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提升,究竟是不是正相关?

房地产和大基建拉动经济增长,无论各路专家怎么嘴犟,无论各个权威媒体怎么粉饰,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所谓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终究还是避免不了跌入泥潭。这种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向消亡,无论怎样刺激,驱动向前的百姓已经无力支持钢筋水泥的滋长。反映出来的是整个市场的低迷。晴雨表十年依然在三千点徘徊,反观小日子都创造历史新高了。

上位者们过惯了舒适区的日子,他们的能力习惯于沿袭以往的传统模式,总是一劳永逸一个公式解万题。当年四万亿“解决”了问题,今天千项万亿应该也能解决“眼前”的困难。这就是顶层逻辑。

作为百姓的底层逻辑呢?到底老百姓多发钱,提高福利待遇,多放假休息,减少内卷,与不断被压榨,被动创造钢筋水泥哪个模式可以成为接下来的增长动力?究竟是谁在阻碍劳动人民工资待遇的提高?

一方面地方债台高筑,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项目不断扩大上马。预算紧张,迫使极限压缩建设成本,以致压缩建筑结构成本,压缩原材料成本,压缩人力成本。一圈操作下来,本意是为了挽救糟糕的经济扩大上马的建设项目;地方政府为了上项目扩大借钱规模财政更加困难;地方建设企业为了完成项目不断压榨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最终项目本身问题多多,质量堪忧,功能不全,产生效益有限或难以达到功能效果;承建方为了拿到项目和完成项目也是不断内卷,低价中标,赔本赚吆喝,拖欠材料供应商和人工资金;各种供应商回款困难,甚至因为一个单子资金链断裂,难以生存,被迫后面只能现钱交易甚至不接受货到付款;普通工人拖欠工资,不断加班,没有加班报酬,压榨本就不多用于生活的时间和金钱,也就导致百姓没有消费,市场消费低迷。

一圈下来,项目越多,参与其中赔钱的人就越多,经济环境更加恶劣。更不要说政治工程,为了任期内业绩,盲目压缩工期,导致更加繁重的成本增加和质量品质损伤。这个经济循环,越刺激越糟糕,无异于饮鸠止渴。

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再不及时承认,反思问题,纠正错误,那真的就是在逼迫整个经济社会推倒重来,到时就不再是房地产和大基建的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问题了,恐怕是整个经济社会着陆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软着陆   基建   经济社会   低迷   幸福感   困难   成本   资金   百姓   模式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