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再度预警:未来5年全球经济或损失3.4万亿美元,达印度全年GDP总量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朱彬

界面新闻编辑 |

今年5月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警告,由于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迫在眉睫,全球脆弱国家可能遭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此前,世界气象组织也强调,世界需要对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做好准备。

厄尔尼诺是一种海洋大气现象,其主要发生在赤道的太平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主任David DeWitt预计,“今年整个冬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已经超过90%,有80%的可能性在7月份就会出现。”而自二季度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便相继出现极端天气。

4月份,美国和俄罗斯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里海以东以及温带东南亚地区的干旱程度高于平均水平。除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外,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的国家也受到高温天气威胁。“这是全球向厄尔尼诺现象过渡的早期迹象,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数据库(CS3)副主任Samantha Burgess回复《每日经济新闻》时提到。

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将对人们的饮食起居造成影响,还将广泛影响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以及农作物在内的产出和价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2014-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在加拿大和亚洲造成的干旱导致作物歉收,并损害了超6000万人的粮食安全。

FAO和WFP发布《饥饿热点:粮农组织及粮食署严重粮食不安全联合预警》报告指出,极端气候下,在涵盖22个国家的18个饥饿“热点(Hotspot)”地区,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的规模和严重程度很可能进一步恶化。

该报告强调,许多热点地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饥饿危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美洲地区。报告预计,未来数月的全球粮食价格与历史标准相比可能仍处于高位,中、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经济压力难以缓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从历史上看,在厄尔尼诺模式开始后的一年内,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累计上涨约5.3%。

以食糖为例,厄尔尼诺影响在市场上的表现为糖价上涨。据FactSet数据,年初至今,用于碳酸饮料和加工食品的食糖的全球基准价格亦飙升30%以上,达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影响在2015年至2016年厄尔尼诺发生期间亦有所体现,由于大雨降低了全球最大食糖生产国巴西的甘蔗中蔗糖含量,并给压榨季节带来干扰,糖价跳涨。

厄尔尼诺发生时,暖流扩散更远,并离地表更近,从而使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不可避免,这一现象也会对渔业产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上升到海面的冷水减少,海底带来的养分减少。这意味着可用于鱿鱼和鲑鱼等鱼类的食物减少,进而使经济鱼类资源减少。

若将其产生的影响换算成数量指标,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达特茅斯学院研究人员近期一项研究显示,仅2023年至2029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可能造成全球高达3.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参照2023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202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GDP统计数据,这一损失相当于“全球第5大经济体”印度全年的GDP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厄尔尼诺   粮农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食糖   热点   印度   美国   全球经济   总量   损失   现象   美元   未来   地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