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巴彦淖(nào)尔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

有这样一座城市

它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

在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

这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常年瓜果飘香,号称“塞上江南”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长城

还是恐龙化石宝库

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鸿雁》

写的就是这里——巴彦淖(nào)尔

关于这座城市,你了解多少?

这座城市,到底有多低调?

“巴彦”为“富饶”之意,“淖尔”为“湖泊”之意,“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风景优美

巴彦淖尔有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乌梁素海,这里是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每年有200多种鸟类在这里度夏,素有“疣鼻天鹅故乡”之称

阴山横亘在巴彦淖尔市中部,南部为河套平原,北部为乌拉特草原

一半芳草连天,牛羊成群

一半农田交错,阡陌纵横

黄河冲积出了“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历史上,很多山西人和陕西人“走西口”,来到巴彦淖尔定居,这里形成了晋、陕、蒙融合的独特文化。

黄河在这里达到纬度最高点:北纬42 52′24″,为“几字弯的最顶端。

黄河至北点航拍。

历史悠久

你一定想不到,这里是恐龙化石宝库。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带,是中国最大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

这是第一只以“巴彦淖尔”命名的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保存骨骼化石300多块,化石完整度达到97%以上,堪称“完美”,被称为“完美巴彦淖尔龙”。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巴彦满达呼出土的晚白垩世长形恐龙蛋化石。

这里有我国分布最广泛的阴山岩画。郦道元的《水经·河水注》中也曾记载,巴彦淖尔有岩画5万余幅。阴山岩画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

岩画题材涉及动物、人物、器物、天体等,堪称“古代北方各民族文明历程的千里画廊”。

巴彦淖尔还有保存完好的古长城。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汉外长城南北两线共4条长城,绵延数千公里,被学界誉为“长城博物馆”。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秦长城。

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2019年,河套灌区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把手机横过来看)

宝藏“冷知识”

吃遍巴彦淖尔

除了美丽风景和悠久历史,巴彦淖尔作为河套文化的发祥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羊都”,巴彦淖尔有着中国肉羊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肉羊数量、羊肉产量及全年分割上市量均居全国第一。

巴彦淖尔人对羊肉的情感,爱得深沉,馋得认真:

家里来客了,吃顿羊肉;心情太好,吃点羊肉;发工资了,吃顿羊肉;要去外地吃不到了,多吃点羊肉;刚从外地回来,赶紧吃顿羊肉回味一下……每天换着吃法也不会腻。

在巴彦淖尔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吃肉焙子,后悔一辈子。”

当地人把烘烤过的馍称为“焙子”,肉焙子最早由陕西人带到巴彦淖尔,做法不同于肉夹馍,肉焙子中的肉在老汤中煮好后,还需要再起一口锅,在锅底放上白糖和木屑,进行熏制,吃起来带有独特木香味。

“焙子”里塞满了肉,代表了巴彦淖尔人的包容和大气。很多巴彦淖尔人的一天,就是从一个热乎浓香的肉焙子开始的。

还有人说,在巴彦淖尔,可以尝遍“人生酸甜苦咸”:

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美食就是炒酸粥,口味偏酸,也是巴彦淖尔人招待亲朋的必点菜。

酸粥以黄米和糯米为主料,经发酵和熬煮而成,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功效。

糖麻叶是当地一道特色甜品,原料来自当地河套面粉和胡麻油,焦糖色的外表泛着光亮,吃起来松软香甜,是巴彦淖尔人最爱的早餐之一。

凉拌苦菜外表看起来小清新,但入口充满苦味。苦菜有很多好处,含多种营养成分,在河套地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咸奶茶:浓郁咸香的奶茶加上炒米、奶皮子、奶豆腐等辅食,这在巴彦淖尔人眼里,是绝对的美食。

