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论”的视角看马林诺夫斯基的奥林匹克影片

文/沐木

编辑/沐木

前言

追溯到人类进化的历史,从远古时期人们使用石球、棱镜等作为食物和攻击防御手段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近现代运动的渊源。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体育运动逐渐走向了更高层次的文明性活动,并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自主意识的、以一定规律的肢体动作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对个体进行“自身自然”的社会性实践。

影片一开始,就有了体育因素的加入,而奥林匹克作为体育文化的延续和优秀的象征,更是不可避免地与影片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1880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使用了幻灯片,在屏幕上展示了一系列马匹飞驰而过的画面;在同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使这部影片更加完美,影片以一条有拱形屋顶的大街和一个桌球馆的西式自动售货机为背景,并以高速行驶的火车特技表演者和腹部舞者为背景。

爱迪生的实验小组在1891年用电子显微镜制作了电影《拳击的人》;西班牙电影《斗牛士出场》是由路易斯·卢米埃尔与奥古斯塔·卢米埃共同制作,于1896年上映的。

在瑞典影视博物馆中,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记录片——《英国国王宣布奥运会开幕》——已于1908年问世。

用摄像机拍摄了1912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全过程,经过后期处理后,用58分28秒的《斯德哥尔摩1912:官方电影》揭开了奥林匹克纪录片的正式面纱。

在一个巨大的电影体系中,奥运电影是其中的一种类别,它遵循着电影的创作方式和路线,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观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与奥林匹克这个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将跟奥林匹克有关的历史文化、人物事件、运动场景等都展现出来,以此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奥林匹克的辉煌。

在此基础上,根据奥运影片的特点,将奥运影片划分为奥运纪录片、奥运故事片、奥运动画影片、奥运宣传片四大类别。

一、对奥林匹克电影发展过程中普遍的价值观的认识

欧洲近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还原古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旗下,以“还原古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继承了古奥林匹亚文明的精神精髓,进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近代奥林匹克体育与影视同在,其文化轨迹也伴随着近代奥林匹克体育与影视的演变而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世界工业格局的成型,还有电影技术的创新,这些因素对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时的奥运影片,在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上,大多是对体育赛事的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影视技术的日趋成熟与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二战后苏联等多种类型的影视作品,这些都给了奥运影视作品很大的启发,他们力图把奥林匹克的目标定位为:“重新塑造一种绝对的精神”,创造一个充满了和谐与美丽的世界,以此来驱散战争的阴影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导演彼得·尤伯罗斯首次提出以“私营模式”进行奥运商业运营,并以2.25亿的利润实现了“奥运赢家”的目标,标志着奥林匹克影片的商业化运营开始,奥林匹克影片的发展也开始步入了商业化阶段。

在21世纪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才能以一个强有力的、乐观的画面总体上占有主导位置,这就成了各国强大而深刻的动力源泉。

奥林匹克影片将“国家名片”延伸到了“外交”的范畴,从“历史”、“文化”与“当代技术”两个维度对“民族形象”进行了解读。许多情况下,奥林匹克的影片都是多元的,胶质的混合体。文章中的定义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特定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

二、奥运影片中的文化元素

文明给了人一种超越了生理学的扩展,一种防卫的盔甲,一种在太空中运动的速度,这种运动是人体本身所没有的。

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理念,文章将从物质装备、精神文化、社会结构三个层面来分析奥林匹克影片的文化元素。

第一个尺度,也就是实物装备。在塑造和控制下一代的生活方式过程中,物质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一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在没有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人们是无法劳动的。工具的创造和改进,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产和生活需求,同时也为了体育而进行。

中国古时的运动“游戏”有:举关,举鼎,射箭,击鞠,抛壶等运动器械,担负着完成运动的趣味性和功用。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各种装备、服装、护具,都是从古老的运动装备中“进化”出来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文明发展的标志。

所有的器物,房屋,船只,工具,武器,都是最容易理解,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文化。他们确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以及工作的有效性。

而这一点,也是人类从过去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希腊时代,为了锻炼和比赛而修建的体育馆,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体育已经融入到了社会之中。

古典的西方体育场馆以运动场、角力学堂、柱廊等为代表,它们早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

如今,现代的体育场根据其项目和规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造,将建筑美学、声学和力学原理相结合,但却表现出了一种文化的一种时代文明。

在奥林匹克影片的构成中,物质装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这里则体现为奥林匹克的场地与都市建设。

《雅典2004:奥林匹克荣耀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奥运会的纪录片,以一段时间的旅程为开头,自豪地将这座西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雅典帕特农神庙在古老的建筑中,雅典娜的得胜神殿代表着这个民族超过3000年的光荣历史。

尼卡亚奥林匹克体操馆,有着5000个座位,位于一座高山之巅,可以眺望整个雅典,它那半穹顶结构和古老希腊风格的圆柱,充分展示着希腊的人文、艺术和现代文明。

被视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被视为“第二自然”的建筑,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物质文化遗产。

