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屑到恐惧,西方媒体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态度的转变

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4月21日刊文报道,中国政府野心勃勃的电动车扶持计划可能因为缺乏配套设施而搁浅。

2014年,此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才刚开始,已经有人说不行了

中国政府也付出协调一致的努力推广电动车。然而,缺乏配套基础设施的现实继续使北京方面在该领域的雄心受挫。

反正你们说的都对,这篇14年的文章指出中国配套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遇到困难。

这个配套基础设施肯定是由少到多,从发达地区延伸到其他地区。是当时新能源汽车起步时候的特有现象,但这些都能通过后面建设补充短板来弥补。这几年的充电桩,充电站不能说是遍地开花吧,但也是基本满足一二线城市基本出行了。连我家那种三线小城的停车场也有越来越多的充电车位了。

新小区的地下充电车位快成标配了

高盛的英国专家的预测

in terms of the overal car maket this is stl fractiona. At the end of 2014 electric vehicles accounted for ust 0.02 per cent of the global total. Total oloba carsales in 2015 amounted to 74m - the overwhelming maiority using intermal combustion engines. n mot measures electric vehicles are stll notcompetitive, even with high levels of fiscal subsidy in place. A big change in costs, or mandatory egulation, is needed if they are realy going to penetrate themarket.

高盛当年还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主要是2014年整体汽车市场中新能源车这仍然微不足道,2014年底,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比例仅为0.02%。2015年,全球汽车总销量达到7400万辆一绝大部分汽车使用的都是内燃机。

感觉高盛这个是手上有锂矿合约是骗人入场的。前几年年碳酸锂暴涨,到今年才下跌,当年听高盛的话做空的估计都跳楼了。

文章最后要人们警惕锂矿的泡沫。

短短两年后,宁德时代快速崛起,增速远超以前电池行业的老玩家LG、松下等。西方媒体也终于注意到了。电动车时代的产业链关键,中国好像做的不错。

日本人发明、韩国人扩大生产,中国人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这个消息是难得的对中国产业的正面描述,但是关于中国的好消息怎么会没有转折呢。在文章后面还是例行泼冷水,因为锂电池电池密度不够。马上会碰到天花板,不会成为新能源车给的主流。下一代电池开始后中国企业不会笑到最后。

这种当年的马后炮现在看来不值得一提,新的钠离子、固态电池中国企业的研发也完全不落后,如果下一代电池铺开估计也能很快占领市场。现在十大电池厂全部在东亚,依然是七家中国公司。还有两家韩国,一家日本。

中国只是暂时领先,不要慌



回过神的欧洲产业界

2018年欧洲好像有点回过神了,传统的欧洲强势的汽车行业在电池、电控、软件和后台芯片上好像全部拉垮了。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更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规则确定上的任何耽搁,都会让欧洲这个后来者错失最后的良机。

制造业布局尽管口号喊得最早,但是欧洲车企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都没有迅速动作起来。那只能祭出制定游戏规则这个法宝了。这次欧洲又看上电池行业标准和碳排放标准,要用欧洲标准“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

在分蛋糕已经艰难的情况下,欧盟试图在循环经济领域上开辟新的市场,这样既能缓解自然资源方面的压力,也可以解决好废电池处理的问题。欧盟电池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最绿”。

全球逾60%的钴供应来自刚果(金),而该国的钴生产由中国企业和在伦敦上市的嘉能可(Glencore)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最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表示,其子公司以1.38亿美元购买了刚果(金)一个尚未开发的铜钴项目的部分股权,这表明了未来对这种金属的需求。

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领域,西方也晚了一步,可以看的出欧洲产业人的焦虑。

终于到了邪恶帝国这一步。

西方媒体开始呼吁西方联合起来,抵制中国产业链的“危害”。

2030年,美国和欧洲可以通过超过1600亿美元的新投资减少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依赖。报告表示,电动汽车电池是西方资本关注的主要技术之一,中国政府多年扶持,并减少了对石油进口依赖,中国生产了世界四分之三的电池,并且在材料和组件的生产中占据世界主导地位。

文章指出想与中国竞争,世界各国需要在电池生产上投资782亿美元,604亿美元用于组件生产、135亿美元用于锂、镍和钴矿开发,121亿美元用于原材料提炼。各国政府等啥,快点打钱啊。


高盛,几年前你可是说新能源汽车暂时不成气候的啊

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上,之前给人的固有印象,始终在中低端。也是欧美一直希望中国做的。在10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有计划的扶持产业升级时。大部分西方媒体是不屑,既然看不上就能随便找到一堆缺点。

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对政府扶持、政府规划这些行为特别敏感。觉得这是触犯了市场经济教的天条了,要遭到天打雷劈的。在产业规划刚开始,市场还没有出现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时候,就说产业政策失败,还好国家没听他们的。

著名学者前几年还在说中国政府管制太多把光伏产业毁掉了

到了18年左右,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小有起色,重要的基础资源锂开始涨价。媒体人又说,锂从长期来说不缺不会怎么涨价,要短期看空。

其实2018的《金融时报》已经忧心忡忡的说“欧洲电池业应该汲取太阳能教训”从2018到2023,又过了5年,欧美电池业依然没什么起色。国内经过残酷淘汰后的公司更加健壮,十现在十大电池厂全部在东亚,依然是七家中国公司。还有两家韩国,一家日本。

国内的光伏产业顶着大家的质疑也走向强大

看来他们没吸取到什么教训。还记得吗?当年中国强力补贴光伏产业,大家都在骂,骗补贴,输入落后产能的什么都有。后来当中国强力补贴电动汽车的时候,大家也在骂说辞也是一样的只是把对象换了。

其实西方也在补贴,大规模的砸钱,只是效果没有那么好。去年台积电三星不就去美国建厂拿拜登政府的芯片补贴了吗。

美国人产业补贴叫补贴,中国人的补贴叫干预市场。美国的补贴是开过光的补贴吗。

台积电美国建厂

如果中国只守着中低端干,又脏又累又不赚钱,14亿人的美好生活怎么办。

去年2022年,全年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以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这批商品的出口还在猛增。

等待出口的汽车

西方很多媒体人不肯正视中国的产业进步。对着中国的一点一滴进步的事实掩耳盗铃,当这些事实已经无法辩驳了又赌气一般的诅咒,说这些只是一时的现象很快就会局势反转,最后终于承认,但是口气里面还带着不服气。

当然西方的产业能有今天的地位,内部不全是滥竽充数的人。专业人士还是非常清楚中国的进步的,要不这几年的芯片政策为什么打的这么狠这么准。

这里介绍一个老美的工程师:桑迪·蒙罗(Sandy Munro)是一个汽车工程师,专门研究机床和制造1978年加入福特公司,成为制造工程师,改进了发动机组装方法,1988年在密歇根州开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这个福特的前工程师,就看的非常明白。这名老工程师在70、80年代就见证了日本汽车怎么稳步创新+质量进步打败了美国本土的汽车厂家。如今中国的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在沿着一样的路径成长,为什么要怀疑以后中国产业的高度。

这个专业人士看的比媒体清楚多了

针对美国现在的国内风气,宁愿加钱去买国产货,这个工程师也幽默的回答了不会有效果。因为消费者多花的钱,美国的中间商会悉数拿走,然后从中国进口再换一个美国车标。这样美国人收获了爱国热情,中间商获得了实惠,中国出口多卖了一份商品,三赢!

看来愚昧和无知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还是喜欢这张图留做结尾吧,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三星   新能源   中国   中国政府   媒体   欧洲   美国   汽车产业   恐惧   态度   电池   产业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