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孩复旦读研:行走中国16年,在上海享受多元存在

02:22

视频加载中...

记者:邹桥 黄嫣然 编辑:邹桥 黄嫣然 何羽茜 翻译:张丽婷 审校:刘佳(02:22)

上海是中国对外交流最重要的窗口之一,近者悦,远者来,这座城市在百年间形成的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友人来到这里,在工作生活之隙,他们逐渐了解上海,爱上上海。

对于来自法国的勒黑波妮而言,上海不算陌生,在来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之前,她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五年之久,对于这里的语言、食物、文化都感到自得且适应。“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美丽邂逅”,说起自己和中国的缘分,她这样总结道。

海报设计:赫濛

心生向往,为复旦跳出舒适圈

和父亲一样,波妮拥有一种勇敢而浪漫的气质。十六年前,热爱旅行的父亲带着一家人踏上东方之旅,他们开着一辆小汽车从法国出发,历经九个国家,途经丝绸之路,最终来到了中国的广西桂林。

爱上中国文化的一家人决定在这里定居,波妮和中国的缘分也由此越结越深。从小学到高中,波妮在桂林度过了她美好的青春时期;大学期间,波妮去武汉求学,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录取后,波妮来到上海,并在这里开启她全新的生活画卷。

“本想继续留在武汉,那里是我的舒适圈,有朋友,有认识的老师,有四年留下来的所有物品”,直到收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波妮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改变计划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后来还是决定跳出舒适圈,去陌生的大城市闯一闯,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决定迈出舒适区去上海闯荡的波妮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识这所百年历史高校知识底蕴与文化并存的魅力,“复旦大学是我心生向往的地方”,波妮说,“这里有强大的学科实力,新闻学和传播学等学科,在中国都处于领先水平”。现在,波妮已经在复旦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在这里汲取知识,在导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未来,她将走向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愿日月在黑夜中照亮我砥砺前行”。

在上海,享受被接纳被认可

在桂林,波妮喜欢沉浸在大自然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她在这里明白了父亲对中国山水的喜爱和执念。在武汉,波妮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她在这里理解了悠久历史的魅力。在上海,波妮看到了“去标签化”的人们,她在这里享受着多元存在被接纳,大胆表达被认可的文化氛围。

“上海是中国最发达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她说道,街边合唱团、穿着时尚的爷爷奶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让走在上海街头的波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上一次去上海迪士尼,花车巡游的时候,很多年轻的男男女女会拿着自己的星黛露或者玩偶跟着跳舞唱歌,特别欢乐,人们不会觉得幼稚,相反,我完全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

在中国生活多年,波妮学会了适应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也更能意识到中法文化之间细微的差别和独特之处。“中国Z世代的文化价值观通常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法国Z世代更加强调个人主义、表达自由和艺术追求。因此在沟通方面,中国人倾向于含蓄表达,强调礼貌、谦逊,法国人的交流则更加直截了当”,她说起自己的观察,补充道,“但是近年来发达城市的年轻人也逐渐开始变得更加有自主性。”

喜爱探索多元文化的波妮,在学习之余,总爱去上海的各个角落逛逛。她最喜欢的地方是武康路,因为那里总能让她看到法国城市的映像,“简洁素雅的法式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园住宅,高大简约的梧桐树,让人忍不住想在周末的早晨漫步在其中”,她也喜欢观察那些和她擦肩而过的老老少少,“他们有的牵着狗,有的在跑步健身,有的是前来拍照的游客,还有的坐在咖啡厅享受早晨的时光。没有嘈杂,没有繁忙,或许这是比较理想化的一条街道,但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复旦   法国   中国   复旦大学   武汉   上海   舒适   父亲   女孩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