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来临 直播购物莫冲动

近段时间,各大电商平台围绕“618”大促,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不少平台和商家都喊出“史上最卷”“投入力度最大”“打造最实惠”的口号。然而记者发现,火爆背后潜在的消费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直播带货中所谓的“低价”,可能暗藏价格陷阱。

直播间打响价格战

近日,记者梳理各大电商平台“618”促销规则发现,相比此前几年,今年的大促更加强调“补贴”和“低价”,同时促销规则也更加简化。淘宝于5月22日0时起上线百亿补贴,发起“击穿底价”行动,覆盖众多热门品牌的爆款;抖音将跨店满减的门槛从“满200减30”“满300减50”拉低到“每满150减25”;京东除了直接将3月发起的百亿补贴纳入更多商品外,还推出“全场直降”,用户每天能领取三张“满200减20”补贴券。

与此同时,各大平台均不约而同将今年“618”的重心放在了直播方面。为了让大促活动更显热闹,各大头部网红主播、内容型主播、明星达人成为各平台争抢的“流量密码”。

比如,今年“618”前夕,京东直播和“交个朋友”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交个朋友将正式入驻京东直播;就连国际足球巨星梅西,也加入今年“618”大促,于6月14日晚亮相电商平台直播间。除了消费者熟悉的电商平台,视频号、小红书等也加入了这场战局。既有平台优惠,还叠加各种直播活动福利与折扣,也让这届“618”大促被认为是“史上最卷”“投入力度最大”。

直播带货“套路”多

直播带货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但也不乏一些消费者“吐槽”,在直播间想要低价买东西并不容易。同时在种种“套路”下,并非所有东西都能真正买到实惠。

“为了主播所说的福利、优惠,在直播间内等候了近半个小时。但最后下单的时候才发现,东西并没有便宜多少。而且对比其他电商平台,反而更贵了。”市民蔡女士告诉记者,以某品牌多功能智能饮水机为例,她在某网红主播的直播间内,等了20多分钟,以299元的价格下单。但后面她又在另一平台进行对比,发现到手只需要284元,有着15元的差价。

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所经历的“套路”。如在一些直播间中,很多商品标注“0.99元”“一元秒杀”等,然而点击下单后却发现十件起卖,或是运费十元等。此外,一些主播以附赠大量产品小样的方式吸引用户,实则将小样的价格折算至商品价格中。饥饿营销也是直播间惯用的手段,以“还有100套”“倒计时”等口号,不断传达心理暗示,诱导消费者下单购买。

理性消费莫冲动

记者获悉,近日,针对“618”大促拉开帷幕,福建省消委会也发文提醒消费者注意直播间消费莫冲动。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近年来直播间购物成为消费潮流,但也伴随着直播带货乱象迭起,“翻车”不断。消费者在主播们声嘶力竭的售卖下一定要保持理性,切勿冲动消费。

此外,消费者要注意提前计划,理性消费。花样繁多的“618”宣传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切莫受“秒杀”“数量有限”“满减”等宣传的影响,应做到提前计划,按需购买。对于各种价格促销宣传,消费者要仔细了解商家的促销规则,同时要注意提前对相关商品进行价格关注,前后对比,货比三家。特别是各种满减、红包、预付定金等优惠规则是有一定适用范围和条件要求的,因此更要了解清楚,避免产生纠纷。要注意预付式消费的风险。消费者不要被商家宣传的优惠折扣所迷惑,应尽量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财产损失。

消费者应注意保留相关购物凭证,合法维权。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注意保留购物相关凭证,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先与商家协商处理或向网络交易平台投诉,协商无果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或商家所在地的12315、市场监管部门、消委会进行投诉。

(记者 林本鸣)

来源:石狮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消委会   低价   套路   冲动   消费者   规则   记者   商家   发现   价格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