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新招:借病毒之力击退癌症

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日本《每日新闻》近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借病毒之力击退顽疾癌症——日本东京大学科研人员的治癌新招》。全文摘编如下:

病毒给人类造成疾病,给社会带来混乱,是麻烦制造者。但是,现在出现了通过改变病毒性质来进行癌症治疗的可能性。治疗恶性脑肿瘤的新药已经问世。利用病毒之力击退癌症的逆向治疗法或将涌现。

2022年8月,美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引起极大关注。在针对残留或复发性脑内恶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溶瘤病毒药物治疗的19人里有16人存活了1年以上,其中3人存活了5年以上。据悉,3人的肿瘤变小,也没有复发。据了解,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下,80%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

日本东京大学等科研团队使用的药物中,有一种名为“1型单纯疱疹病毒”。这种病毒存在于大多数人的体内,如果因为疲劳和压力,身体抵抗力下降,人的口唇四周就会长水疱,也就是所谓的“唇疱疹”。对人类来说,这种病毒自古以来就很常见,其80多个遗传基因的功能已经全部被揭示出来。科研团队成员、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教授藤堂具纪曾这样设想:如果能让这种病毒只在癌细胞内增殖的话,不就能击退癌症了吗?

作用机制巧妙

藤堂等人着眼于1型单纯疱疹病毒所具有的三个遗传基因。

第一个是“α34.5”基因。人体有一种防御机制,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会自我毁灭,从而防止病毒增殖。然而α34.5会试图阻止这种情况,让作为宿主的细胞继续存活下去。如果通过改变遗传基因来消除这种功能,身体抵御病毒增殖的机制就能得以维持。但是,具体到癌细胞,其感染病毒后自我毁灭的功能原本就已被破坏。因此,即使α34.5不发挥作用,病毒在癌细胞内也可以增殖。

科研团队接下来关注的是另一种基因“ICP6”,它产生能合成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如果让它不发挥作用,病毒就无法在正常细胞中增殖。另一方面,癌细胞本身增殖活跃,存在许多合成DNA所需的酶,即使ICP6不发挥作用,病毒也会增加。即便如此,藤堂一开始还是担心改造病毒“会妨碍人体的免疫,降低破坏癌细胞的能力”。因为如果病毒改变太多,其破坏细胞的能力就会下降。但是,后来发现这是多虑了。因为对另一种基因的改造起了作用。

名为“α47”的基因具有让人体免疫系统很难发现病毒的“隐身衣”功能。科研团队采取人工办法删除了这一功能,反而增强了免疫功能。癌细胞是患者自身的细胞,所以免疫系统不会认为它是敌人,但被失去了“隐身衣”功能的病毒感染后会带有“标记”,癌细胞就容易被发现,从而成为免疫系统的攻击对象。另外,受损的癌细胞所特有的蛋白质也会被免疫系统认为是异物,从而对其加大攻击力度。

应用尚需时日

这样产生的基因改造病毒被命名为“G47Δ”。2021年6月,确认了其对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病毒疗法中第一个可再生医疗产品(商品名DELYTACT)获得批准。从研究开始到投入运用,足足花了20年时间。

藤堂认为:“G47Δ利用了各种癌细胞共有的性质和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应该可以应用于所有癌症的治疗。”但在日本,因为要针对每种癌症和各个器官确认临床试验的效果,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目前,在前列腺癌和皮肤癌等部分领域,G47Δ和具有类似机制病毒疗法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但要投入实际应用尚需时日。

病毒疗法副作用小,可望在局部和全身产生效果,也可以考虑在手术前用于缩小肿瘤、防止癌细胞转移等,可将其与现有治疗方式结合起来。

病毒疗法是否会成为继手术、放疗、药物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种癌症治疗方法呢?

藤堂说:“病毒疗法目前日本最先进,希望能将其打造成日本的产业,以便第一时间为日本的患者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癌症   病毒   胶质   癌细胞   日本   基因   免疫   疗法   细胞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