百声“妈妈”的小人儿,


他突然不再“烦”我了。


作为十月怀胎,

和我生命共享一呼一吸的宝贝,

他第一次学会翻身,

第一次走路,

第一次朝我奔跑而来,

第一次开口喊我妈妈……


那都让我感动到滚落过热泪。


可后来,我也被一地鸡毛的生活打败过

被鸡飞狗跳的孩子恼怒过,


我曾经无比期待他能快点长大,


长大到独立穿衣服;

一个人也能好好地吃饭;

不用再操心他的身高、体重;

维生素缺不缺啊……


尽管我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

可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

心里啊,真的很复杂。


“妈妈”变成“妈”,是孩子的成长,

也是妈妈心中的,无比失落。


03


我一个人时经常会回想,

小时候你蜷在我怀里,温暖又柔软,


你对我说:

我要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我们算一笔账,等孩子上了大学,

我们这一代父母,大概都已经快50岁了。


按照平均寿命75年来算,人生不过900个月。

拿一张A4纸,划掉我们过去的日子。


如果是刚上大学的孩子,他的人生是这样的



可我们的人生却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孩子就在身边,能天天见面:



可大概率是不能的,

如果一年能见1、2个月也是不错啊:



但如果,一年只能见过年的那几天呢?




所以,你看,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不过是每一分,每一秒,

是短短一个小格子的时间。

04



网上有个提问: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把“妈妈”改成“妈”的呢?


“是我开始上幼儿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吧。”

“小学六年级,班里同学都喊“妈”,叫妈妈怪不好意思的。”

“初中去外地了,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慢慢就开始喊‘妈’了。”

“上大学,离开家了,感觉跟妈妈没那么近了。”


你看,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


从婴儿哭啼开始,

经历过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妈妈”的喜悦,

然后慢慢学会独立。


从“妈妈”到“妈”,一字之差,

意味着孩子长大了。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保质期只有十年。


我们需要的,就是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做他们身后稳靠的大树,

帮他们度过这个成长的关键阶段。







1、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有个妈妈曾经说,

她家之前每天都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但是这个习惯在二宝到来后,无声地中断了。


她因为已经一年级的大宝可以自己独立阅读,

不需要陪伴了。


可有一天,小家伙在睡前崩溃大哭,边哭边捶床:


“我就烦得不行了,为什么都没人给我讲故事了?”


她当时又难过又歉疚说:好的,有了二宝不会变的。

可她还是忽略了老大。


她连忙抱了抱孩子,

答应他重新开始讲故事,他才平静了下来。


大宝眼泪巴巴地说:

“妈妈,只有这点时间,你才是我的。”


她当时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她总以为给大宝买玩具,

买新衣服就能弥补他,让他开心起来,


其实,孩子的快乐一点都不昂贵。

你要让他们知道:


别害怕,我们一直在你身边,

牵挂着你的喜怒哀乐。

而孩子也会更有底气和安全感,

用快乐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创造有仪式感地亲子陪伴时间

比如:

早上出门前的一个拥抱,

晚上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每周固定的家庭会议、一周一次的聚餐,

每月一次的亲子互动,生日一起做蛋糕……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很难养出幸福的孩子,


这些小小的仪式,

不但让平淡的日子被重视、珍惜,

还会成为孩子童年里闪闪发光的回忆。


05


从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

中间却是数不清的酸与乐。


你从嚎啕大哭的婴儿到背起书包的小学生,


我从一个新手妈妈

到一个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的疯女人。


亲爱的宝贝,

我知道有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唠叨:


我知道,你也会烦。

但你要知道,时间的最初,

你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刻,


妈妈不过只是希望你健康快乐而已。


就像《悬崖上的金鱼姬》说的:


成长,是每个孩子的权力,

也是他们必经的征程,

或平坦、或崎岖,有悲欢,有离合。


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长袜子皮皮》

这是一本讲述孩子成长生活的书籍。

在孩子想长大和不想长大的矛盾中,

帮助孩子认识成长,勇敢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鸡腿   妈妈   孩子   安全感   幼儿园   仪式   独立   我家   晚上   父母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