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老板会赚钱的密码,都写在一座祠堂里


银行部门刚刚公布了中国地级市资金实力十强城市,佛山的金融存款以26,318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二。位列苏州之后,无锡和东莞之前。 佛山有钱,是因为这里老板会赚钱。到今年上半年的统计,佛山大约有170万大大小小的老板。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佛山人这么会做生意能赚钱?我以一个外来创业者的角度观察,其中大部分的秘密,都写在一座穿越500年风风雨雨仍然完好的祠堂中。这就是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石头村的霍氏大宗祠。



许多外地的旅游者来到过这座祠堂参观和打卡之后,感觉一样的 砖绿瓦,一样的香炉牌位,和遍布珠三 城乡的千千万万个祠堂,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你能够穿越厚重的砖墙柱廊,去读懂500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那你就明白了佛山商人的基因与密码。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座霍氏大宗祠算得上珠三 第一座公开兴建的 “家庙”式祠堂。正是霍韬这位山 移 的后代,通过努力读书,参加科举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位,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而霍韬的一个举动,也影响了佛山甚至整个珠三 的商业命运。在当时激烈的礼仪改革斗争中,全部朝廷重臣中只有5个人支持嘉靖皇帝,孝敬自己的亲生父母。其中有三位都在佛山的 樵山建有书院。


最特别的一个就是霍韬,他在1525年回家乡修建了一座祠堂,用实际行动宣誓了自己力挺嘉靖皇帝的政治态度。而在此之前的法律是不允许除了皇宫贵族之外的私人建立家庙的。由此开端,佛山和珠三 地区的有钱人,纷纷效仿,成千上万个家庙和祠堂就这样陆续兴建起来。


第二个要讲的故事是,霍氏大宗祠表面上看,和其他祠堂一样就是焚香祭祖,族群聚会的场所。而实际上它更是珠三 股份制商业灵感的来源地。每年数次的家族祭祀和聚会,耗费规模不小的经费。这就需要经营土地,需要接受捐赠。于是就产生了公开透明的田产与资金管理制度。



十六世纪还没有银行这种存贷款机构,宗族祠堂就成了当时的融资平台。那个时候更加没有公司治理制度,于是他们就请“ ”——也就是族人共同的祖先来做董事 。人类学家弗里德曼在这里发现了产权维持和资金汇集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珠三 股份制和商业化道路的雏形,这就是宗族祠堂中,以祖先名义形成的控产集团,以控制财产、调动资金和其它资源,成为经济增 的动力。这些在当时超越时代的珠三 早期市场规则,都产生在以霍氏大宗祠为起始的祠堂中。


第三个故事是,霍氏祠堂中最闻名于世的《霍氏家训》,并不是我们一般人认为的,就是起居、礼仪、相夫、教子的所谓家规汇编。严格地说,《霍氏家训》更像一部族产权益管理办法,和商业合伙人制度。


几百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用书面契约订立合同,推举有文化的族人轮流管理族产,到十八世纪时他们就已经开始公开招股投资于渡口等大项目建设了。而他们在祠堂的墙壁上张贴章程和定期公开账薄细目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在使用。这不就是现在的股市公告吗?


第四个我要讲的故事是,霍氏宗族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不仅在祠堂中建有普通人家孩子都可以读书的文昌书院,还在当时的理学名山 樵山上建有类似今天研究生专修提高的四峰书院。


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一部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稳固与提升家族的地位,另有一部分则进入家族产业参与经营和管理。所以,霍氏后人历经几百年,至今在生意场上还是强手如林。这才是真正的基业长青。


如果你看懂了这些故事,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一个面积不够内地一个县大的佛山,居然有两个 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一个三百年历史的手工作坊, 能够在股份制改革之后,成为亚洲最大的酱油厂——海天味业。这些都和珠三 祠堂中生长出来的商业合伙与契约制度以及实干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密不可分。


这也是我想带大家领会霍氏大宗祠深厚文化内涵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祠堂   佛山   家训   宗祠   宗族   书院   老板   资金   家族   密码   故事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