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西樵山游记上集

广东省佛山西樵山游记上集

李灶生 (自己改名)

2023年6月25日写于2017年8月4日

2017年8月4日天还没亮,我就在家骑自行车到车陂地铁站坐地铁4号线、8号线、广佛线 、魁奇路地铁站,在魁奇路地铁站C出口出来,就在这乘坐227a路,全程约18.8公里,经过26站, 到达西樵山北枢纽站(登山大道)站,步行约340米,到达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门。广州到魁奇路地铁站约1小时,魁奇路地铁站乘坐227a路到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门也是1小时左右。

在佛山坐车最好用羊城通卡,如2元的车,用钱的话是2元,用羊城通卡就1元4角;我在魁奇路地铁站乘坐227a路到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门是4元,用钱的话是4元,用羊城通卡就2元8角。所以在佛山坐车最好用羊城通卡,能为自己节约费用。

在登山大道北站下车,还有一个非常气派的“登山大道”的牌坊,此处可以稍微找点吃的喝的解决口粮问题,山上吃喝的都少,但是钱多多也是能解决问题的。牌坊进去大约700米就走到西樵山的北门。

我喜欢游览自然风光,很久很久久想来西樵山游览,但一次又一次有各种理由都没时间来,这次终于有机会来了,而且还是一个人来,说真的,有时我真想一个人到处走走,一个人自由,想走哪怎么走自己决定,这样,想我这种人去一个地方就想把那看完拍完就好,这次我就如愿以偿了,这次就西樵山我不停的走,走了2天(这是后话)还是没把西樵山游览完,还有很多景都没看到。

非常气派的“登山大道”的牌坊。西樵山之名,由来已久。“樵”,是打柴的意思。传说古时广州人往东面是罗浮山采樵,罗浮山谓之东樵,往西面的同采樵,这个山就叫西樵。大多数人知道西樵山是理学名山,但鲜有人知道西樵也称“茶山”,这跟山顶村民种茶、焙茶、卖茶的历史有关。因为制茶卖茶,西樵曾盛极一时,官商云集,由此形成了山脚边著名的茶行街。而至今尚存在官山闹市中的‘百步梯’,布满了一千多年来山上村民挑着新制的茶叶沿百步梯到茶行街摆卖的辛勤足迹。

牌坊进去大约700米就走到西樵山的北门。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共有72峰,主峰是海拔346米的大秤峰,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有“珠江文明的灯塔”“南粤理学名山”等美誉。 现在的西樵山共划分为10大景区,分别为樵山上下,云海莲台(南海观音文化苑)、黄大仙圣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白云洞、天湖公园、碧玉洞、翠岩、石燕岩、九龙岩、四方竹园等。区、翠岩景区、石燕岩景区、九龙岩景区、桃花园景区、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等。

碧玉洞为峰间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狭径崎岖、洞中有玉岩珠瀑,听玉石室、遇仙桥,垂云石、东天湖等景点。其中,玉岩珠瀑为西樵山最大瀑布。官山城区商旅业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有百步梯石路直通山。

碧玉洞景区

碧玉洞为峰间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狭径崎岖、洞中有玉岩珠瀑,听玉石室、遇仙桥,垂云石、东天湖等景点。其中,玉岩珠瀑为西樵山最大瀑布。官山城区商旅业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有百步梯石路直通山。

碧玉洞景区位于西樵山东北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崖峡谷。洞中有玉岩珠、玉书室、遇仙桥、东天湖等景点。玉岩珠瀑是山中最大的瀑布。

如果从碧玉洞这里上山,因碧玉洞为峰间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狭径崎岖、洞中有玉岩珠瀑,听玉石室、遇仙桥,垂云石、东天湖、飞玉台、玉岩珠瀑、碧玉珠瀑亭、抗日纪念碑、抗日纪念亭等景点。其中,玉岩珠瀑为西樵山最大瀑布。

碧玉洞景区上山路禁止通行,只能返回公路上山。

出来就往走公路上山,官山城区商旅业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有百步梯石路直通山。

百步梯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方献夫在山上设书院讲学,因山北上山必经之路崎岖陡峭,为方便听学之人,出资建设百步云梯(山北古道)。

广东佛山西樵山游记上集至今尚存在官山闹市中的‘百步梯’,布满了一千多年来山上村民挑着新制的茶叶沿百步梯到茶行街摆卖的辛勤足迹。

走着百步梯,看着美丽风景,山青水秀,参天古木大树,高耸入云的山峰,松林中的小道,山间的休闲亭,腑视山下云雾间,绿茵格格的农田,亮如镜的河流,就如仙人所画的山水画,美伦美焕,简直与大城市的红色都市,有着鲜明的对比。

除了半山亭,西樵山内还有许多关于亭的美景。亭是中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形式,据说近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建有亭子。中国的亭,一顶数柱,中空敞亮,没有围墙,邀大千风光入内,点缀灿烂的文史。自古以来,亭都是中国文人雅士诗歌文章中借物抒情的重要景物,欧阳修撰文《醉翁亭记》,描绘了太守饮宴山林、寄情山水之畅快;王羲之挥笔《兰亭集序》,借稽山阴兰亭雅集之乐,感慨死生之莫测;蒲松龄于家乡柳泉设茅草茶亭,搜集往来旅人的离奇故事汇《聊斋志异》.......

