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圩杂记

炎陵县百年老圩霍家圩,创始于清朝时期。她傍河漠河而建,地扼县城与西片几个乡镇的咽喉要道,兼有水、陆交通的便利;地处河漠、河东两大自然区域的中心地带,独享人文地理优势;圩场古树掩映,风景秀美,给人以心旷神怡、趋之如归的感觉。俯瞰霍家老圩,就像是镶嵌在河漠河风景林带上的一颗明珠,光焰夺目,熠熠生辉。真是敬佩霍家先人建圩选址的聪明与智慧。

圩场建于西片几个乡镇与县城的南北交通主干道的东西两侧。圩场南端的主干道旁边,耸立着一座十三层的砖石结构的文昌塔。塔体呈六面状,尖顶。塔身上精妙入神的彩绘壁画,狰狞可畏的兽头和凌空高挑的飞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塔上面鸟雀成群,是八哥等鸟类栖息嬉戏的乐园。驻足远眺:田野、宝塔、树林、河流、圩场、青山,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好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丹青!

据说,这座塔的建造与两个村子的世仇有关。霍家村地处河漠河上游,下游的西台村从河漠渡桥头开圳引水,流经霍家村区域。两村的村民经常为农田灌溉争水源闹纠纷,以至打架斗殴,成为了冤家对头。但每次的群殴官司霍家村都处于下风,于是就花钱从外地请高明的风水师来察看风水,谋划破解良策。风水师还真是不负众望,一番捣鼓后就揭示了个中“奥秘”:从两村的风水来看,西台村形似一只猫,霍家村形似一只老鼠。自古哪有老鼠能赢过猫的?改变这种颓势的最好办法,就是建造一座塔来镇住这只猫。于是霍家就举全村之力,在与西台村接壤处建造一座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东山渠道水利工程的修建,彻底解决了霍家与西台两村农田的灌溉难题,从根本上解除了两村宿怨世仇的对立情绪。1967年,霍家村的村民以涉嫌封建迷信和不利于团结为由,主动拆除了该塔。客观地说,此塔的建造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建成后其实也不失为当地的一处人文景观。

沿主干道往北,迈过一座较宽敞的木桥,就来到了圩场南门口。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戏楼,南来北往的行人都要从戏楼中间的倒U字形大门中穿过。戏楼历经风雨沧桑、岁月流转,终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而步入风烛残年。尽管如此,人们仍能从戏楼历史遗存的陆离斑驳、尺椽片瓦中,窥见当年的雄伟、壮观与恢宏大气。

戏楼与木桥之间的路旁有一棵两人合抱的古柳。据上年纪的人说,大革命失败后,清乡队挨户团把捕杀的革命者的头颅挂在这棵树上示众。知情者从旁路过,不免触景生情,陡生敬意。霍家村霍崇德等革命志士就是在同一时期惨遭杀害的。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将永远为后世缅怀和传颂。

戏楼东侧是一所在炎陵县来说举足轻重的乡镇学校。这所学校以霍姓宗祠为雏形,创建于抗战时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完全小学——河东完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升格为完全中学,八十年代后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乡镇初级中学。

记得当年在河东完小读书的时候,班主任万老师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就利用邻近圩场的便利条件,时常结合时政自编一些对口词、三句半之类的简易节目,于课间休息带上我们几个同学到圩场上去表演。尽管演技不怎么样,倒也很受群众欢迎。

戏楼东侧沿路向北五十米左右就是原人民公社政府机构所在地。炎陵县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社——火花人民公社就诞生在这里。次年因行政区划的变动,火花人民公社遂改名为三河人民公社,意为管辖河西(当时斜濑河以西有几个村隶属三河公社)、河东、河漠三个辖区。后来也有人理解为行政区划内有三条河流,故取名三河。公社旁边还建造有公社大礼堂。礼堂内设有宽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一千多的观众。这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历史见证。公社大礼堂后被缩改为三河中学学生饭堂。八十年代中期撤社建乡后,地方政府机构从霍家圩搬迁到了木子坳。2015年撤乡并镇,三河镇成建制并入霞阳镇。三河作为炎陵县的一个行政区划的历史名词,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圩场的南北两端各有一片空地,这是老百姓买卖牲口和禽类的场所。圩场西侧是一大片古树林,清幽葱茏,阴森诡异,时不时还能听到从树林深处传来瘆人的怪异声,不免让人感到寒毛卓竖。树林与圩场的结合部有块较大的草坪,这是外来艺人卖艺的场地,常有耍马戏、大刀、棍棒的,还有耍猴卖膏药什么的。每当艺人的铜锣一响,连着吆喝几声,很快就会像磁铁一样吸来一大群好事的看客。

一九五八年九月成立火花人民公社的万人群众大会就是在圩背的树林里召开的。当时各村的村民都兴高采烈地排着队,或是扛着彩旗,或是敲锣击鼓,或是舞龙耍狮,还有抬着扎好的各式各样的彩轿花灯的……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从四面八方汇入设在树林中的会场。会后,由衡阳来的马戏团耍高空杂技。杂技演员技艺高超,杂技险象环生,地面看客惊呼不已。父母有事提前离开了,由十岁的姐姐带着我继续看。散场的时候姐弟俩被人流挤散,害得家人寻找了一个下午。

圩场两侧是两排不太规整的砖瓦房。房子清一色的两层布局,上层是住房或客房,下层是安装着活动门板的店铺。店铺主要有杂货店、百货店、铁器店、缝纫店、豆腐店、米丝水饺店、理发店,还有铁匠铺、茶水铺、猪肉铺、伙铺,以及信用社、邮电所等等。店铺商品,琳琅满目;百姓所需,应有尽有。

记得圩当头的霍记粉店,老板娘是个大胖奶奶。她服务热情,人缘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那时的粉丝店是人工手摇榨粉,现榨现煮现吃,味道鲜美可口。粉店的楼上是茶楼,童年时父亲偶尔到那里会客品茶曾带我到过楼上。当然我不喝茶,父亲都是买几个糖果打发我。

连着猪肉铺、铁匠铺的是廖氏理发店,老板夫妇二人都是理发师。二位师傅待人和善、童叟无欺、服务态度好。尤其是剃功十分娴熟,刮须挖耳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遇上大热天理发,还得扯动挂在楼下的布幡扇风降温。在县一中读书时来回都得经过圩场,我和同学们常在这里理发、逗留。

圩场两旁店铺的走廊下,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大多为当地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地摊。主街的人行道比较狭窄,最宽处也不到三米,路面是鹅卵石铺就的,全长约二百来米。我母亲也与其他村民一样,常会在农闲时节肩扛手提地带点蔬菜、鸡蛋、花生、黄豆、豇豆之类的土产品,去那里换回点补贴家用的钱。

逢圩的日子,圩场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好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

八十年代后期,霍家老圩受地域环境和陆路交通的制约(水运中止),已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遂将圩场迁移至县道公路旁。至此,曾盛极一时的霍家百年老圩最终完成了她作为西片最大的商业、文化交流中心的历史作用,结束了她昔日的繁荣和辉煌,并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张年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炎陵县   漠河   河东   戏楼   人民公社   主干道   杂记   树林   村民   公社   乡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