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丨跨越心中的珠穆朗玛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跨越心中的珠穆朗玛

邓崎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即便它是珠穆朗玛峰。

近日,两名中国登山者范江涛、谢如祥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距峰顶不到400米处,发现一名女性登山者遇险,他们放弃了登顶,选择救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救援,两人终于将这名生命垂危的攀登者安全救到营地。

虽然没能登顶珠峰,但范江涛、谢如祥身上体现出的人性光辉已超越群山。

登顶珠峰,于登山者而言,是至高的梦想。在海拔8000多米的珠峰上,拿动一瓶水都需要耗费极大的体力。救人之前,范江涛也曾纠结:为登顶珠峰,自己做了多年准备,一个月前就来到珠峰大本营拉练,还花费了很多钱,如今距登顶只一步之遥,真要就此放弃吗?

内心挣扎着向上攀登了近20米后,范江涛返回了:“在这个时候放弃真的很不甘心,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啊,她还有一口气。”

有人说,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遇到遇险者,无法施以援手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因为救人需要额外的氧气和体力,而这些正是登山者最缺乏的。事实上,选择放弃登顶而救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和氧气,更是勇气和爱。

范江涛事后说,“救人是比登顶更重要的事。”这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选择,有可能既不能登顶也不能成功救人,甚至让自己处于险境。但就是人性中那些深藏于内心的善良和爱的瞬间迸发,让人在极端情况下拥有了莫大勇气。

另一名救人者谢如祥今年已经54岁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梦想登顶珠峰,这次是他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事后他说,“这是一个人性的选择,在我心中,生命高于一切。”

一个人执着于梦想,克服万难为之奋斗已足够打动人心。如今梦想近在咫尺,却为了陌生人的安危而选择放弃,无疑更加震撼人心。

登顶珠峰,对两位登山者而言,是具体而确定的目标。山就在那里,只要足够坚定、执着、勇敢、持续付出,终会达成目标。难的是,当这个目标无限接近甚至一蹴而就之时,他们选择放弃梦想,挽救生命,这样的果断取舍与价值排序,无异于跨越了心中的珠穆朗玛。

哲学家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 一是我头顶的天空;二是心中的道德规律。还有人说,总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每个个体,生命都有两个前进的方向,一个指向外在的自然和社会,一个则指向我们的内心。

尽管放弃了眼前的山,但范江涛、谢如祥成功跨越了内心的那座山——一座更能体现人类勇气、善良与大爱的高山。

这便是人们心中的道德规律、精神原乡。某种角度上,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座珠穆朗玛,看不见也摸不着,却会在一些猝不及防的瞬间横亘于内心。当它突现之时,愿人性的光芒也能在更多人内心迸发,让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和爱去征服它、跨越它。

当然,这样的征服与跨越,依然需要理性和量力而行。现实中,无论助人为乐还是见义勇为,具体的情境和场景、现实条件、个人能力等,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帮助和救援的效果。

每年,在攀登珠峰的山道上都有人殒命,这也提醒着人们这一极限运动的残酷与艰难。对施以援手者而言,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去施救;对诸多想要挑战自我、征服极限的人而言,不过高估计自身能力,在挑战过程中审时度势、适度而为,同样是对“生命至上”的一种践行——那些理性思量后选择克制、退守、放弃,并欣然接受者,其实也是跨越了心中的那座珠穆朗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峰   心中   珠峰   救人   人性   勇气   内心   现场   生命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