这些点缀在佛山公园、山野、村落、园林、庙宇内的亭就像水墨画里的一抹淡彩,美丽而不失灵气,与佛山的城市、山水、田园巧妙地融合,演绎着岭南的古典神韵之美,令人流连忘返、触景生情……

西樵山之亭,于山野草泽间荟萃大自然之美,于历史变迁中铭刻西樵人对历史的尊重。

沿着百步梯向上行走,行至半山腰,一座“半山亭”赫然眼前,《南海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志》收录了《半山亭记》,讲述了这座亭的前世今生:明嘉靖年间,陆续有人从各地搬迁到西樵山上居住,但苦于往返市集有一段路程,于是人们选择在适中地点,植青松砌青石,作为最初驻足休憩以及避风雨的场所。

随着本地人口的增加以及慕名而来游玩的游人络绎不绝,清代乾隆年间,当地乡绅聚众捐资,根据地势外架建造一座亭,用石坎来防止山体滑坡,再环绕着半山亭种植长松修竹。半山亭建成之后,成为名胜古迹,过客可以休憩品茗,“后则层峦叠翠,前则洋江万历,但见烟村点......”

然而,半山亭在日军侵华时被炸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山上公路纵横,但是当地乡人认为半山亭的历史价值不能泯灭,于是后人效仿先人纷纷解囊捐款,重修半山亭,这段往事被铭刻在石碑《重建西樵山半山亭志》,呈现在如今的半山亭内石壁上,除了半山亭,西樵山内还有许多关于亭的美景。

这里也是进入西樵山检票口,也是三叉路口:右边去碧云宾馆、翠岩、宝峰寺、南海观音等。左边是去天湖公园,也可去宝峰寺、南海观音等。

如果从碧玉洞(碧玉洞公园)这里上山,最后就上到这里出来,因碧玉洞为峰间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狭径崎岖、洞中有玉岩珠瀑,听玉石室、遇仙桥,垂云石、东天湖、飞玉台、玉岩珠瀑、碧玉珠瀑亭、抗日纪念碑、抗日纪念亭等景点。其中,玉岩珠瀑为西樵山最大瀑布。

如果从碧玉洞(碧玉洞公园)这里上山,最后就上到这里出来,

西樵山东天湖桥

西樵山小鉴湖,西樵山有两个比较大的水面。分别叫东天湖、西天湖。这里是东天湖。

一条石径,沿东天湖北岸迤逦。右面那2个人后面就是进入西樵山检票口,

离开公路登百步梯至东天湖,到此休息一下,然后由东天湖旁平岗西古道往天湖方向走去。

一个门楼上,书写着这条石径的风韵。“平岗面古道”“樵岭风光无限好,山上湖月有知音。”

平岗风雨亭茸治亭,民国二十一年建亭,对联可读。

光绪八年一通碑,不知道和这个亭有什么关系。

平岗风雨亭钟贞亭

西樵山古道旁的小湖,湖边长满绿色的树木,湖光山色,空气格外清新,在这边湖边小路,慢慢步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整个人都感觉很舒爽。

西樵山古道,上面的就是宝峰寺南海观音像大门,这里是石牌村村口,老人在摆买土特产。

在西樵山上,有一些古老的村落,村落都是一些古老的房子,这是隐藏在西樵山顶的一个古老村落--石牌村。公祠道光重建,推算约600年,这是村落古老的祠堂,上面还保持着彩画雕花,还是挺清晰的啊。

西樵山这个古村建筑色彩上,民居以青砖、黛瓦,屋盖是青瓦,墙的下层用大长的石头,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楼上的围栏用传统的水泥雕花,拼接而成,村的房屋之间的道路,还保留着百年大树。

古村的一门一窗,均为实木所制,历经时光洗礼的灵性实木,沉淀温润人文气质,屋顶,门上的砖雕彩绘轻描淡雅,讲述石牌村的古老传说。

宁静安逸的石牌村坐落在宝峰寺旁,满目嫩绿既养眼又养心,远处不时传来梵音钟响,似乎要醉倒在这片仙境里。动与静,似乎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村民的小狗在此撒欢,走地鸡在山林中窜来窜去,让你更能读懂岭南的建筑艺术:粉墙黛瓦、镂空木窗、雕花梁柱,古井、古庙、古塘、老房子、古树林,十年如一日的淳朴风貌,

走在山间古村的石板路上,手触历经沧桑的石墙。石牌村,见到有两个并列的梁氏祠堂。分别是“屏山梁公祠”、“廷望梁公祠”。一个崭新气派,另一个满怀沧桑。村外的房屋,到处种满了植物,房屋前古老的墙体,爬着带刺的剑花,乱石堆中也长满花草村屋的道路和房屋的墙体还用到了大石板,现在大石板,在新城市很少见了,细致打磨过的石材,厚重、坚硬、耐久,铺就大街小巷的浓郁古朴风情。

穿过路边的小溪潭或小径道,更像在追寻古人向往的“归田园居”。村屋的道路和房屋的墙体还用到了大石板,现在大石板,在新城市很少见了,细致打磨过的石材,厚重、坚硬、耐久,铺就大街小巷的浓郁古朴风情。来到宝峰寺景点的附近,除了来这体验佛家文化外,当然还少不了在这里观景平台上俯瞰咱大西樵的城区美景,将官山涌的“一河两岸”收入眼内

西樵山石牌村梁氏宗祠,村外的房屋,到处种满了植物,房屋前古老的墙体,爬着带刺的剑花,乱石堆中也长满花草,西樵山石牌村,“光绪辛卯重建 梁氏宗祠 宗裔孙增嘏书”,梁增嘏,光绪二年举人,德庆学正。

在西樵山石牌村梁氏宗祠远远望去,看见山顶的南海观音像,知道离目的地不远,心情非常的好,感觉也不是很累。

西樵山宝峰寺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是一个旅游、祈福的好地方。自晋代佛教东传,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宝峰寺得到惠连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该寺建于明永乐甲申年(一四零四年),历尽沧桑,现仅存断墙残壁。如今,新的宝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

