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临:20次登春晚,曾因8个字被索赔1亿,如今怎么样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美妙的探所

编辑|美妙的探所

前言:

曾经的春晚舞台是一个神仙打架的地方,尤其是小品、相声类节目。

人们总是会在除夕的晚上,围坐在电视机前,期待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而那时的表演者们也从不让观众失望,每年都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

每个人都有经典的记忆点,基本上一提起名字,脑海中就会自动播放他们表演的画面。

陈佩斯、朱时茂老师的《吃面》,让我们初次看到了春晚舞台上的快乐。

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老师为我们留下的小品,是春晚舞台上再难复刻的奇迹。

无论是探戈趟着走,还是宫廷玉液酒,到如今都是你说上句,自然会有人接下句的存在。

赵本山搭档高秀敏和范伟的《卖车》,以及搭档宋丹丹的“白云黑土”,让人至今都能想起那句“暗送秋天的菠菜”。

冯巩一出场,话筒都不用举起来,观众自然就能喊出“想死你们了”

一句话吃一辈子,并且能“吃”得观众不烦,这就是成功。

如今,这些陪伴我们很多年的人有的已奉献一生,与世长辞;

有的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有的转战直播,捞金走穴;

而结局最让人意难平的,是那个顶着锃光瓦亮的脑门,陪伴我们20余年的郭冬临。

因为北京春晚上的一次表演,被索赔1亿,郭子实名“背锅”,无缘央视舞台。

天降一口大锅,让郭冬临百口莫辩

2017年,郭冬临和孙桂田合作小品《取钱》登上北京卫视春晚。

作品讲述了一位老人家收到“银行”发的短信,称她的账户有风险,需要尽快将卡里的钱转到指定账户,不然可能会被人转走。

郭冬临作为热心市民,极力说服老太太不要转钱,力图告诉她这是骗子诈骗的手段。

最终通过一番斗智斗勇,故意输错密码冻结了老太太的卡,最终借用警察的口说明了诈骗的事实。

本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作品,却因为小品中一段提前录好的发言,将郭冬临推到了风口浪尖。

只因骗子使用的是河南口音,一句:“咦,那中,赶紧打钱吧。”

让郭冬临背上了“地域黑”的罪名。

河南一位较真的律师可能是实在气不过,代表广大河南同胞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称《取钱》涉嫌歧视,要求北京卫视公开道歉,并且创作人员需要向所有河南人们各赔偿一元。

一元的起诉费听起来是个玩笑,但河南当时有一亿多人口,一人一元,那就是上亿的赔偿费用。

谣言疯涨的速度是可怕的,很多人并没有去看事情的经过,而是被网络上的声音带着越跑越偏。

从《取钱》的河南口音问题,发展成了郭冬临说“十个河南九个骗”。

最后就是郭冬临搞“地域歧视”,被要求赔偿河南一个亿。

然而事实却是郭冬临并没有提到任何一句关于河南的问题,法院也根本没有受理此案,赔偿只是律师单方面的申请。

网络谣言本就可怕,经过有心之人的刻意放大,彻底挑起了民众的不满。

这样一出平地起惊雷的大戏,让郭冬临遭受着没有硝烟的网暴,事业岌岌可危,原本代言的广告纷纷解约,迎来了事业上的寒冬。

没有经纪团队,没有微博,不关注互联网的他,在“键盘侠”面前不堪一击。

因这样奇葩的理由而被黑,郭冬临到底冤不冤

17、18年的郭冬临没有顺利登上央视春晚,而是节目被刷掉了,身陷舆论风波。

有人认为郭冬临身为主要表演者,没有在表演的过程中意识到河南口音的不合适,活该被河南人全网喷。

有人认为郭冬临就是个演员,北京春晚节目能不能走向荧屏,后面还有一群导演、编辑审核,不应该让郭冬临一个人背锅。


针对用河南口音是不是地域黑,网友吵了个翻天覆地,然而郭冬临并没有发声。

冤不冤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要说有什么恶意,那实在是夸大其词。

当初那个在春晚舞台上发光发热的郭冬临,应该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被打碎了满身荣光。

20年春晚的辉煌,打死也想不到有这样一天

1966年的郭冬临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文艺家庭,曲艺氛围浓厚。

小时候郭冬临经常跟着母亲跑演出,偶尔也能上去表演一小段。

然而60-70年代,除了样板戏之外,其他文艺表演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反而经常被人看不起。

看似从小的练习和浓厚的兴趣,让郭冬临功底非常扎实,高考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上戏表演系。

