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冰川加盖500平米的被子 达古冰川持续开展冰川保护试验

为冰川盖被子。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王祥龙

冰川是大自然赐予达古冰川的瑰宝。为全面了解冰川资源现状,深入挖掘冰川资源价值,自6月27日起,达古冰川管理局联合南京大学、腾讯集团、大冰川公司开展为期5天的“达古冰川动态变化观测与应对”科研活动。

6月30日,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克服风雪、高反等困难,在达古17号冰川上开展了“冰川被子试验”。转孔、立杆、定板、铺设,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景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在冰川中上部积累区和冰川上部顺利完成了500 的基于新型辐射制冷技术的纳米材料(冰川盖被子)铺设工作。

据了解,与之前相比,项目组对材料进行了升级加固,做了机械性能优化,同时,将材料的光谱性能由90%提升至93%以上,铺设面积增加至500平方米。

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朱斌介绍,为使冰川保护取得更好成效,此次活动选在了6月下旬。此时,冰川刚处于消融期,冰川表面仍有较多积雪,此时给冰川盖上被子,将极有可能实现冰川物质平衡的正增长。

据了解,达古冰川景区自2020年首次开展应用人工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冰川盖被子”试验以来,已持续4年开展相关工作,在减缓冰川消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的材料与传统土工织布保护冰川的方法,在原理上有着质的区别。”朱斌介绍,传统土工织布是主动式,通过阻隔大气与冰川的热量交换来实现冰川消融减缓;而新材料是被动式,不消耗任何能源,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增强太阳反照率、增强自身中红外窗口的能量发射的原理,来实现减缓冰川消融的目的。

谈及到新型辐射制冷技术的纳米材料,朱斌表示,“我们的材料具有轻薄、疏水、不易受污染、可重复利用等优势,而且在成本上也已降至了与传统土工织布相接近的价格”。

此外,此次活动还开展了冰川物质平衡测量、冰川厚度测量、冰川生物多样性采样、无人机航测等工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冰川   疏水   南京大学   被子   土工   景区   测量   能量   材料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