从石牌村出来(石牌村到宝峰寺门口走几分钟)就来到宝峰寺门口。

到宝峰寺景点的附近,除了来这体验佛家文化外,当然还少不了在这里观景平台上俯瞰咱大西樵的城区美景,将官山涌的“一河两岸”收入眼内

根据民间传说,有一年西樵山大旱,百姓几乎颗粒无收,许多人家米袋告急,钱袋空空。年后,家家户户开始断粮停炊。就在百姓饥寒交迫之际,正月二十六日,西樵山来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背着一个不大的米袋和钱袋,逐家逐户派米、派钱,救济百姓。百姓觉得十分奇怪,美丽女子的米袋和钱袋并不大,里面的米和钱却源源不断。救济完百姓后,已经是黄昏十分。女子面带微笑,向山上村民告别,翩然上天远去。彩霞万道,灿烂光明。眨眼间,女子变成一位祥和的菩萨合掌微笑。大家都惊讶极了,才明白这名美丽的女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连忙向远去的观音菩萨拜谢。

自那以后,每逢观音开库日,西樵百姓都会去参拜观音菩萨,寄托一种心愿,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宝峰寺被毁于明代,据程孔硕《西樵山名胜古迹考》有一记载:“霍韬正在江浙服官,奉旨毁拆淫祠,以宝峰寺近迩西庄祖墓,暮鼓晨钟,不无惊扰,乃授意广东藩司将该寺毁拆。”此记载表明霍韬奉旨拆毁宝峰寺。

近年来,应社会各届之意,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宝峰寺。宝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新址南北长一百八十米,东西宽一百二十米,面积二万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轴线上建山门和大雄宝殿,两边分别建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并建方丈楼和僧舍。建筑按明代风格设计,尽量保持原址的建筑风格,使宝峰寺清雅古朴。

宝峰寺第一殿-天王殿。一进殿,首先见到的一尊满面笑容,大肚的菩萨就是弥勒佛,也叫笑佛。弥勒佛背后,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的就是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两旁还有四尊大佛像,称为“护世四天王”,即平时所说的“四大金刚”,代表风调雨顺的意思。

在我国民间,即使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们也都知道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有人常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便错以为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其实他们是各自不同的两尊佛。 弥勒佛在我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也许是他那欣喜和气、无忧无虑的神态格外惹人亲近喜爱,所以他的知名度在佛、菩萨中是数一数二的。弥勒佛即是“竖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中的未来佛。据佛经所载,弥勒其名为“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他本是古印度一位仁慈的国王,后来皈依释迦牟尼,成为其弟子,却先于佛祖圆寂。上升到兜率天宫做候补佛位的大菩萨(兜率即知足常乐的意思),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弥勒将在释迦牟尼佛逝世后的56亿7千万年之后,顶替释迦牟尼教化解脱众生的苦难。

我们现在所常见到的弥勒佛像是被完全汉化了的,他的形象源自于五代梁朝时期的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契此,号长汀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17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出家。契此慈眉善目,身体肥胖,面目常露喜悦之相,他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异于常人,经常柱着拐杖背着布袋入市行乞化缘,劝化人们信佛,其示人凶吉祸福,每每应验,人们称之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契此和尚在岳林寺东廊的磐石上圆寂,他临终时留有遗偈,自称为弥勒佛的化身,其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于是,人们便以为他就是弥勒降世的化身,并以他的形象做为弥勒佛的原身塑像广设于丛林寺庙之中,由于其笑口常开,人们也称其为“皆大欢喜”。

在宝峰寺天王殿这对联:是叶剑平元帅所提的匾额和大门两侧的蕴联。它们是:若欲登天且试西樵峰七二,果真问佛何愁南海路三千。题跋意思很明显,要追求理想,就要不畏艰难。

前面就是大殿,宝峰寺的大雄宝殿为主要大殿。大雄宝殿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仪式,现任住持释新军法师,并正式向游客开放。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宝佛,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在广场左右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广场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药师海会图。

西樵山宝峰寺方丈宿舍:宝幢高悬又有明师演妙法,峰奇路转果然聖地尽禅机。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有两座殿堂,左边的是普贤殿,里面供奉的是普贤菩萨,人称大行菩萨。右边文殊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人称大智菩萨。在文殊殿后,建有斋堂,里面有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斋菜可供各位游客享用。


2005年各种因缘和合,应社会各届之意,经省有关部门批准,西樵山宝峰寺异地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坐落在大观音像之前。新址南北长一百八十米,东西宽一百二十米,面积二万一千六百平方米,大仙峰顶的观音坐像正居宝峰寺中轴线上,与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法堂遥相呼应。中轴线两边分别规划建设“三堂”(禅堂、客堂、斋堂)“四楼”(钟楼、鼓楼、方丈楼、僧伽楼)“五殿”(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藏经殿),呈严谨的轴对称分布。建筑风格在设计上尽量参照原址的明代建筑风格,使重建的宝峰寺突显庄严肃穆而又清幽古朴,格调高雅。天宝峰寺文殊殿,又果老和尚舍利塔

二零一零年元月十八日下午三时,又果老和尚在海丰云台寺作吉祥卧西归,一代高僧示寂,时年八十又七,僧腊六十八,戒腊五十七。荼毗后留下数十颗精致彩色舍利子,金琥珀舍利形似大鹏亮翅,红珊瑚舍利状如莲花花瓣,孔雀蓝舍利晶莹如蓝宝石,白砗磲舍利如优昙波罗花,呈灵瑞之像。

