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救市就是一个伪命题(二)


寄希望于自嗨比绝望更可怕。

2

至于2015年第二次救市。

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个过山车式过程,上上上上上下,再如何...


这个就很少有人误解为救美国了,虽然过程中,我们房地产行业,也确确实实,通过高息美元债的借贷,为漂亮国经济提供了真实助力。


一个对比,如果说2008年救市,是内外因叠加,政治经济双核作用的结果,那2016年,完全是内部诉求为主的刺激行为,本质是内部积压问题的针对解决。

这一年,我们面临那些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债务风险,2008年以后,我国大规模基建城建开始快速推进,大部分城市在版图上实现了倍化甚至数倍增长,基础建设,如高铁、机场、学校、高架、高速、地铁、轻轨等也纷纷上马,这些收益低甚至0收益负收益的项目,对地方和地方影子公司—城投类企业形成巨大的债务负担,土地财政模式下,如果不能通过土地市场获得更高资本收益,地方债务危机随时暴雷,就如今天的贵州一样。

第二点,库存压力,2008年以后,房地产发动机开始正式运行,全国住房建设持续高潮,新建社区放量增加(有那么一点类似建国初,随处可见的棉纺厂、麻纺厂),我国房地产供应结构实现由供应不足到库存积压的质级转变,全国性住宅库存高企,尤其是竞争力低下,但建设脚步不甘人后的四五线城市,科学计算甚至需要十几年才能完成去化。所以,2015年-2016年时,库存危机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暗雷,亟需解决。

第三点,内需危机,内部,主要是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持续疲软,消费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外部,主要是全球竞争加剧,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经济的预防和打压已经开始加速,旨在摆脱国际压力的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模型,开始酝酿。

基于这样的背景,第二次救市开始,核心动作就是货币化棚改,这个没有直观数字的放水行为,有人说和08年一样,有人说至少翻倍,但那个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做任何事,初心都是好的,但过程中,总有不好的人,把他变坏。就像扶贫,A点到B点的任务是给100户村民一人一袋大米;B点到C点的传达是给100户村民一人一袋大米,找个典型拍一张照片;C点到D点后,已经变成,给100户村民一人一袋大米,全部拍照+精修美图...最后大米会不会收到不知道,但拍照一定是找专业摄影师来解决的,因为初心不重要,理解最重要。

这一轮救市的核心,一是转移地方债风险,同时刺激经济能级上升;二是去库存,是实现房地产稳着陆,软着陆。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土地为例,当地方债务得到缓解,和商人思维一样的是,地方会批复更多土地,以获得更高收益,而与之对应的,则需要投入更高的资本进行城市建设升级和区域配套打造,结果去了旧债,来了更猛的新债;库存为例,当库存风险消除,货币化棚改的放水效应仍然显著,行业的第一选择不是筑牢资金池,而是全面扩张,接水获益,所以2016年后全国性房企的数量陡增,当然这最终也会反馈到市场,库存危机从消除到归来,甚至倍化,我们初心是兄弟,但过程却成了基情。


而至于内需,虽然量能不高,但确实经历了一波过山车,前期,由于房地产的赚钱效应和放大机制,的确是提升了不少,BBA生活标配也是这个时候逐步开始的口号和不成文的攀比规则;后期直到现在,经济疲惫,收入下降,房贷压力高企,全民消费降级甚至消费终结,BBA标配不标配不重要了,买菜问单价是年轻人标配已经很可以了。

这个时期的效果如何,怎么排队买房,怎么万人抢号,茶水费怎么飙升,房价连续三次倍化怎么实现,不列举数据。只举两个简单的栗子,16年初,我的同学在济南的唐冶买房,单价6000+,2年后高点时刻单价能在前方加1;而同样的18年我的现同事,在唐冶已经不能买房了,只能买公寓,单价10000+,同样2年后,这个产品这个出问题的项目,可以买接近2套半,我们给过一个建议,降低一个高数值,只需要给他足够多的低数值平均就可以,比如你再买10套,那你的单价就...