巴彦淖尔的“面精”,也称酿皮,香辣解馋,清凉爽口,是当地人忘不了的舌尖味道。

巴彦淖尔的蒙古包子也是一绝。包子皮得用烫面,包子馅是全羊肉馅,羊所有部位全部剁碎,只加入沙葱、姜等,特点是馅大、皮薄、滋味鲜香,一口咬下去,“包”着草原的味道。

万能的“圪”(ge)

在“撤盟建市”之前,“巴彦淖尔市”叫“巴彦淖尔盟”,简称“巴盟”,人们称这里的方言为巴盟话。一起“叨了叨了”巴盟话(巴彦淖尔人将聊天称为“叨了”)~

巴盟话中,有一个神奇的字,它含义众多,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大不相同,那就是万能的“圪”

巴彦淖尔的很多地名,都和圪字脱不开关系。五原县全是“圪旦”(指圆形、突起的东西),较高地形叫“圪梁”“圪堵”“圪台”,地形略显低洼的地方就叫“圪巴”“圪卜”

听说,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每五句话里就必会带一个“圪”。

一起“叨了”巴盟话

00:00

01:28

音频为巴彦淖尔市区方言

来学巴盟话

有一种将就叫“圪且”

有一种放肆叫“圪呲”

有一种可爱叫“圪能”

很小的颗粒叫“圪森森”

稍大点儿叫“圪渣”

再大点儿叫“圪瘩”

又大点儿叫“圪蛋”

更大点儿叫“圪堆”

高而尖叫“圪尖尖”

浅坑叫“圪卜”

深一点儿叫“圪洞”

有一种哭泣叫“圪抽”

有一种痒痒叫“圪哩”

有一种散步叫“圪溜”

手臂叫“圪膊”

膝盖叫“圪起盖”

手肘叫“圪扭子”

自己叫“圪儿”

睡下叫“圪躺”

半躺叫“圪酿”

小口喝叫“圪抿”

一下子叫“一圪蛋”

蹲下叫“圪蹴”

磨蹭叫“圪拖”

看到这里,脑子里是不是只有一个“圪”字了?

还有一段好玩的方言:

树上圪蹴着俩个麻雀儿,一个麻雀儿对另一个麻雀儿说:圪挤甚了,你往那半切圪蹴圪蹴,把我乃毛也压圪出了。另一个雀儿说:压圪出了就给你往展扑拉扑拉就行了哇!翻译:树上蹲着两只麻雀,一只麻雀对另一只麻雀说,挤什么呢,你往那半边挪一挪,把我的羽毛也压坏了。另一只麻雀说,压坏了我帮你整理整理就行了。

沙海变绿洲

欣赏了美景,尝遍了美食,“叨了”巴盟话,巴彦淖尔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关注——磴口县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在这里,沙漠是绝对的主角,面积占到了县域总面积的近7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乌兰布和沙漠每年通过刘拐沙头向黄河输沙7000多万吨,被黄沙抬高的河床,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如今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后来,磴口人为了守护家园,开始在沙漠中植树治沙。

成年梭梭一般高1至4米,一棵能固定10平方米左右的沙漠,是当之无愧的治沙先锋。在磴口县已经治理的沙漠中,梭梭地种植面积占到了90%。

种植巨菌草也是治沙的手段之一。和种梭梭树相比,种植巨菌草的经济效益更高,它不仅可以用来栽培食药用菌,同时也是易被牲畜消化吸收的上等牧草。

截止到2022年,磴口县境内的426万亩沙漠,已经有210多万亩得到了有效治理。

守住了“绿水青山”,磴口县还把沙漠做成优势,探索发展沙产业,形成了门类多样的产业治沙格局。

如今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中,生活着近10万头奶牛,日产有机鲜奶1000多吨,巴彦淖尔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

他们还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窗有景

出门见绿

碧水环绕

生物多样

逐绿前行

这就是——巴彦淖尔

(把手机横过来看)

评论区留言

一起“叨了叨了”

你对巴彦淖尔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巴彦淖尔   磴口县   岩画   河套   黄河   长城   化石   麻雀   羊肉   沙漠   你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