众望所向,德高望重的岭南高僧又果老和尚成为西樵山宝峰寺自明代嘉靖之后,六百年来的首任方丈,新时期的中兴开山祖师。一代高僧驻锡,率宝峰寺僧众精进修行,律仪精严,道风泯然;道场庄严肃穆,戒律有序,晨钟暮鼓。

牌坊广场,影壁的前面,是牌坊广场。牌坊高大巍峨,六柱五楹,高18米,宽32米,中间高耸,左右递肩收高,造型别具一格。这座牌坊,全部由安徽所产优质花岗岩雕凿而成。左右榜柱,饰有“倒舞狮”,中间四柱分别嵌有四大天王巨型石雕立像。手持宝剑者,为“增长天王”;手持琵琶者,为“持国天王”;右手持宝伞、左手持神鼠者,为“多闻天王”;手缠一龙者,为“广目天王”。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是佛教护法队伍中影响最大的神。四大天王所持之物,寓意和象征“风调雨顺”之意。剑,有锋,与“风”谐音;琵琶有弦,寓“调”之意;执伞以遮“雨”;缠龙者,理“顺”,合起来寓含“风调雨顺”之意。

南海观音文化苑坐落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大仙峰顶,由南海观音主体法相、圣境汇芳、圣域市肆、福寿莲池和环海镜清组成,面积15万平方米,所在大仙峰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峰之一,左右分别为双马峰和马鞍峰,背枕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瞰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龙蜿蜒,右白虎驯伏,背玄武垂头、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势。与宏伟壮观的观音巨像相映的还有千佛映辉景点,依山傍势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别供奉着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大仙峰左侧,建成极具艺术价值的国内外观音寺庙,观音造像的微缩景区。还有圣域市肆、福寿莲池、环海镜清、牌坊广场等别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观音文化建筑群。

西樵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处北江和西江之间,总面积约13.6平方公里,主要的山峰有72座,山峰高度多在海拔300米以下,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西樵山大仙峰上的观音法像是当今世界最高的铜造观音座像,她坐南朝北、清静庄严。四周群山翠绿,江水浩荡。

观音法相高为61.9米,寓意观音成道于6月19日之意。法相为坐姿,顶有宝珠天冠,项有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挂璎珞,带项饰,着罗裙,慈眉善目地稳坐在莲花台上,广视众生,显现安详凝重,救苦救难的慈悲法相。观音法相莲花座直径36米,外部镶嵌上下三层共66片莲花瓣。

莲花座下四面的环水莲花池,有四桥通达,极清幽高雅。观音面北,从北面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柱五门天柱牌坊,采用500多吨优质大理石雕刻而成,牌坊高18米,宽32米,造型独特,生猛威武,堪称中国最大的牌坊。中间四柱分别嵌有四大天王的巨型石雕立像,惟妙惟肖。

法座内部是蔚为壮观的五层大厅,陈列众多的观音文化艺术品及功德林等。莲花座四面环水,有四桥通达,寓意四方净土,八方德水,四边皆道之佛境。

游览宝峰寺出来,前面是宝峰寺进出大门。宝峰寺大门广场前的公路。往前走是天湖公园、桃花园。但我往后走。

宝峰寺出来,沿公路走几分钟就来到碧玉洞公园门口、西樵山检票口、西樵山东天湖桥的三叉路口,我再往东天湖桥上走......

景区的翠岩站(要在买票时买了景区的车票才能做,没买的不能坐,不能在路山上车买拍的,所以不能坐景区的车)。我往前面翠岩那小路上。

与湛若水兴建大科书院约略同时,明代著名士大夫、南海人方献夫在西樵山石泉洞(今西樵山东天湖)创建石泉书院。正德十二年(1517)石泉书院初建落成时,方献夫将之命名为石泉精舍,有紫云楼、沛然堂等建筑。至嘉靖年间,因在“大礼议”中支持嘉靖皇帝而深得君心的方献夫平步青云,位列台辅,石泉精舍亦因贮藏御赐书籍,改称书院。

方献夫在西樵山的营建以石泉洞为中心,石泉书院的中心是御书楼,前为沛然堂,后为紫云楼。书院前有盘龙石的与鹿亭、伏虎台的爱瀑轩,天湖之上有天湖亭,又有留虹桥。向北延伸,有翳门关、千级石磴,其西有宝鸭池的耕足窝,其东又有观翠岩的小亭,西樵山北部的大片区域均在方献夫的经营范围以内,其规模颇广。方献夫是王阳明的弟子,石泉书院因此成为了岭南地区传播阳明学说的一个中心。黄宗羲认为:“岭海之士,学于文成(指王阳明)者,自方西樵始。”(黄宗羲《明儒学案》)

翠岩景区里面有两样神奇之物,一个蟹眼泉,一个是无叶井。那蟹眼泉就一块巨石隆起,好似蟹盖一样,石下有东西两穴, 大如海碗,泉水喷涌,高出穴面,远望如蟹眼闪动,所以得名蟹眼 泉。而那无叶井是西樵山最大的泉眼,井上有一棵茂密的大树, 但这井中却无一片落叶,只因为这是一眼上升泉,泉水不断地涌 出,将树叶随时冲走。这里的水质极好,冬暖夏凉,是沏我们西樵 名茶——云雾茶的最佳水质。

翠岩景区在西樵山中部,有龙须泉、半月泉、无叶井、蟹眼泉、碧云村、丹桂园等景点。其中翠岩位于碧云峰西,是一个漏斗形状的狭长山谷,入口宽仅20米,称为捍门,越过捍门有古愚谷,谷内寒藤摇翠,树影侵云,飞泉入隙,急流归潭,豁然开朗。

西樵山是座死火山,火山岩使山体多有上升泉。在离翠岩不远处的蟹眼泉就是一个上升泉,在一块象蟹盖的巨石下,清泉从隆起的石下左右喷涌,冲动浮沙,似蟹眼在內动,泉清而洌,上喷不断。翠岩景区蟹眼泉。

