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华人,凭啥干到中国最大民企一把手?!

作者 | 射天狼

编辑 | 白桦林

摘要:一个华人,开始执掌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一、蔡崇信的一场豪赌

如果要给阿里巴巴新任董事长蔡崇信加一个标签:那就是“冒险的投资家”。

1993年,不满30周岁的蔡崇信已经在专门从事投资并购业务的Rosecliff Inc.私募基金公司干的有声有色。

两年后,他出任了瑞典Investor AB投资公司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并负责亚太区业务。当时蔡崇信的主要任务,是奔赴各地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也是在任上,蔡崇信敏锐的发现了那个不一样的阿里巴巴。他依然清晰记得与阿里巴巴初创团队的最初邂逅:面积不大、光线不足的出租房,生活工作混为一体的环境,局促格局下20多个忙碌的“疯子”.......

这场邂逅发生在1999年5月春夏之交的最美杭州,幅画面产生了巨大的违和感。

同样,这幅不太友好创业画面也与蔡崇信的认知,产生了巨大冲突。

了解蔡崇信的人都知道,1949年迁居台湾的蔡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法律世家:法律是这个家庭祖孙三代立命安身的根本。

家境优渥、历经熏陶的蔡崇信,从小到大接触都是最优质的教育与生活环境。早年就读于台北私立复兴小学、中学;13岁移民美国,此后在耶鲁大学拿到了经济学士与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知名商务律师事务所“苏利文与克伦威尔”(Sullivan & Cromwell)担任税务律师......

律师、税务、财务、经济研究,共同造就了蔡崇信“高知精英”的角色。及至他看到马云的家徒四壁式的创业画面,所有人都认为蔡崇信会转身离开,头也不回。

但蔡崇信停住了脚步。他被阿里巴巴“疯子般”创业热情,以及那个身形精瘦却精明能干的男人吸引住了。

看着马云口若悬河地高谈阔论“芝麻开门”梦想,生称自己要做全球最佳B2B的远大理想,蔡崇信莫名触动。

很多媒体认为,蔡崇信此刻深深“被马云的领袖力与理想主义所折服”了。但笔者是不相信的。一个在法律与商界浸淫多年的投资家,深知理性与回报才是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标准。但这并不否认,蔡崇信对马云创业团队的浓厚兴趣。

于是便有了,后来大家熟知的蔡崇信在马云家里,两人促膝彻夜长谈的经典一幕。

蔡崇信最终决定冒险一把。他毛遂自荐:“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对此,马云大吃一惊,“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可养不起你。”

时至今日,业内人士依旧不得不佩服,蔡崇信超远投资眼光与超凡的勇气!要知道,彼时蔡崇信是年薪300万港币的投行精英,而马云能给他不过是为他画了一个 超大饼,并支付他500元的低廉月薪。

家人朋友认为蔡崇信“冲动了”。当时在香港一家公司任副总裁的蔡妻吴明华,都觉得老公“疯了”。连一向开朗民主的父亲蔡中曾,也对他的选择直摇头。

但蔡崇信对这场“豪赌”心意已决,慨然赴之。

多年后,蔡崇信在对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起这段往事,他轻松地说:“拥有耶鲁法学院的学位在政府和商界里都很稀缺,也就是说,如果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还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

尽管如此,但蔡崇信的这份勇气依然让人肃然起敬。他给我们上了一堂经典的“大赌大赢”投资课。

二、筹钱为阿里续命

加入阿里巴巴后,蔡崇信开始全面负责公司的融资、法务和财务。对彼时不算强大的阿里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而蔡崇信也不负众望,打赢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狙击战。

1999年8月,在蔡崇信的操盘下,高盛领衔多家投资机构向阿里注资500万美元。这笔“天使基金”不仅帮助阿里度过了创业初期的寒冬,同时也获得了美国投行巨头高盛的背书。

