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美国20年!30马赫风洞建成,中国独创,却遭批评“太耗电”

领先西方约20至30年。

这是中国研究人员韩桂来在演讲中提到“JF-22高速超音速风洞”的技术优势时说的一句话。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JF-22高速超音速风洞”正式通过了验收,正式向世界宣布。

“JF22高速超音速风洞”将会是我国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可助力天地往返系统以及超高速飞行器的研发。未来中国各种尖端的航天器、飞行器和导弹都会在这个风洞中吹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风洞到底是什么?

飞行器在天上高速飞行过程中,空中气流、飞行环境都会对飞行器造成影响。那我们如何知道飞行器的设计是否合理呢?

这就需要在地面上做实验。做一个飞行器的模型放在风洞当中,然后在风洞里产生高速气流,来吹这个模型,这样就可以模拟空中气流、飞行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验证飞行的稳定性和飞行姿态等,判断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是否合理。说白了风洞就是在地面造一个“天空”

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独步全球,无论是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还是鹰击-21的双锥体弹头,甚至还包括我们的五代机歼-20,国产大飞机C919,都需要在风洞进行相关的实验。

风洞虽然不会像歼-20、东风系列导弹、神舟飞船这些大国重器常常出现在新闻当中,但上述这些武器和航天器的研发都离不开它。

一代风洞技术决定一代飞行器的研制水平,同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所以,风洞也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

那如何衡量一个风洞的水平如何呢?

每种飞行器在制造出来之前,模型都会在风洞当中进行反复测试,达到万次的水平,从而获得足够可靠的数据。因此,对于风洞而言,有效的实验时间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焓值”。那什么是焓值呢?

焓值,指的是空气中含有的总热量。这个数值越高,意味着性能越好。

放眼全球,能制造出性能优异风洞的国家不多。其中,比较主流的是激波风洞,这是一种脉冲式风洞,通过快速压缩气流或者爆炸来实现。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加热轻气体;

2、活塞驱动产生高压气体;

3、爆轰驱动。

其中,美国的LENS系列和苏联的U-12风洞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中国的JF-8A和日本的HIEST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

在中国爆轰驱动风洞出现之前,各国在研究风洞的技术路线上,一直尽力避免出现“爆轰”的情况。那么什么是“爆轰”呢?

爆轰,是一种极限燃烧,爆轰驱动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氢氧燃烧。

中国的研究人员反其道而行,直接利用“爆轰驱动”,可以说是走了一条完全跟别的国家不一样的科研之路。放眼全球,在JF-22未建成之前,公认性能最好的风洞是中国的JF-12和美国的LENS II激波风洞。

其中,美国LENS II激波风洞能够在7-8马赫的水平上,有效实验时间维持30毫秒;

中国的JF-12复现高超声速激波风洞可以在5-10马赫的水平上,有效实验时间维持100毫秒。

这是什么概念呢?

曾经有人吹日本的HIEST激波风洞性能强悍,结果HIEST激波风洞有效实验时间只有2毫秒。

中国的JF-12复现高超声速激波风洞不仅在性能上十分强悍,更关键的是它还是一个复现风洞,这是全球首个,也是独有。

那什么是“复现风洞”呢?

其实可以拿“模拟”来和“复现”做比较,之前的风洞都是“模拟”飞行器在高速飞行中的情况。而复现其实要求更高,无论是飞行器周围的气流,温度,还是总压,气体的纯净度等都要一样,要求环境几乎是一致的。说白了就是在天上飞是什么样,在风洞里就得是什么样。这一点在此之前,只有中国的JF-12做到了。

“复现”在高超音速状态下尤为重要,因为高超音速下,气流的特性会和普通气流完全不同,这是超级计算机无法模拟出来的,只能用超级风洞进行复现。我国相关领域专家韩桂来的介绍:

当飞行器以这种超高速飞行时,表面的温度可能高达1万摄氏度。随着飞行器速度提高,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当温度达到2000摄氏度以后,氧分子就会变成氧原子甚至变成离子,氮分子会变成氮原子,出现一些很复杂的情况。

也正是JF-12风洞的出现,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研发出了不少成果,尤其是高超音速武器,这才让中国的高超音速技术独步全球。

美国更是罕见地给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颁奖,承认中国在风洞领域领先的事实。美国的智库和军官们也曾多次公开表示: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方面,中国处于领先地位。韩桂来在评价JF-12时也说:

JF-12在实验时间上比国外的风洞长很多,因此飞行器模型就可以做得比它们大,做的实验就可以比它们先进,这决定了我们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风洞。虽然他们也拥有全球技术水平第一梯队的LENS II激波风洞,但却不太够用。2022年9月6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创新部门,就发布了一个“奇怪”的公告,是对“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提出的要求:希望研发团队少用原本就不多的风洞资源,尽可能用实际测试来支持研发,同时尽可能节省开支。

这其实也映衬了美国这些年,为何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研制落后的根本原因:风洞技术跟不上,无法满足高超音速状态下的实验要求。

由此可见,风洞对于航天器、飞行器尤其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原本就拥有JF-12风洞,性能已经足够强悍了,技术指标世界领先,那么为何还要造JF-22?