又沿着进来的路出去到翠岩景区走上山的路。在风景秀丽的西樵山翠岩景区半山腰上有一座亭子,翠岩景区蟹眼泉出来几十米处有一亭子,由于年代久远、亭子的碑文被毁,许多人以为亭子仅是供游客乘凉小憩所用,鲜知它原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此亭名为“抗日战争胜利亭”,距今已有近60年历史。有群众便建议有关部门把该亭与西樵山上的其他抗战遗迹,如古村弹孔、日军集体屠杀樵山村民的菜地等有纪念价值的遗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起来,让西樵人永远铭记住那段历史。

与西樵山其它青砖琉瓦的亭子不一样,该亭古朴凝重,白色的柱子,红色的亭顶。记者发现,里面除了游客随手涂鸦的几个字外,什么也没有,很难让人把亭子与当年的那段历史联系起来。

纪念亭建于1947年,面积16平方米,壁上写有“胜利纪念亭”5个字。但是在墙壁上却找不到那几个字。据说,亭子与纪念碑都是澳门一代赌王、西樵山上碧云村人傅老榕捐资所建,原来正面墙上有个石碑,碑文对日军轰炸西樵山简明扼要地进行了记载。不过,石碑大概在“文革”时期被毁,抗日纪念亭的历史从此就很少人知道了。

本来要往这里进去的,因不知道里面就是翠岩景区中心地代。称“捍门”。我就往小路直上到了碧玉村无叶井那里。游览那后再返回这里(这是后话)。

小路直上到了碧玉村无叶井那里。从小路上来了公路,前面就是碧玉村无叶井那里。

西樵山无叶井,为西樵山第一名泉,赫赫有名。无叶井更是神奇,自公元1786年建井以来,泉水就终年不止,井上方有一棵状如伞盖的大树,若有落叶掉落井中,即被外溢的井水带走,因而得名无叶井。无叶井位于西樵山碧云峰下、碧云村口,一米见深见宽,突出的井台呈边角分明的方形。井口开一小槽,槽通向一圆形的水池,池口又开一小水道,弯弯曲曲,又通向井旁的树林。

井水透明,下游的池水也透明,水槽中和水道中的水也都透明,天光云影,如孩子们的眼睛。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活水从井壁源源不断地涌出,井的水面微微地荡漾着,井水不间断地漫上、溢出,昼夜不停。这里是一处泉眼,四方的井口一侧沿下有一个溢水口,当水超出井所容纳的位置时水就自动沿那条槽流走啦,因为是泉眼所以水始终处在流动中,如果有树叶落入井中也会随水流走吧!涌动的井水轻轻把红叶推向井的边缘,推出井的槽口,没有多时,这回访的落叶便流到了水池,再经水道开始了远行。这井,因此得名。

碧云村,首先在碧云村内逛了一圈。这是一座废弃的民宅,岭南民居的典型建筑形式。

碧云村位于西樵山碧云峰西北,由原来的碧云、小科、后岗3村合成。村中保留了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主的民居建筑群落。村前罗氏大宗祠极具明清岭南建筑风格,祠内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豫章首第门楼造型古朴,是出入村中主要通道。古村的傅氏山庄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澳门第二代赌王傅老榕的故居所在地。傅氏山庄是由傅氏宗祠、山庄南门、敦义崇礼碉楼、傅老榕故居及数间民居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落,恢弘大气,保存比较完好。碧云村的虎口泉和无叶井在西樵山上众多井泉中较有名气,至今仍散发出雅致古韵。




碧云村财神庙

在碧云村内逛了一圈后,到碧云村财神庙出来,又返回到翠岩。

翠岩瀑布左侧崖底,有一通天洞,有条玲珑径通往,洞内是很陡的半石壁,非常湿滑,仅可通一人,游人需拉铁链可艰难攀上洞顶,再沿山道到碧云村。我是往下走。

翠岩景区翠岩谷,根据有关西樵山的资料记载,西樵山在形成后,在后期断层作用下山体形成了几条峡谷,在流水等侵蚀下不断扩大。峡谷两壁是断层面,陡峭直立,保存了断层活动的证琚。翠岩就是这样其中一条峡谷。翠谷位于西樵山碧云峰西,是一条呈漏斗状的狭长山谷,两面峭崖碧立,林荫覆盖,寒藤摇翠,满谷青葱。峡谷虽不很长,这里空气特别清新,景色优雅,很适合休闲游的好地方。

葫芦井

翠岩景区翠岩谷,沿山道而上,在一翠谷拱门而下来到谷底。这里是清代画家黎简与何丹山曾常住翠谷写诗作画,在这里留有他们的书画室、书舍,而在谷的峭壁上分布有许多摩崖石刻,主要是清人黎二樵书写的“翠岩”、“天然图画”、清代何世文、邓翔等人的诗、词,这就是翠岩一景“摩崖石刻”。在谷内有两个石室,就是黎简、何丹山隐居作画之处。

翠岩入口处称“捍门”,宽约二十米,谷内开阔,渐进渐狭,长约八十米,捍门后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台、葫芦井、龙须瀑等。谷底一道急瀑下流成小潭,潭上复有两道小泉,一刚一柔,刚者喷射、柔者缓垂,故称阴阳水。潭旁有蹬道可登内嵌于崖间的听瀑楼,葫芦井就在楼侧,接贮石缝泄出的甘泉。崖侧有棧道可通玲珑径,攀绕瀑水可登上碧云村。这就是“翠岩瀑”,由于是秋季比较旱,故水量不大。

