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省内首张电子流转处方开出!未来市场或超万亿元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5月31日,网上流传的一份由安徽医保局印发的《关于推进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应用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向一位业内人士确认,文件属实。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电子处方流转政策落地的步伐明显加快,安徽、江西、湖南、黑龙江等地陆续开出省内首张电子流转处方。

5月22日,江西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出江西首张医保电子流转处方,患者在药店快速取药、医保即时结算。澎湃江西图

不同主体利益难平衡,处方外流平台搭建难题待解

电子处方流转业内已讨论多年,指的到底是什么?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王宏志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参保人可以凭借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通过药师处方审核后上传至省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自行选择线下定点药店/互联网药店取药结算,省钱也省力。

根据安徽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电子处方流转将按照“一个枢纽、三端互联”的架构设计,建立全省统一的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具备电子处方查询统计、医保政策维护管理、费用结算处理等功能,同时打通医疗机构HIS系统、零售药店药品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与医保电子处方中心间的关系。

而且,这个平台对互联网医院是开放的。从互联网医院开出的电子处方,也可以上传到平台,通过审核以及零售药店配药的流程开出药品。但不同的是,互联网医院的处方要受省级医疗服务监督平台的监管。

不过,从已开展试点的地区实践来看,在搭建技术平台的基础之上,要真正突破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并不容易。据湖北省医药商业协会消息,5月15日,湖北省医保局召开门诊统筹定点药店调研座谈会,多家药店反映,仍存在着医院流出处方偏少,甚至有被注明“应患者要求所开,对安全不负责任”;医保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导致患者档案无法共享,一张处方多处使用,死亡患者无法及时销户;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药店医保政策缺乏全省统一政策,导致各市县区随意处罚和克扣药店医保资金等问题。

王宏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电子处方流转的关键是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从开展试点至今6年间,虽有“药品零加成”“互联网+”等政策助力,但困于多方利益格局,处方外流的推进频频受阻,目前仅有海南、上海、江苏、甘肃等地建立了覆盖全域的电子处方中心。

“难并不难在搭建一个技术平台,而是难在这个平台的运行机制必须平衡多个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医生、药店、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利益,且规则设计上方便运转,这既考验着医保和卫健等不同主体的协同配合,也对进销存、直接结算等系统的硬件设备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平台建成之后,如何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支持运营,保证可持续的运转也是关键。” 王宏志表示。

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未来市场规模或超万亿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2年我国院外处方药市场规模预计达2668亿元,相比2021年增长14.02%。 到2030年,院外处方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达11309亿。在巨大的市场刺激下,业内对处方外流的红利期待值“满格”。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处方流转被视为有望破除中国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举措之一,政策的落地势必改变目前万亿级的药品销售终端市场格局,最终的目的是让患者受益,少跑路、少花钱。

今年在多地全面铺开的门诊统筹亦被视作推动处方外流的新窗口。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后,购药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落地应用,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到定点零售药店。

“电子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但电子处方外流牵扯多方利益,全面铺开仍为时尚早。”王宏志建议,下一步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由医保部门牵头其他各主体建立一个统筹协调的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以及监管机制,其次,在保证政府主导运营的基础上适时引入市场的力量,盘活平台的资源,保障可持续健康的运行,第三,出台处方流转平台的专门法律法规可以规范信息监管、数据保存、权利义务等问题,划清责任,更好地维护处方流转平台的秩序,对医疗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处方   人民日报   电子   江西   医保   医疗机构   省内   门诊   药店   未来   政策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