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察:从“三驾马车”看经济活力之变

6月25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1—5月全省经济运行简况》。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1—5月“经济账单”全部出炉。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今年以来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引人关注。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极,翻看这本长三角1—5月“成绩单”,什么是最值得关注的“经济要素”?答案无疑是“需求”。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的社会总需求,其复苏进度,很大程度上能够管窥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之变,从而看见“率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的成色几何。

看消费:复苏向“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第一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之一便是消费。

今年“五一”假期,“逛逛逛”和“买买买”成为长三角人的行动关键词,旅游业强劲复苏的态势,不仅体现在长三角各地“人从众”的场景中,也跃然于各个经营主体的账单之上。

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根据目的地旅游整体订单量,来自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跻身“五一”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而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徐州则霸榜最强周边游“吸金力”前十名榜单。多个端口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刚刚经历了近三年来最热闹的“五一”假期。

统计数据显示,1—5月,沪苏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7707.66亿元、18906.5亿元和12541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7.5%、11.4%和10.2%;安徽市场销售延续恢复性增长,1—5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7%,比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促消费”是今年长三角的高频词,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携手举办“购物节”更成为一大亮点。

作为全国首个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上海“五五购物节”广受关注,近邻苏州也早早加入协同举办之列,而在长三角腹地,安徽六安也曾“牵手”上海“五五购物节”。此外,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由青吴嘉三地联动举办的2023年上海绿色消费季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五购物节”也陆续举办过多场促消费活动。

更进一步释放长三角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沪苏浙皖四地还签署了《“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

看投资:量质齐“升”

有效投资的持续扩大,对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1—5月,三省一市固定资产投资,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同比增长40.5%、5.2%、9.0%、5%,均高于全国。

以上海为例,去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21.2%,去年全年为下降1.0%,实现“触底反弹”可谓不易。而从这条“高速恢复曲线”中,还能够看出“平稳”二字。但也需注意到,在三大产业投资中,相比二、三产已经回归“正轨”,第一产业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4.5%,仍需“再添一把柴”。

把视线拉至之江大地、江淮岸畔,记者注意到,浙江与安徽在工业投资领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仍是制造业: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18.3%;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长18.9%,比1—4月加快0.6个百分点。

一处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辆辆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个个施工人员干劲十足......今年,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掀起“大干项目”热潮,谋划项目355个,其中入选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就有5个,总投资114亿元。

稳投资,在长三角,“量质齐升”是标准,更深层次理解就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凭借各项政策靠前发力,今年1—5月,在江苏固定资产投资这本账中,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尤为“吸睛”——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自开年以来连续3个月加快,比1—4月提升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4.1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2.2%。正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宏所言,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增长态势尤为良好,表明江苏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实效,也为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出口:新品走“俏”

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而以开放之势蓄发展之能,外贸出口展现的较强韧性,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综观今年1—5月,长三角外贸市场“拼单”状态,最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是“新三样”的异军突起。

何为“新三样”?服装、家具、家电,曾是引领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现如今,取而代之的领跑者是附加值更高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江苏省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能源车等“新三样”分别出口448.4亿元、391.5亿元、39亿元,分别增长8%、64.3%、541.6%。

在浙江,光伏企业积极开拓中亚五国市场,前4个月该省对中亚五国出口太阳能电池8.6万个,同比增长5.4倍。

在安徽合肥,江淮汽车、蔚来汽车、阳光电源、晶澳太阳能、国轩高科等“新三样”出口企业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开拓欧美、中亚、南美等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截至目前,该市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超90家次,参加境外展会超40场,达成意向订单约65亿元。

前不久,上海汽车出口再次传出好消息:今年前5月,上海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52.9%,去年同期增长值为98.9%,增速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三样”出口亮眼的背后,不排除上年同期出口值基数较低,但更多的是,由产业发展水平、产品竞争能力提升、出口服务持续优化带来的出口势头的确强劲。

不久前,江苏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要求要着眼长远提出创新举措,支持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出口,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外贸结构;安徽则发起“‘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计划”,加速“新三样”产品出口走俏。

从需求端看,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新三样”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护航“新三样”出海,长三角有望将增势延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中亚   太阳能电池   安徽   南京   江苏   浙江   百分点   马车   上海   活力   需求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