翠岩谷 内左崖壁上榕根攫石如网,崖边崖壁满布多种阴生植物、异卉纷陈,到处充滿花木葱茏、泉歌不绝的诗情画意。翠岩还被称誉岭南画派的发源地。

翠岩景区翠岩谷出来又返回碧玉村村口。

前面是去石燕岩的门牌。我进门牌后右转就到了

前面是进石燕岩的大门,大门后我就往右面的路到傅氏山庄也是傅氏宗祠游览。

傅氏山庄是由傅氏宗祠、山庄南门、敦义崇礼碉楼、傅老榕故居及数间民居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落,恢弘大气,保存比较完好。碧云村的虎口泉和无叶井在西樵山上众多井泉中较有名气,至今仍散发出雅致古韵。

傅氏山庄出来沿这条小路到石燕岩。

西樵山福禄山林:村口牌坊静静矗立,防护墙长满青苔,两口古井冒着清流,但是村里却空无一人,在西樵山上发现一古村遗址。据西樵方志专家鉴定,该古村为云谷村遗址,估计有上千年历史。

云谷村虽然是人去村空,但屹立的牌坊仍然刻录着古村的历史与印象。位于小科峰南的云谷村遗址。村大门有一个青砖麻石砌成的牌坊。上书“福禄山林”几个大字。西樵当地的方志专家关祥告诉笔者,古代建村一般要建牌坊,云谷村开村大约在唐代,所以牌坊的历史也不少于千年。明正德年间,大儒湛若水在云谷村建成云谷书院,后来名列西樵山四大书院之一,可惜书院毁于明万历年间。到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稀少,村民纷纷迁入碧云村,之后村就成了空村,鲜为人知。

据西樵方志办介绍,像这样的古村在西樵山大约还有8条,均有上千年历史。“尽管古村与古书院虽然已成遗址,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砖、一井一塘都记录着明清、民国时期西樵山村庄的建筑风格与村民生活习俗、耕作习惯。”关祥说。

古村落重见天日,当地部门也意识到其文化价值和旅游潜力。西樵旅游部门表示,古村落是樵山文化的重要活见证,政府有计划将其打造成为集岭南建筑艺术、山乡民俗、特色美食为一体的文化景点。据悉,今年五一黄金周,西樵山将举办首届西樵山文化旅游节,目前已将古村文化旅游项目列入其中。

西樵山景良亭

这是土地庙吧?

西樵山景良亭下面,是西樵山古迹挖掘队在西樵山的山南再次发现了一处宋代采石场遗址,经考证迄今已有1000多年。当地旅游部门表示,多次发现的采石遗址已证明从宋代开始,西樵山就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建筑石材采集加工场。此外,为了沉睡几百年的古采石遗址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该镇已启动了对这个古代遗址的挖掘保护工作。


天窗格


西樵山石燕岩采石遗址是世界上最大、保护最好的水下遗址。石燕岩采石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因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包括“天窗格”、“石屏风”,“石祠堂”等处,石燕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岗圩”,是当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贸易场所而得名,西樵附近一带的建筑、舂臼、石柱、夹柱石,均是此种石料。明以前多为露天开采,明以后发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天窗格是此种方法开采,洞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洞中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撑柱,横如列屏,把洞截分成内外两进,因长年累月开采及天长日久受侵蚀风化渍水成湖,可泛舟内进,形成洞内“水上汽车”、“水底牌坊”、“石屏风”、“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观。

樵山洞穴的水下采石场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规模超过意大利加城的水下采石场遗址。堪称迄今发现的国内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整个石场规模巨大,有数十万平方米,生产区、生活区和通道通联的数个小洞穴错落有致,结构非常复杂。洞穴的四壁上上下下留有一道道古代采石工落下的凿痕,数百块已采集和切割好的石板“半成品”倚靠在洞穴四周,可见是遗址废弃时没有来得及搬走的石材。

石屏风,据讲,这本是明朝一片采石的基天,一边是西樵人的采石区,别的一边是沙头人的采石区,中间划天为分边界,两队人自上背下挖,开挖深了,便凸现出往,构成了一堵墙形似屏风,果此得名。

石燕岩,西樵山上也同样有一个体量庞大的“西樵谜窟”,那就是西樵山古采石场遗址--石燕岩。明清以来,由于广州开埠和临近地区围堤的需要,石材紧缺,于是,西樵山就成了广州的“天然大石库”。数百年的开采,是西樵山用自己的身体、骨胳打造出了近代史上的广州古城;同时,数百年的开采也给西樵山留下了一片奇特、壮观的石景,这就是今天的游人们所见到的石燕岩景区。

石燕岩洞口扁园如唇,内进宽广,可容千人,它是古代采石工匠们的巨作。洞分内洞与外洞两层,外洞为旱洞,高达数丈,洞壁凝珠含露,虽六月盛夏,仍凉气袭人,是游客避暑的天堂。内洞为一水洞,水道幽深,洞中有洞,很多水道至今仍未探明,是一处地地道道的“水上谜宫”。笔者乘船游览时连船工也不敢深入,只好浅尝辄止。

在石燕岩的洞外,天窗格、石屏风、石祠堂……都是古代石工们景区里留下的鬼斧神工的杰作。其中天窗格是明代石工在采石时留下的透光孔。从绝壁下望,岩壁似刀砍斧削,形如枯井,深不可知,令人心惊胆颤。笔者曾捡起一块小石头投进洞里,约过了7秒钟左右,才听到水声

西樵山骆驼峰

西樵山石屏风、石燕岩、骆驼峰出来,岩小路下山就到了石祠堂。

在石燕岩正门行走几百米后会发现一个小山洞,叫石祠堂,里面也可以通往地下河。

从石燕岩正门走半小时左右,会遇到一个小分岔路。这里通往一条路,顺着走会遇到一个很小的山洞,要低头弯腰先可以进入,这个叫石祠堂。我想进入探险,没入前听到刺耳的蝙蝠声,以及从山洞出来的阵阵阴风,添加了不少诡异的色彩。好奇心驱使下大胆踏入,可惜发现山洞里被铁闸封阻,无缘一探究竟。不过从老一辈的口中,打听到这里的不少故事。听说进入山洞后是一个很大的空间,老一辈在里面避暑唱歌玩水游河。这个是否作大,看来很难知悉了。因为听说山洞被封是因为落石危险,还是其它原因?

