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要洗几遍,才算干净卫生?是不是所有茶叶都要洗一洗再喝?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洗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今天翻后台留言时,又看到了一位茶友的自白。

他说:“某天去茶叶店买茶,发现茶掌柜在提供试喝时,是直接用手抓茶叶的。泡茶之前,也不洗茶,当时没有提醒,但总感觉不太卫生,害怕细菌病毒。”

最后向村姑陈抛出问题:“平时泡茶,应该如何去除细菌呢?”

或许有看官会认为,很好解决啊,自己喝茶的时候,注意洗茶就好了。

但老实说,我们入行这么多年,很少见到有人抓茶叶戴手套的。

除非是特别特别珍贵的茶,比如高年份的老白茶饼,打算撬一片下来喝,又担心手上有水汽,会让茶叶受潮变质。

那么这时候,出于保护珍藏的茶叶,戴上手套操作,无可厚非。

毕竟,品质好、年份高的老白茶饼,价格并不便宜。

万一不小心,让整饼茶甚至整箱茶都发霉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如果是采茶、做茶,或者日常取茶,基本上都是徒手碰茶。

另外,市面上很值钱的“手工茶”,更是每个制作步骤都离不开手。

于是乎,让很多茶友萌生了洗茶的念头。

按照正常的逻辑,人的手上有细菌,碰到各种物体,再去碰茶,难免会让茶叶沾上细菌。

况且,如果制茶厂的环境“脏乱差”,灰尘满天飞,茶叶不洗怎么敢喝?

这个观点,看似正确。

可仔细想来就会发现,漏洞百出,且过于偏执了。

《2》

要说手脏,有细菌,这点无可否认。

但要知道,测量细菌的单位是微米级的,意味着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单个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显现出来。

细菌广泛分布于空气中,就算没有喝茶,身体随时随刻都能碰到的,甚至会随着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

不过,没有必要谈“菌”色变。

大部分的细菌,都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有一小部分会引起疾病的细菌,才会伤害人体,致人生病。

更何况,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经历高温。

就拿工艺最简朴的白茶来说吧,它的主要加工步骤,就只有萎凋和干燥两步。

茶青采下来,虽然与手会有短暂的接触,但最多也就几秒钟。

在春茶季里,一寸光阴一寸金。

在十指翻飞间,采茶工人们就采下了一箩筐的鲜叶,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停留。

一方面是因为,如果错过了时机,转瞬间,嫩梢的叶片就长开了,茶梗也变长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茶青采完后,要马上送去萎凋。

日光萎凋时,鲜嫩的茶青们,躺在水筛上,接受着来自阳光的抚摸。

彼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就是最好的杀菌灯。

萎凋结束后,半成品的白茶又要进入烘干的环节。

虽然是文火慢烘,但也能杀灭一些细菌。

到了茶叶出产的时候,原本隐藏的细菌,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而日常泡茶的时候,通常都是用高温沸水冲泡的,大部分的细菌都能被杀死。

再加上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物质,对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以,认为茶叶很脏,细菌很多,属于担心过度。

只要在泡茶之前,做好个人卫生,用无香味的洗手液把手洗干净,擦干净后再去抓茶,就没问题了。

《3》

当然,也有茶友发现,茶叶泡出来的汤水很浑浊。

不是白毫太丰富导致的假象,也不是冷后浑,而是真真正正能看到茶汤里漂浮着不干净的东西,杂质、灰尘等。

这通常意味着,这泡茶的品质太差了。

好茶,兼备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三大条件。

产区环境好的茶区,人迹罕至,天高云淡,空气干净,生态良好,原本就污染极少。

再辅以精湛的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自然更优。

不仅茶青很干净,住在当地的茶农,日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没有沾染上钢筋水泥城市里的浊气,他们的手上,会带上多少细菌呢?

想必,还不如我们手机屏幕上的细菌多吧。

现在的人,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工作,都要带着手机。

也没见有谁嫌弃手机脏,要时不时地洗一洗再用。

反之,产区环境不好,甚至很差的地方,空气浑浊,靠近人类生活区,污染较重。

说好听点,是富有人间烟火气息。

但在叶表附着上大量的灰尘,大大影响了茶叶的品质,茶汤喝起来也不够干净空灵通透。

这就是老话说的,好山好水出好茶。

自古以来,名优茶都出自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品质好的茶叶,在干净的环境里生长,本身就很清澈洁净,无需洗茶。

品质差的茶叶,即使洗茶也无法改变内质。

况且,有些茶叶在制作过程中,还会经过揉捻,脏东西早就藏在了条索内部。

光靠洗茶的几秒钟,根本不足以把茶叶从里到外彻底洗干净。

除非是长时间地浸泡,让干燥的条索吸饱水后舒展开来,才能把杂质洗去,但与此同时,茶味也淡了,没有喝的必要了。

既然如此,就不要纠结洗茶这件事了。

与其对细菌耿耿于怀,不如去挑选真正的好茶,免除后顾之忧。

《4》

是否需要洗茶,和茶类无关,与品质有关。

一般来说,好茶不用洗,也舍不得洗。

因为当沸水与干茶接触的一瞬间,内含物质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溶解到茶汤里。

这就说明,第一冲的茶汤,是蕴含着大量养分的。

依然以白茶为例,它的芽头和叶背上,覆盖着浓密的白毫。

冲泡时,就会有大批的白毫脱落,特别是前两冲汤水里的白毫,尤其丰富。

这些白毫,富含着茶氨酸物质,能为茶汤带来鲜爽的口感。

当知道真相后,你还会愿意倒掉吗?

村姑陈的习惯是,从不错过茶叶的第一冲。

特别在试茶的过程中,头道茶汤对于判断品质,尤为关键。

如果一款茶的品质有问题,盖上有杂味异味,汤里有酸味,往往在第一冲茶汤里就会显露马脚。

洗茶的话,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掉这些缺陷。

这样做,无疑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洗茶都不是必须的。

只是有一部分茶友,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不洗不敢喝,才会把洗茶视为重要步骤。

有些旧观念,需要抛弃,才能收获新的惊喜。

《5》

好茶的第一冲,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喝。

在武夷岩茶里,甚至还把头道茶汤称作“还魂汤”。

意思是,当一泡茶泡到彻底淡了,曲终人散后,再来品味,又会有别样的体验。

并且,对于好茶而言,第一冲里的营养物质也很充足。

倒掉,实在太浪费了。

不过,如果真的不敢喝,过不去心里的坎,那就听从内心的想法吧。

个人的选择,我们无权干涉。

但真正爱茶的人,总是舍不得洗茶,次次都是将第一杯茶汤视为精华。

因为大家都坚定地相信,好茶对身体有益。

它们来之不易,又怎么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更多关于泡茶的知识

洗茶是卫生,还是浪费?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谁需要洗茶?

洗茶和闷泡,茶圈的两大症结,好茶,无需洗茶,无论新老白茶!

“城会玩”,白茶散茶要洗茶,饼茶不用洗茶?这是科学还是玄学?

天热了,“冷泡茶”和“沸水泡茶”,谁才是喝白茶的最佳方式?

冲泡白茶的3大误区,茶具、泡茶水、泡茶方式,一次性说清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茶叶   干净   茶汤   白茶   村姑   沸水   产区   细菌   物质   品质   卫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