那时候的郭子还是一个有头发的大小伙子,毕业之后凭借《编辑部的故事》中的喜子,开始出现在荧幕上。

1993年,郭冬临第一次登上春晚,那时的他才27岁。

虽然当时表演的小品并没有让他一夜成名,但也帮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间隔一年后,郭冬临卷土重来,带着《有事您说话》走进了人们的心坎儿里。

除了传统的小品表演,他和冯巩合作的《旧曲新唱》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弹唱和说相声的本事。

随后的《台上台下》《一句话的事儿》等经典作品,让他成为了观众最期待的春晚表演者之一。

二十多年的春晚生涯中,他的作品有时家长里短,在琐碎中还原家庭的温馨。被网友调侃:“铁打的郭子,流水的嫂子。”

有时紧扣现实,让人们看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就拿他备受争议的《取钱》来说,放到多年后的现在,仍然是一个富有警醒作用的作品。

以偏概全,忽略作品的现实意义,网友们欠郭冬临一句“抱歉”

《取钱》真正要表达的,是老年人面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应该要有警醒意识,不要听信任何人的挑唆,给陌生人转钱。

2017年的作品,电信反诈、网络反诈意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连国家反诈中心的APP都是2021年才上线的。

在大数据互联网走进老年人之前,在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平台,提前就起到一个警醒作用。

如果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至少要有一定的防范心理,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然而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作品,却很少人关注到其本身,而是揪着里面骗子的口音大做文章,让一个本该不错的作品,钉在了耻辱柱上。

如果每一个作品都以这样的角度去解读,那卖酒的是不是要觉得赵丽蓉影响了人家生意,真的长短腿,是不是也得说赵本山看不起他们。

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完全是一种过度解读,郭冬临也不该承担这样的谩骂。

打开网络的大门,成为网红中的一股清流,一休小和尚的放大版

2018年2月,沉寂一年的郭冬临终于通网了。他入驻微博平台,打开了网络的大门。

不同于其他明星的精致打理,专人管理,粉丝维护,郭冬临单枪匹马地在微博上和网友交流。

一看就不知道网友的人数的可怕,还企图努力亲自回复每条评论,网友们立马就让他认识到了人海的可怕。

虽然一下子关注他的人很多,但是抛开有心人的恶意引导,网友们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恶意满满,反而非常地温馨。

对于新一代的网友们来说,郭冬临是大家对春节的回忆。

网络中除了有恶意,还有满满的善良。

郭冬临开始在社交平台向网友们分享自己的日常,他会分享有人打电话诈骗自己的经历;

他会感叹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看到生活中老人出行的种种不便。

从来不是人老了麻烦,而是缺少人耐心告诉他们怎么办,毕竟谁都不想成为“麻烦”。

他会引导人们正确追星,看到那些真正优秀,真正作出贡献的人。

除了微博,他还与时俱进入驻了抖音。说起郭冬临的抖音,着实是一股清流。

不像潘长江等人,入驻抖音就是看中了电商,为了直播圈钱而来。

郭冬临凭借自己锃光瓦亮的脑门,在抖音里当起了“和尚”。

因为他的视频基本都是暖心大叔分享生活道理,指点生活困惑。

再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和抑扬顿挫的语音,活像“一禅小和尚”的放大版

他有时在橱窗里放些平价亲民的生活用品,有时给大家讲个段子送个祝福,经营着自己的暖男文化。


总有人爱,总有人恨,人民的艺术家,靠作品走入人民

然而争议的声音再一次打破了这片净土,忍耐多年终于忍无可忍的郭冬临多年后终于作出了回应。

他曾经用自己笨拙的手法在评论区说明事情原委;

也曾亲自去一篇篇关于自己的文章下留言回复,

可惜比起众口铄金来,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一点。

当别人被黑都是想方设法让删除时,郭冬临却亲自指路自己“黑料”的出处,希望大家亲自去看看再作出评价。

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你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总有人恨你怨你,你只用问心无愧就好;

总有人爱你敬你,那是因为你足够值得。

而郭冬临作为一个春晚走出来的演员,观众们对他的喜爱和怀念,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结语:

人言虽然可畏,但公道自在人心。

真正的好人不会因为所在地域而被彻底否认人品;

真正的坏人即使名义上再光鲜,也总有落马的一天;

各位看官,您觉得郭冬临应不应该为“地域黑”所背锅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锃光瓦亮   河南   口音   北京   地域   小品   观众   网友   作品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