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二):清货何时了

拼多多一直试图向上突破品牌瓶颈,但其真正的增长红利来自替商家清库存。

一名同时在淘宝和拼多多经营贴牌女装的商家,主要利用拼多多清库存,甚至不介意用户“仅退款、不退货”。“拼多多店铺不赚钱甚至小亏,但在这里多卖单就会少亏一点。”

这是很多跨平台商家甚至品牌商家的共同策略——正价商品在淘宝、京东上销售,瑕疵品、余货则通过拼多多低价处理。这一趋势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愈演愈烈。“近两年居民消费能力不高,很多品牌都有清不掉的库存

它们又不希望去天猫、京东这种正价平台打折,担心影响其他正品销售。”低迷的经济环境反而助推拼多多的品牌化进程。根据高盛4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子商务手册》,拼多多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由2019年的1720元增长至2022年的3386元。

在防疫政策调整后,经济修复呈现分化态势:供给修复快于需求;消费尤其是接触性服务消费持续快速修复,而耐用品消费仍旧低迷。

线下经销商也感受到寒意,3月中旬后,生意断崖式下降,立刻停止补单,但手里的货还是要想办法清掉,“有同行专门在拼多多上开了个店来处理库存”。

一名头部日化品牌经销商表示,“尽管拼多多压榨商家,但商家还是愿意去,因为必须通过它‘泄洪’,而线下更没机会了。”

线下串货至线上,加剧市场价格下行。他们跨平台经营,实际是在努力维护价盘稳定,但线下经销商上网清库存则没有稳价的诉求。

一名鲜花园艺类拼多多商家称,降价能够低至一折,“运费至少就要30多元,一开始卖300元一棵(绿植),不到一个月打到60元,现在有的新店就卖30元”。

这样的策略,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拼多多不谋而合。一名跨平台运营的商家称,在拼多多平台,价格因素占整体排名机制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平台,系统会不定期提示商家某些产品需要降价,否则就会限制流量或不能参加活动。

拼多多所谓的“活动”,多是同款直接比价。“在活动后台可以看到某款同类商品,如果你报价比它低,拼多多就会直接把你的商品顶替上去,但你按它的活动价格卖,其实是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的。”

电商靠清库存起量是常态,阿里发明的“双11”大促其实就是清库存,美国零售行业的“黑色星期五”也是同理,曾经的“妖股”唯品会正是乘着上一轮中国鞋服清库存热潮发展起来的。

“能够持续清库存而不影响平台活跃度是比较难的事,这有点竭泽而渔。拼多多还在持续占有清库存红利,证明消费行业库存压力确实太大,从品牌到白牌都产能过剩,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库存。”

低价是进货价格和组织销量两个变量叠加的结果,拼多多的销量已经很高,关键在于能不能进一步“卷”商家,让货源比别人便宜。“目前看来比较难,因为商家已经被压到了极限。”

需要购买国内外知名新闻报纸和杂志期刊(如《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巴伦周刊》和《财新周刊》)的英文版PDF,私聊咨询以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华盛顿邮报   低价   销量   红利   淘宝   库存   经销商   商家   品牌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