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本事,一看便知”,有本事的人,往往有两个习惯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明明没什么本事,但是却总是喜欢炫耀自己,还能把身边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让人们误以为他们是非常厉害的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甚至很会伪装,让人们无法识别。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判断一个人是真的有本事还是假装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就可以判断出来。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往往在3岁前就已经进入了形成的萌芽期。

而大约在六岁的时候,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基本上也形成了。除非以后出现重大的变故,否则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改变。

所以,人们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人们常常认为,个体的心理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行为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会和个体行为趋于一致,而行为对个体性格的塑造和改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要想看一个人是否有出息,只要看他有没有以下这两个习惯就可以看出来了。

第一个是学习的习惯。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是爱学习的人。他们永远不会停止自己学习的脚步,也永远在实践中更新自己的认知。

比如著名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他今年已经90多岁,却仍然每天读书,关心世界新闻,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今世界的格局。

古语有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的脚步,那么他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我的一位朋友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成功人士,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都让人感到非常敬佩。

朋友高中毕业后,就在父母的干涉下选择了土木专业进行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不适合。不过,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每次上课就只知道玩手机,他开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后来,他发现自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就开始利用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立志要考上历史系的研究生。而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最终如愿以偿。

毕业后,他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他仍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开始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相关的知识,还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母亲一直有腿疼的毛病,他尝试给母亲看病抓药,母亲的腿疾竟然好了七七八八。前段时间一起吃饭,他还告诉我自己最近正准备考一个医师资格证,如果可以的话,他想转行做一个中医。

再看看他身边同龄的朋友,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还能像他一样保持学习的习惯。

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之后都选择低成本的快乐,打打游戏,吃吃喝喝,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就绝对不会学习。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专注力和记忆力都产生了明显的下降。

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当没有外界的压力时,能让一个不用学习的人继续保持学习习惯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而那些有本事的人恰恰就拥有这种好奇心,有人好奇历史是怎么诞生的?有人好奇人类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往通俗里讲,还有不少人好奇如何赚钱。这些恰恰都是激起人类学习欲望的直接因素。

当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就会不断地进步,他会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而这些知识也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对他产生帮助。

当然,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更重要的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来。只有这样,人才不会被时代所遗弃。

我建议大家可以先从简单的学习来开始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

因为,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行为先让自己从心理上对该行为产生习惯,等适应之后再逐渐加码,那么等到那时,学习也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

第二个习惯是反省自我。

喜欢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而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天生就是自恋的,人类自我的本质也是自恋。

然而,超出正常范围的自恋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缺陷。而且,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面子往往会让一个人看不清真正的自我。

因此,人们总是喜欢听好话,即便知道忠言逆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的问题。不过,那些有本事的人却偏偏可以克服自己身上人类的缺陷。相对于面子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自我发展。

俗话说,当局者迷。所以,人往往无法看清楚自己身上的缺点。因此,那些有本事的人就会格外注意他人对自己的建议。

就拿古代那些贤君来说,他们能够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超过所有人,而是因为他们擅长听取他人的建议,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

《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人要反省自我的内容,孔子曾经给出过三个方面的建议。

然而,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要想获得成功,我们要全方位地反省自己,认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并努力改正。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反省,那么他就可能永远留在原地踏步,也许他已经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实力,但他的高度也仅限于此了,不会再向前踏出一步。

因此,人们要学会反省自己,放下面子,放下情绪,理智地去看待他人的建议和批评。同时,也可以在外部世界寻找一面优秀的“镜子”,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参照物。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就一定要向优秀的人学习。而偶像的力量往往也是强大的,不仅可以提供优秀的典范,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强大的心理能量和动力。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习惯   心理学   个体   身上   人类   优秀   建议   心理   喜欢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