救市的本质是政策手段对市场手段的全面接管,特事特办形成的高效刺激,它有效真实但容易执行偏差,造成更大的危机。就像2016年这一轮救市,去库存的最终是更高库存,债务转移的最终是地方更高债务叠加全民负债,直接形成泡沫巨雷,至于内需,虽然阶段提升,但现在已经快成为渴望了,任你怎么刺激,大家没有情绪波动。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不同于第一轮,2015年开始的救市,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都有一定积累,而且住房需求已经是阶段满足,可挖潜空间余量不大,主要以改善替代为主。而这一轮,人为刺激,实际上是让全国人民以彻底透支未来的住房需求和预期为代价,实现的狂飙,这也直接葬送了第三次救市施行的基础。

3

静止的看问题,是经验主义,刻舟求剑,剑得不得不知道,贱是一定被骂的。

2008年,我们城市化空间巨大,市场需求规模存在;2016年,我们全力扭正,但过程偏离,城市化走向慢速发展期,市场需求被透支严重。

2023年,此刻,第三次再谈救市。

我个人认为,首先,救市,已经不具备可行性和预期目标了。第一轮是救经济,救发展;第二轮是救行业,救地方;第三轮呢,救企业,救高位房奴?

你可以说已经救过企业了,但实际上更现实的是保企业,HD真救了吗,RC真救了吗,SM真救了吗?我们这一轮真正出手的,都是安全边际可控的企业,如果超出了安全边际,或者说救扶成本过高的企业,虽然没有明说,但也明牌了,站好最后一班岗,退出市场吧。不相信可以看看,正在退市的房企,百度下他们当年的荣耀和过往。

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都能解决,但发展如果陷入滞后,这些问题就都会爆发。上行期的矛盾,蛋糕做大,分配做多可以轻松抹平,下行期的矛盾,一点点不满,就可以轻松暴雷。


想想高盛的L型中国楼市预判,其实就是高位坠落后的横盘波动,这也是周期性行业股市K线的重要特征,这跟救没一分钱关系。

第二,救市,已经不具备足够的生效机制和安全边际了。第一轮有巨大需求,空间十足,第二轮需求提前兑现,也可以支撑,第三轮,需求在哪,需求是动力更是安全边际,这已经是不存在了,改善潮是主流,也就代表着需求质级提升和量能的持续紧缩,救市已经没有托底基础了。想想周围的人,很多连子女住房,甚至孙子孙女住房都已经备下,再买房为了什么,为了收割吗?当所有人都想收割的时候,就是所有人都被收割的时候。

第三,救市,心理预期的周期修复已经不允许了。2008年以后我们彻底坚定了房价永不倒的意识,2016年又对它进行了最有力的强化,但是2020年-2021年,随着金融审慎和国家严管的出台,对房价的预期已经破碎,就算能理性的人,也会相信,少部分房子的机遇,不是普通人有机会染指的。

第四,救市,城市建设开发已经无法提供助力了。2008年到现在,我们完成了全世界都想象不到的城市化建设,各种新区新城,可以说中国随便一个普通三线城市中心区,现代化建设水准都能吊打国外一众核心城市。当年李鸿章到纽约的感慨,何时我国也有这样的高楼,现在再也不用了,我们不但有,而且让对方侧目了。

第五,救市,被掏空的人民口袋,已经彻底不能支撑了。以前,一个限购限贷,全国买房排队,现在限购限贷解开,几乎没有声响,因为你解开的只是我的枷锁,但早已掏空的是我的口袋,有钱,我戴不戴枷锁都有想象和需求,没钱,我不戴不戴枷锁都一样麻木徒劳。

第六,救市,K型分化的社会经济,已经淘汰了大部分低能级城市和区域。就像鹤岗,就像玉门,就像鹤壁的老城区,救市如何去救,货币化棚改,把整个城市都拆了,也不过是换来这些人套现立场,去国内更好的城市发展,难道还留在这里,再犯一次错。而至于能级好一点的城市,如果给的价码足够,可能他都不是去别的城市了,而是去别的国家,毕竟骂是都骂,润是都润,原因不解释。

救市这种说法,走到今天,就像是职场里的称谓,某某总,原本这个总的分量和含金量都很高,但随着冠上帽子的人多了,熟悉不熟悉,甚至认识不认识,都客气一声总,就像茶馆里大家相互喊爷,它的价值就泡沫化了。


你会觉得对方不称呼你总是没礼貌不客气,但不再觉得这个总是什么尊重或者认同。救市也一样,人人都能喊的救市,就是一个词汇,想知道他的内涵,你需要打开的是字典,而不是一些人的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量能   能级   初心   边际   单价   债务   命题   库存   需求   地方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