石祠堂又名清暑岩,为明代矿井遗址,洞高十米,其内有湖,夏日入洞,凉风习习。

古代采石留下的坑

西樵山门


上山小路,前面亭那就是西樵山冬菇石


翠竹沟

栈道往上伸延,绿树环抱的清泉池,泉流飞翠的蓬莱洞,奇幻如螺的玲珑岩,亭立崖顶的柱笏台……一个个赏心悦目的景物从我们眼前掠过。栈道在一块蘑菇形的巨石前转了个大弯。“九龙岩”、“湛子讲学岩”和“湛子洞”便一一如史书记载般在我眼前呈现。

九龙岩湛子洞

湛子洞”两崖交合,陡峙如门。上有草木滴翠,野花缤纷,下有清泉缓泻,怪石峋嶙。“湛子讲学岩”就在两者中间。站在洞门宽朗的平台上,黛色岚光尽入眼帘,虫鸣鸟唱回响耳边,草味花香沁进肺腑。

西樵山的九龙岩,它在紫姑井的西下方、西樵山龙爪峰旁一条断崖的石壁上,九龙岩,又名九真洞、九曜岩,岩壁上有九个孔,也称九孔岩。九龙岩九个孔,高低偃仰,宛转相通,它原是火山岩(西樵山本是一个死火山,火山口就是现在的天湖),在火山爆发吋溶岩浆含有大量的气体与水份,遇冷固化吋因气体与水使岩浆形成多个孔洞,然而这些孔洞经风蚀不断的作用扩展而成。更有趣的是:从这些孔洞从外钻入,如在螺壳内转动,左右上下旋行,有如蛇虫鼠蚁,幽深奥妙,最后从内孔暗处至崖顶通天岩钻出,重见天日,故有“九龙岩孔能钻透,好运能活到九十九”之说。

湛子洞 在九龙岩下两崖交合、陡峭如门,东崖刻有“湛子洞”及周围摩崖石刻是明代翰林院修编湛甘泉手笔。湛子洞下面流杯池,清泉缓泻、涼风习习,野花飘沸。湛子洞曾是湛甘泉讲学处,岩洞不大也不深,可容十多人。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1466-1560)--明朝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这是九龙岩的青龙头,它是崖石垒叠似龙头,眼鼻俱肖,口中有小泉流出,头顶有平台垒起米许高六角形的“明太史甘泉湛先生寓墓”,可惜已被毀。

这里是西樵山七十二峰的紫姑峰,现是西樵山寺边村,九龙岩入口叫九龙涧崖 孑坑,沿着九龙岩山道而下,首先进入视野的是山逍旁一亭,那就是紫仙井(庙)。相传唐代紫霞仙姑在此炼丹,这里初称妙阳仙馆。到了清代光绪年间重建,改称萦姑庙。抗战期间,紫姑庙被毀,只剩下四根花岗岩石柱,后来就用这四根石柱改建成亭。而亭内有水井两眼,相传是当年紫霞仙姑炼丹用的。水井不深,只有米余,但水井内水平如镜,清澈见底,且四季充盈,不涸不溢。

顺九龙岩山道 而下,是个山谷,谷内野花映照,两旁古树杂树垂荫,流泉涓涓,景尤鲜媚,引人入胜。我是往九龙岩山道上来的。

天后宫旁边上去就是四方竹园。

四方竹园是一个集四方竹、宝峰胜处、宝峰寺遗址、春风亭、茶园、茶花园、霍韬妾氏墓等多个景点为一体的公园。

一走进竹园,就闻到阵阵竹子香。四方竹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观赏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迁离本园,不出三年,竹身便会回复圆形。四方竹径高三到四米,呈圆角正方形,握下去有明显的方形感,叶狭长,有明显的节。这种竹子比一般的竹子要细一点儿,矮一点儿。在竹园里面,还有许多竹子,比如说罗汉竹、菩萨竹……

当你置身于竹的世界,放眼四视,你会感到随处是一派清清新爽、苍苍翠翠。当你置身于竹的世界,它会使你方寸已乱,潇洒超然,它会使你心死一种透体的清冷与爽利,你会觉得自己的身躯也化作了一竿翠竹,插手了这绿色的止列,沉醉个中。竹子真是四方的,用手摸起来感觉很明显。但拍出来效果看不出。

四方竹园是西樵山上十分小清新的景区,也是能让登山者身心得以休憩的地方。这里因园中遍植山中特产四方竹这种珍贵的观赏竹而得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浪漫的习俗:男子向女子求婚,须在女家门前种一棵四方竹,以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诚和执着;还有一个说法是,唯有对爱情忠贞的男子种下的四方竹,才会成活,才会越长越茂盛。

经过竹林,便到了四方竹园的另一个景区茶园。茶园里有许许多多的茶树,有的茶树矮矮的,有的却有五、六米高。茶树上长满了一个个小灯笼浅绿色的茶果,别看它小巧玲珑,样子可爱,可是味道又苦又涩,只可以用来榨茶油。

