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大师生发现一亿年前的大型龟鳖类化石

杨氏南雄龟复原图,石顺义绘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0日讯(记者陈玲 通讯员柯宇铮)发现于广东省南雄市距今一亿年前的大型龟鳖类化石,不仅与日本的角异龟有亲缘关系,其身体背甲前端更显示出流线型的构造,可用于分散来自身体前方的水流,降低阻力。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凤禄副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报道了一件来自南雄盆地大凤组的龟鳖类化石。5月30日,这项成果在国际著名生物学期刊《PeerJ》在线发表。

杨氏南雄龟的照片和线条图。

广东省南雄市被称为“化石之乡”,并以白垩纪古脊椎动物化石闻名于世。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有白垩纪龟鳖类化石在南雄被发现,但大多未得到系统研究。这限制了人们对于白垩纪龟鳖多样性以及南雄盆地古生物群落的认识。对此次发现的化石进行的研究有力地补充了相关认识。

该大型龟鳖类化石标本包括较完整的头骨,以及与之关联的部分甲壳。化石较大,仅头骨的保存部分就长达13cm,由此可估计该龟鳖的完整背甲长度约60cm。经过对化石头骨及甲壳部分的比较研究,科研人员将其归入南雄龟科南雄龟属。为纪念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院士,该物种被命名为杨氏南雄龟。

针对南雄龟三维模型开展的计算流体力学研究。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杨氏南雄龟与来自日本的角异龟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人员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日本海在白垩纪中晚期尚未形成,因此亚欧大陆东缘和日本岛弧仍然具有地理联系,使得南雄龟可以在上述区域生存和迁徙。

科研人员发现,在南雄龟属的背甲前端有一对类似于角的形状的突出部分,而这种类似的结构在一亿年后的现代龟鳖中未曾被发现。科研人员认为,这种角状突结构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头骨两侧提供保护作用。此外,南雄盆地在白垩纪时期气候极端炎热,为了降低体温,南雄龟可能会将身体长期浸没在水中。经研究发现,南雄龟的这种角状突结构可以使身体前端更加流线化,从而分散来自身体前方的水流,能降低约25%的水流阻力。

【编辑:姚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南雄市   化石   南雄   白垩纪   发现   头骨   武汉   盆地   日本   师生   年前   身体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