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月子、满月、百天、周岁

生生不息谓之繁衍,代代相传谓之继承。娶妻生子续香火,成家立业过日子。千百年来,淳朴的东北人把生孩子的事看的尤其重要。也流传下来一些风俗习惯,多是美好的寓意,无非是寄希望后代子孙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出人头地。

坐月子

从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开始,到满一个月的这段时间,称为坐月子。产妇是一个家里最娇宠和金贵的,亲朋好友登门看望。全家上下对其百般照顾,对产妇的爱护简直无以复加。听老人们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孩子很少去医院,都是接生婆上门服务。后来有了赤脚医生,再后来才逐渐开始去医院生产了。坐月子主要是对产妇加强营养,悉心照料。恢复身体的同时也是为了奶水充足。奶水足了孩子才能吃的饱,养得活,长得大。那时候只要孩子能活,能长大就烧高香了吧。所以亲戚朋友带着礼物来看望大人和小孩,叫下奶,礼物多是鸡蛋,白糖,小毯子,小孩衣服之类的,拿钱送红包是后来才有的事。坐月子风俗之一是“睬生”,除了至亲之外的人,谁第一个来看望下奶,就算是谁给孩子睬的生。说会影响这孩子将来性格和命运,谁睬生孩子随谁。有讲究的人家不是谁都可以去睬生的,要选一个人品好,人缘好,性格命运几无瑕疵的人,叫“全和人”来睬生。来家下奶的人也比较自觉,自认为生活窘迫,命运多舛,寡妇失业的尽量晚点去,否则误打误撞当了睬生人,那孩子万一有点什么不好的,众人闲言碎语说你给人家带了晦气怕是担待不起了。本屯的亲戚邻居下奶一般不供饭,看看就走了。等满月请喝酒时一起招待,远道来的当天回不去,不但要招待饭菜,还要热情留宿几天。为了避嫌一般长辈男性不进产妇房间,要看孩子也是抱到婆婆屋里看看,老规矩产妇不能出屋,不能见风,不能洗头发刷牙自不必说。产妇的伙食多是小米粥煮鸡蛋,炖猪蹄鲫鱼汤也不让放盐,说是下奶偏方,放盐就不灵了,还有说盐吃多了小孩咳嗽,水果生冷的更不能吃,说吃了牙疼,做下病根可是一辈子的事……

满月

小孩满月大人的特殊待遇也就逐渐开始递减了。条件不好的,家庭活计多的就开始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活了。外国人不坐月子只是听说。朝鲜族妇女生孩子几天就下稻田里插秧我是真见了的。满月酒宴请亲朋可繁可简,看经济条件和人缘好坏。大操大办当然是随时代发展才开始流行的。满月以后有带孩子回娘家的风俗,有说是躲骚窝子的,其实也是回娘家亲近亲近,娘家妈心疼自己闺女和外孙也要各种体贴照顾,月子里想吃又不让吃的东西这时候都补回来了。

百天

小孩百天有简有繁,过去很在意照相留念,也有亲人送小孩衣物祝福的风俗。我老家的风俗说法是姨的鞋,姑的袜,姥姥的大劈叉,红袄绿裤三尺布,奶奶的大花被……衣服鞋子啥的好理解,大劈叉是啥?估计外地人和年轻一代有点懵。其实就是一个花布做的带兜兜的裤子(背带裤)。为啥叫大劈叉呢?是用一半红布一半绿布,一个颜色只做半边,做成了就是一个腿红色的,另外一个腿绿色的裤子,具体啥讲究我也不记得了,也许只是小范围的风俗习惯,但我还是印象深刻。

说小孩子“三翻六坐八爬”,是指三个月才能翻身,六个月能坐直了不用人扶,八个月就开始在炕上到处爬了,大人做饭得看着点,有的防止孩子掉地上还用绳把腿拴在窗户框上。在没有婴儿床婴儿车学步车的年代,唯一的辅助工具就著名的摇篮,东北特色悠车子。因为悠车子类似于秋千,是一个竹子或者柳条编的筐,用绳子吊在房梁上,在晃晃悠悠之间孩子容易睡熟,能缓解一下大人的辛苦,腾出手来洗衣服做饭,说的东北几大怪之一就有养个孩子吊起来。

周岁

小孩满了周岁,一般就开始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了。周岁也有抓周的风俗。找几样有寓意的东西,摆在小孩面前,让孩子去抓,抓到什么就寓意孩子以后的发展趋势和前途志向。比如摆上笔和书,孩子抓了就说将来孩子学习好,学业有成。放个玩具车马刀枪之类的,小孩抓了就说有能当兵能当官云云……总之就是承载着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希冀和祝福,盼望着一代更比一代强,付出所有的一切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从而改变家族命运,光宗耀祖,老有所依。

风俗不都是迷信,也不全是糟粕,也许是信仰,亦或者是寄托,终究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得而知。当这些风俗随现代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外来文化的侵蚀,或终将消失殆尽,或不舍,又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满月   奶水   风俗习惯   月子   产妇   娘家   寓意   风俗   大人   小孩   往事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