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出不了openAI,也出不了ChatGPT?原因揭秘


大家都已经都听说过或者用过OpenAI的ChatGPT了吧,这是一个可以与人类进行对话的人工智能模型。现在是个比较火热的话题。近期国内各大巨头都纷纷推出自家的人工智能,似乎这又是一个技术突破的风口。我之前的文章也谈到过,前一波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已经差不多吃尽了,现在全世界都在等新技术的突破,如果抓住了风口,这将又是一个几十年经济繁荣的黄金期。


那么,中国有没有有出现类似的人工智能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至少现在来说还没有。前段时间测试过国内几大人工智能AI产品(几个大厂的产品还在内测,没能拿到内测名额,暂且不谈)。说实话,有几个个别能接近3.5的,但大多数都没法和chatGPT相提并论。很多产品不是套壳的就是在玩过家家。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会影响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今天我就在这篇文章中聊聊这个问题。

数据获取和开放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数据,再好的算法也无法发挥作用。OpenAI的ChatGPT使用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无数的开放系统,比如网页、社交媒体、论坛等。这些系统都是基于网页型服务的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发布链接和文字,平台之间也可以随意跳转。这样的信息就像网一样被编织起来,也就有意义了。


而在中国,互联网已经不是互联的了。各大巨头都把用户的数据作为自己的资产,不开放用户的数据。用户发布到平台上的数据是属于平台的,而不是用户自己的。平台也不允许用户放外链,甚至不让跳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数据无法流通和共享。

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如果想要训练一个像ChatGPT那样的模型,就需要从各个平台上获取数据,但这很难做到。即使获取到了数据,也可能存在质量、格式、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平台之间没有链接和跳转,数据之间也缺乏关联性和逻辑性。

平台竞争和垄断。除了数据获取和开放性之外,平台竞争和垄断也是一个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因素。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垄断现象。几个巨头占据了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他们通过收购、合并、投资等方式来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并排挤或打压其他竞争者。这就导致了互联网市场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

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想要在中国推出一个像ChatGPT那样的人工智能产品,就需要面对巨头的压力和阻力。巨头可能会拒绝合作,或者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抢占市场。而且,由于巨头的生态圈是封闭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很难在不同的平台上实现互通和兼容。

用户使用习惯。在中国,可能现在的用户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和期待可能没有那么高。他们可能更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或者依赖于人工服务。他们也可能对于新的产品和服务持有保守或者怀疑的态度,不愿意尝试或者付费。这就限制了人工智能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果想要在中国推出一个像ChatGPT那样的人工智能产品,就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以及如何让用户接受和使用它。这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改变用户的习惯和认知。

当然比起前面两个方面,这只是小问题,一旦大范围大规模的开放应用,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今年年初的时候某团大佬豪言,要投5000万美元搞出中国的chatGPT。现在看就像是个笑话,AI的底层逻辑是开放!开放!开放数据来训练,需要海量的数据。注意是海量数据,不是一点点数据,不是你我手机里u盘里存的那个几个TB的那一丁点数据。

再次强调:没有数据,再牛逼的算法也没有用。就像没有米,再牛逼的大厨也做不出饭来。就国内现在各个垄断的小圈子,自家管自家的那点东西是训练不出像chatGPT那样的AI的,仔细品品国内现在的同类产品就能知道。

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再这么封闭下去,这个风口不会有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中国   风口   人工智能   海量   巨头   很大   原因   数据   用户   产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