经过竹林,便到了四方竹园的另一个景区茶园,茶园出来就到了宝峰寺遗址,在西樵山的四方竹景区,有一处充满历史遗韵的景区,就是宝峰寺遗址。本来以为这个地方就是一堆残垣断壁,但参观之后,感慨颇深。进入景区,可见一处巨大的摩崖石刻,每个字大约有一米左右。“宝峰胜处”。“番禺甘学书 古冈邓南凤刻”。落款中没有年代,估计年代不会太久远,不会早于晚清。

经过竹林,便到了四方竹园的另一个景区茶园,茶园出来就到了宝峰寺遗址。

宝峰寺,在西樵山虽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但真正的宝峰寺遗址在今寺边村。今宝峰寺所在地为石牌村蛇岗。

从摩崖石刻循道下山,可见两座小山丘间一池塘,指示牌说这是宝林洞,但未见建筑遗存。之后,便是明代宝峰寺的遗址。远观宝峰寺遗址的山坡,虽然我不懂风水,还是可以看出,明朝的宝峰寺,背山面水,地势开阔实在是一个好地方。这么好的风水,修一座庙真是一个好主意。

宝峰寺废墟遗址,宝峰寺建于明洪武甲申年(1404年),当时曾香火鼎盛,远飘四方,癸未年(1523年)被毁。

宝峰寺废墟遗址,在西樵四方竹景区有个有名的景点“浸佛塘”,因背倚宝峰山水而景色绝佳。

浸佛塘的传说:“相传曾在明代正德年间做过尚书的霍滔非常喜爱宝峰的山水,当闻说西樵山七十二峰中的宝峰山很有仙气,山下的宝峰寺的菩萨很灵验。参拜善信者络绎不绝,就连宝峰寺前的水塘,把煎熟的鲫鱼放进去也能游水,无笃田螺放进去也能翻生,便希望在宝峰山寻觅一处好坟地为母亲作阴宅。

一天,他带风水先生来到宝峰山看风水,风水先生捧着罗盘左瞧瞧右看看后,击掌赞叹道:‘宝峰山吞滔滔西江水,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宝峰寺左右有土丘,形如经书、木鱼,前面有仙湖如宝鑑,真是风水宝地!’风水先生又查出‘龙穴’在宝峰寺大雄宝殿的中心,霍滔听了大喜。他要把母亲安葬在山坡上,把宝峰寺占为自己的家宅,待自己百年之后改为‘霍氏宗祠’,以保佑子孙繁荣昌盛,福泽绵长。

霍滔心中也有顾虑,怕强占宝峰寺众怒难犯,不如先借宝峰寺住下再说。他带着家眷在宝峰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却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这给寺院带来了不少麻烦,引起僧众对他这种做法不满,主持慧连在墙上题诗一首以嘲讽之:

‘尚书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

尘世恶浊皆如此,巧取豪夺太猖狂!’

霍滔见了很恼火,但又不便发作,于是想出了一条诡计。

一晚,霍滔突然说目睹一女子潜入寺内僧房,便下令搜查,不一会就从慧连房中‘搜出’花手帕一方。霍滔说这就是女子遗留下来的物证,不容分说,以僧众不守清规戒律有辱佛门为由,将和尚逐出寺门,将菩萨抛下门前的水塘,这就是‘霍滔浸佛’的故事。

第二天,霍滔闻报菩萨夜间从水塘‘爬’上岸,回到寺内各就其位后,大吃一惊,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命人再度抛菩萨水塘,强行拆掉宝峰寺,让菩萨无‘家’可归。

自此,宝峰寺成废圩。霍滔母亲的坟墓今天尚存,水塘还在,西樵人称之为‘霍滔浸佛’,如今塘中的天光云影依旧,供游人们任意评说。”

(霍滔,南海石湾魁岗石头乡人,于明朝正德八年中举人,正德九年会试第一称会元,授以太子少保,进礼部尚书,协掌詹书府,曾建精舍于西樵山居住,后精舍易名为四峰书院。)

无笃螺与煎糊鲫鱼的传说:

山寺里有个小和尚,看见中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啜石螺,忍不住食欲大动,于是在山溪里偷偷捞回石螺和几条小鲫鱼,准备回来煮吃,当小和尚将石螺砸去了尖放在锅里去煮,把小鲫鱼放在锅里去煎,不料,石螺刚下了锅,小鲫鱼刚煎了一半,老和尚突然归寺,小和尚料想这回一定要受惩罚了,而老和尚一边大骂小和尚开荤杀生,一边将石螺和小鲫鱼又重新放回到山沟中去,不知是不是老和尚点了“仙术”,石螺依然活着,只不过是没了螺尖,小鲫鱼也还活着,只不过是一边白、一边黑了。以后人们发现,寺后的山沟里鲫鱼半边是糊了的,石螺是无笃的。

四方竹园、宝峰寺遗址、茶园、茶花园出来就到了四方竹站,因我没买票,就步能坐景区的车,在这再买都不行,所以我只好走路下山。

本来在四方竹园、宝峰寺遗址、茶园、茶花园可以往这出来的,但我不知道,问了别人都不知道,所以我兜了一个大圈才来到这里。

前面就是南海观音站,在这可以买票坐车了,但我来到这里已是下午7点半了,早就下班没车了,因我今天不停的走。确实累了,就走着里的私人摩托车下山,到北门15元。

南海观音站旁的亦有亭,下山后西樵山北枢纽站(登山大道)站乘坐227a路,到魁奇路地铁站,再坐地铁站回家了。

还有就请看:广东省佛山西樵山游记下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石泉   天湖   半山   牌坊   南海   上集   佛山   景点   广东省   碧玉   景区   遗址   观音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