要知道,什么级别的风洞,制造什么级别的飞行器,没有好的风洞,只能让飞行员用命去拼。JF-22相比JF-12,性能更加强大,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

JF-22最核心的技术就是通过正向爆轰驱动器为基本功能,提供平稳的驱动气流,风洞的试验能力要比JF-12驱动能力提高10倍。

JF-22同样也是复现风洞,能复现相当于40到100千米高空,约30倍声速飞行条件。30倍声速,这就相当于10.2千米/秒,这已经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

从JF-22所能够复现出来的实验条件,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款风洞服务对象都很不简单。毕竟一般的飞机和弹道根本用不到这么好的风洞,即便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也用不上。

根据央媒的报道,JF-22将会是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可助力天地往返系统以及超高速飞行器的研发。也就是说,腾云工程很可能就需要在用到JF-22。

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就表示:

如果我们做出来高超声速飞机,比如:5倍-10倍的声速在大气层里飞,1-2小时实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到达。

这种高超声速飞机就需要用到JF-22。

之前我国在航天领域也曾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过一款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由于过于先进,不便展示,所以没有具体公布,许多人猜测这是一款空天飞机,与美国X-37B类似的空天飞机。

所以,大概率我国在空天飞机领域的研究,也会借助到JF-22。

除此之外,我国可能会在JF-22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出更新一代的高超音速武器,就像东风-17和东风-21D当初在上一代风洞的基础之上研发出来的那样。甚至有网友调侃说:中国怕不是把南天门计划当真了吧?

2018年6月18日,美国成立了太空军;2020,法国也宣布成立空天军。未来在太空领域的大国博弈会越来越多。我国虽然暂时还未宣布成立太空军,但相信未来在太空领域的大国博弈中,JF-22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太空飞行器都会在JF-22中“吹”出来。

看到网上有一些人在诟病说:JF-12和JF-22太耗电,太浪费钱。耗电是真的,JF-12的有效驱动功率达到了3000兆瓦,这是什么概念呢?

葛洲坝的装机容量是2700兆瓦。JF-22更耗电,有效驱动功率大约为15000兆瓦,而三峡装机容量是22000兆瓦,这意味着JF-22工作的那一瞬间堪比三峡。不过,风洞不是持续工作的,工作时间非常短。其次,风洞其实可以大幅度缩减开发成本。姜宗林就曾表示:

JF-22风洞的目标是助力天地往返系统,若成功可以把卫星和航天器发射费用减掉90%。

中国风洞技术为何全球领先?

我国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在风洞技术领域是绝对的领头羊,不仅技术领先,而技术路线与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我国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就曾说:

咱们和发达国家不一样,咱们可以独立往前走了。

不仅如此,我国风洞研究的科研团队,传承了几代人,从“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郭永怀,再到俞鸿儒院士,JF-22项目负责人姜宗林。

早在1946年,钱学森就在论文当中首次定义了高超声速概念。后来,他回国后建立了力学研究所,当时钱学森的副手也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注重高超声速的研究,战略性部署了相关的研究,而研究高超声速就需要用到风洞。

当时在郭永怀的指导下,俞鸿儒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高超声速风洞。不过,当时国家的条件,我们也都清楚,没有钱,也没有好的实验条件。所以,俞鸿儒只能用最便宜的办法:氢氧燃烧

通过“氢氧燃烧”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再用这些能量制造气流。只是这个过程并不太好控制,什么时候会爆炸?爆炸威力有多大?当时的科研人员并不清楚,只能靠俞鸿儒自己试出来。于是,他带着这个研究小组所在的实验室,成了整个力学所最危险的存在。俞鸿儒后来接受采访时就说:

把那个实验室整个就炸飞了,房子顶都给掀了,力学所都知道这个组很危险,也跟上面说清楚。所以完了以后,马上给我们修房子,修完了再来。知道要爆,这帮人就先离开。

在一次次的事故后,俞鸿儒发现自己并没有被责难,反而是每次事故后都安慰和鼓励他。原来是因为郭永怀向所里说明了情况。不仅如此,钱学森也非常重视俞鸿儒的研究,在1962年广州科学大会期间,他主动提出要把俞鸿儒留在所里继续研究高超音速。

1962年-1964年,我国第一座自主高超声速风洞“JF-4直通型激波风洞”研制成功,随后“JF4A反射型激波风洞”。随后,俞鸿儒就开始着手JF-8风洞的研究。

1968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研制成功,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而正是在“JF-8激波风洞”中,有不少大国重器都曾在这里试验过。

后来,俞鸿儒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爆轰的现象。他发现“爆轰”是个好东西,性能非常好,可以好好研究,加以利用。

虽然当时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团队都在极力避免“爆轰”,但俞鸿儒却一直坚守,这研究就是20余年。1998年,俞鸿儒领导的团队,终于建成了全球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

而俞鸿儒不仅致力于研究风洞,他同时也在关注人才。他深知自己当初是因为导师郭永怀的教导,才能取的现在的成就。而他也想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于是,俞鸿儒也开始引导下一代年轻人,在他的指导之下,2012年,他的学生姜宗林带领团队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独创“反向爆轰技术”,也是当时全球唯一一台复现风洞,标志着我国型气动实验装备建设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新纪元。

而这种传承依然还在持续,JF-22正是这支代人传承的科研团队研究打造的,整体性能领先欧美20-30年。#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风洞   美国   马赫   鸿儒   中国   声速   飞行器   气流   音速   批评   我国   激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