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集中连片” 焕发“时代生机”!苏州吴中区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

行走在太湖深处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传统村落,依山傍水、粉墙黛瓦、工巧精致、古朴厚重,尤其是通过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打卡,沉浸式探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吴中区历史悠久、遗存丰厚,是江苏拥有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市、区),现有15个中国传统村落、30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3个苏州市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太湖沿岸,主要位于金庭镇(西山岛)、东山镇(东山岛)和香山街道,布局集中连片,格局完整清晰。

探路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吴中区勇当先锋、争做示范。近年来,作为江苏首个入选的示范县区,吴中区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为契机,整合资源优势、深挖村落特色,通过打造太湖水乡传统村落新集群、探索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新范式、构建传统村落共同缔造新路径、融入江苏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新格局等,在吴中这片热土上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让传统村落焕发“时代生机”。

高位推动 让传统村落“展新颜”

传统村落是一本书,记录着悠悠文脉,寄托着浓浓乡愁。去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首次确定以县级为单位,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吴中区成为江苏首个入选的示范区。一年来,吴中区高度重视,将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并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联动,以“一盘棋”思维积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吴中路径”,让传统村落焕发新魅力。

立足“大保护”,保持湖岛生态格局。为保护示范区整体山水格局和湖岛型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原真性,吴中区强化村落山水格局特色,构建“一湖三山”文化生态格局,其中“一湖”为太湖、“三山”为东山镇、西山岛与香山街道。同时,延续村落肌理,结合山水资源、地形景致等,分类推进村落肌理格局保护。针对丘陵山区村落,保持村落布局与地形走势相协调,采用自由式路网,促进村落与周边山林景观有机融合;针对水网圩区村落,保护以“水巷”“水街”为特色的河街格局;针对平原地区村落,则延续现有的空间尺度,预留自然生态廊道。

立足“大品牌”,打造传统村落新集群。盈盈碧水、脉脉青山,渺渺湖岛、点点风帆。穿梭在青山绿水间的环太湖1号公路,主线西起古镇光福,途经太湖大桥、西山诸岛、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山景区,最后经滨湖大道至苏州湾太湖新城,山水风光、乡村风情、人文风貌在这里相映成趣。以环太湖1号公路为纽带,以现有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并结合“太湖礼物”“太湖民宿联盟”等品牌,致力打造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的吴中传统村落文旅产业集群,推广一批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线路。

一系列成果离不开制度护航。吴中区精心编制《苏州市吴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规划》,明确推进“文化保护弘扬”等七项旗舰行动;出台《吴中区古建筑保护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太湖生态岛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细则(试行)》等文件,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走深走实。此外,吴中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由区级统筹,推动部门合力、镇村协同。

项目带动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孝行天下、风景如画”,后埠村独特的孝德文化和自然田园风光令人印象深刻。2022年9月,坐落其间的费孝子祠修复后投入使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逐渐成为追忆历史、弘扬“孝”文化的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费孝子祠与明月湾暴式昭纪念馆相呼应,构建“东孝西廉”的文化格局。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项目建设带动传统村落发展。据吴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吴中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重点推进“文化保护弘扬”“湖岛风光提升”等七项旗舰行动,计划实施包括“百馆齐放”“拯救老屋”等33个项目、投资1.68亿元。截至目前,33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

擦亮生态底色,启动生态岛环湖综合修复工程,提升湖岛村落整体生态形象;奏响品牌强音,实施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保护工程,加强传统村落基础农业品牌竞争力;焕发古建新生,修复东园公祠、观音堂、玉虹桥等古桥古井古宅古街,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系统性保护提升东山镇陆巷古村、双湾村,香山街道核雕村,金庭镇后埠古村、明月湾、堂里古村、东蔡古村、西蔡古村、衙甪里古村等,提高居民幸福感;织密交通路网,建设慢行系统,加强村庄联动、呵护村庄宁静……一个个项目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吴中区坚持匠心修缮,注重挖掘本乡本土的历史、地理、文化,以传统村落田园风光为本底,以古建筑古民居为载体,延续太湖原乡建筑风貌,注重传统肌理空间形态的保护,焕发村庄面貌新活力。据悉,村庄建设总投入约6000万元,目前约完成建设投入约2800万元。

此外,吴中区还立足长远谋划,探索建立吴中区传统村落体检评估体系,落实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动态更新,分级分类制定传统村落建筑保护更新标准,全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建筑活化利用、文化弘扬发展等工作行稳致远。

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热起来”

容春之处,与春同住。位于翁巷的喜林苑·容春堂,由一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民居——容春堂改造而成,由喜林苑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香山帮”工匠一起修旧如旧、活化利用。在保持原有古建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容春堂融入了酒店、精品店、餐饮、会议多功能厅等功能,并通过运营艺术建造、自然多样性、影像纪录等不同类别的自主教育项目,在时代变迁中,风华依旧、生机盎然。

容春堂是“老宅新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吴中区不仅加大保护传统村落力度,更注重创新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式,通过对传统村落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依托传统闲置建筑,植入新型产业,引入多元主体,激活传统村落再生。比如,陆巷依托明清风貌突出的传统街巷,结合多部影视剧拍摄经历打造影视文化主题街;明月湾依托传统建筑(邓氏祠堂)建设廉吏暴式昭纪念馆,打造省市区三级廉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舟山依托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从收购到加工、雕刻、销售以及雕刻工具制作等完整的产业链。

活化利用,资金难题亟待破解。吴中区不仅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还适度引入社会资本。一方面,各传统村落充分利用环太湖地区的优势,吸引各返乡创客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就业创业,激发村庄沉睡的资产,目前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已吸引乡村研学、民宿、农家乐等各类业态近百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约1.5亿元。另一方面,引导国资企业共建共创。如光福镇冲山村引入苏州文旅集团打造有颜值、有活力的幸福岛,把传统的岛屿生活、渔渡文化变成旅游新向往。同时优化投资结构,与苏州东吴证券公司合作,引入苏州乡村振兴引导基金,探索“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模式。

活化利用,还不断探索产业路径。吴中区集聚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特色产业项目和经济增长点,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深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比如,打造西巷果茶荟萃、东林渡稻米加工坊组团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延伸农业种植产业链;东林渡深挖村庄历史“木文化”与“酒文化”,重新擦拭“横泾烧酒”文化特色。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让传统村落连线成片焕发新生机,吴中区将勇毅前行、久久为功。(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 通讯员 顾彬彬 张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吴中   村落   香山   太湖   东山   传统   苏州   村庄   生机   路径   格局   项目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