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往往是以“人”为主体的“自然”为主体,将“人”的“力”叠加在一起,形成了“物”的叠加。

动画片《真功夫之奥运在我家》将北京的建筑文化融入其中,表现出北京人的热忱和对奥运会的期待,表现出北京与世界接轨的决心,也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文明,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人的蜕变,看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

比起在奥林匹克球场上举行的竞赛奥林匹克,在旧北京的巷子中张扬着的民俗奥林匹克充满了人文气息,在四合院中孕育着奥林匹克的故事充满了地域气息。

一般来说,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主办单位,都会把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劳动力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社会风气、主流价值观念、信任与协作等因素。

当作是对体育赛事社会文化的一种评价,而每一项比赛的举行,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电影中的胡同和四合院,凝聚了历史、方位、民俗,它们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运输和居住的本质,构建在它们上面的,是一种区域文化和邻里关系,它所创造的,就是一种充满斗志的迎接奥运的社会气氛和群体画面。

后现代学者认为,在当代建筑中,文化和科技的融入,是一个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国际化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准。

在奥运影片中,不管是用技术手段再现的古代建筑遗址,还是展示的现代建筑群像,都属于对材料装备的理念进行了拓新和延伸。

电影《古希腊宝藏:古奥林匹亚宙斯神庙》采用三维数码技术与虚拟实境图像,重现了古老希腊奥林匹克体育场,裁判厅,阿尔提斯,宙斯神庙,赫拉神庙等宏伟壮丽的建筑,令人着迷与传说。

《奥林匹亚:奥运会的起源》通过考古学、场景再现、电脑合成影像等多种试验与技术,对伯罗奔尼撒地区最早期的赫拉神殿、宙斯神殿、菲狄亚斯创造的奥林匹亚宙斯雕像等遗迹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与研究,为人们尝试恢复神明与运动的场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发与历史参考。

由于体育的性质,它注定了它一定是一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运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它还能对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起到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大众的道德修养,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

历史上共举行过293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是无处不在的。

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创办者皮埃尔·德·顾拜旦以“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其口号,象征着人类对卓越和创新的追求;

一百多年来,奥林匹克精神在东方和西方文明发展,社会生态,文化融合,科技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公平竞赛,相互理解,友谊和团结

而在奥林匹克影片的传播中,所渗入的是一种人文思想的结晶与合作,它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提供了鲜明的背景。

为奥林匹克服务的影片《墨西哥奥运会》采用了反差式的创意,歌颂了坦桑尼亚马拉松赛跑者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所表现出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屈不挠的气概:

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马默·沃尔德率先进入阿兹台克球场时,有四个摄像机加入了故事的叙述:白天,人山人海,奋力向终点冲刺,雷鸣般的欢呼声;

然后是漆黑的夜色,空无一人的观众席,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走到了终点,工作人员在一旁看着他,给他打气。

另外,电影中有一幅很有意思的场景,阿赫瓦里奋力朝最后一站的身影被放置在中间,成为主角,而在电影的右上方,是代表冠亚季军的领奖台,这也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大于胜利”的思想。

公平竞争,相互理解,友好团结”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所在,它给人们以公平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力,对体育竞赛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自身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社会团体”,就是一种物理装置和人类生活方式的结合,是与其物理或心理结构密不可分的。

如果我们认识到,一种文明,不管是原始的还是先进的,都可以被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系统,也就是有组织的行为系统,每一种系统都有自己的宪章或者群体目标,各有可组织的人手,有一套特定的规则,但又都能控制住一些环境,并运用宪章所确定的特定方法,那么我们的定义就会变得更有可靠性。

人类在其组织的结构中,形成了一套与法律、道德伦理有关的社会制度,并通过社会团体的力量以及文化体制的演进,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体育社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

正如所有的演化过程,我们的文明遵循着自然法则,那就是最强有力的社会形态。

国际奥林匹克理事会的本部设在瑞士的洛桑,它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性体育机构,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下属的11个理事会负责举办和管理诸如:夏天奥林匹克,冬天奥林匹克,残障奥林匹克,以及少年奥林匹克。

从这一点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马林诺夫斯基对于文化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分析:在这一点上,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创造,而文化的存在又离不开各种个人和体制,而整个社会又要求把权利分散给各个体制。

结语

而情感和由此产生的价值观,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建立在不同形式的旗帜和标语之上的,而这些旗帜和标语又都是积极的文化事实。

文化将很多个体转化为一个有组织性的群体,并使得这种群体不断延续下去。在奥林匹克影片的文字中,包含了各种社会组织的规则与习惯,这些规则与习惯被赋予了奥林匹克影片的新的营养,从而使奥林匹克影片的价值意蕴与历史意蕴得以持续地扩大。

参考文献

1.马林诺夫斯基

2.国外运动电影长篇述评

3.运动社会学

4.奥林匹克正式影片编年史

在阅读此文之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奥林匹克   宙斯   影片   希腊   文化   视角   奥运   精神   社会   体育   电影   马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