但好景不长,2000年第一波互联网泡沫轰然来袭,正在爬坡的阿里巴巴也不能幸免。紧急时刻,蔡崇信找到了日本软银。

于是便有大家熟知的“马云6分钟说服孙正义”戏码。但投资从来不是“人情买卖”,能在大危机下拉来大投资,蔡崇信的牵线搭桥与谈判技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个经典画面,说原本孙正义计划向阿里注资4000万美元,占股49%。这时精明的蔡崇信选择了关键时刻“说不”,原因很简单:接近50%的控股权,将会让马云面临失掉阿里巴巴控制权的局面。最后蔡崇信和马云两人一出“双簧”,拿走了软银2000万美元,这也成了阿里巴巴的救命钱。

2005年,蔡崇信主导了阿里与雅虎合作。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雅虎获阿里巴巴40%的经济权益和35%的投票权。

在一家高频外部融资的互联网公司,蔡崇信最大的挑战在于,既要为阿里引进足够的资金,又要确保创始团队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而后的几件大事,诸如转移支付宝所有权、阿里B2B业务香港退市、阿里美股上市等,蔡崇信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快,阿里陆续投资并购了一众企业,比如高德、 UC 、圆通、优酷、饿了么、中通等。彼时,阿里与百度、腾讯几乎投遍了整个中国互联网,阿里被投企业也被称为阿里系。

但秉持深藏功与名的蔡崇信,对外异常低调,这源于其对自身清晰的定位。

2014年,在蔡崇信从阿里巴巴集团CFO转为董事会执行副主席任上,有过一次屈指可数的媒体采访,他表示律师和投资人身份,始终是自己的基石。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在阿里巴巴的角色和分工,“我以前是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帮助公司筹集资本。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方面很信任我。我没有想过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三、新阿里、新挑战

之于阿里,蔡崇信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法律与投资,这是他过去交出的答卷。

但如今我们更在意,蔡崇信能给阿里巴巴这艘巨舰未来带来什么变化。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看清2023年阿里的巨变。

2023年3月28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改革,阿里巴巴集团转型为控股集团,不再直接管理旗下业务部门的日常运营。

6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张勇于今年9月卸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

从阿里巴巴官方发布信息看,阿里巴巴控股集团的主要定位是几个:一、有力支撑协调各业务集团发展;二、发现和推动技术创新;三、创新业务孵化。换句话说,阿里巴巴集团从“管具体业务”变成了“管未来创新”。到此时,我们依然不觉得,蔡崇信是胜任这些任务的唯一人选。

但阿里巴巴没有明确指出的是,作为整个阿里的协调方与掌舵人,集团一把手必须具备决断未来的全球视野与战略眼光,这就要求最高决策者必须具备超强的战略投资能力以及全球化沟通能力。蔡崇信的确当仁不让。

不一样的阿里,角色截然不同的蔡崇信,共同发生在了2023年。

不管对阿里巴巴还是蔡崇信而言,这都是新的起点,同样也是新的挑战。比如上文提到的集团三项任务“协调各业务集团发展”“发现和推动技术创新”“创新业务孵化”,便存在不小挑战。

具体来看,阿里此前通过并购、孵化,搭建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但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速放缓,阿里创新、孵化能力也在减弱,好在蔡崇信尤擅此道。此时,协调内部业务发展又是个新的难题,但清官难断家务事,自成体系、独立存在的六大业务,岂能轻易受人指摘。

相比,“发现和推动技术创新”或是蔡崇信与集团新的关注点与发力点。

以“抓小放大”“抓住长远”理念,蔡崇信可以将集团集中注意力引到新赛道、新技术,破解长期创新与发展难题上。这并非一句空话,比如微软提前预判并投资的OpenAi,就为微软抢得了AI时代的先机,类似工作未来或能在蔡崇信身上展现。

我们曾不止一次提及,蔡崇信的强项在于全球化背景,这也是阿里品牌与业务当下面临全球化难题。

从核心业务看,阿里核心电商业务面临着激烈拼多多与抖音的激烈竞争;从市场看,在国内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成为阿里云以及国际商业发力的重点。

阿里官方公开宣称:“蔡崇信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

我们期待蔡崇信领导下的阿里巴巴,瞄准了全球化的星辰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崇信   耶鲁大学   阿里巴巴   阿里   雅虎   民企   把手   角色   律师   业务   华人   集团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